沙龙访谈:设计者·温暖人心的专注

2015-4-30 15:27:23  来源:pchouse  作者:吴佳佳  

  【太平洋家居网 设计频道】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一些设计:它们看似天马行空、创意大胆,实质是通过深思熟虑和反复验证,对人和自然充满爱意;它们连接着过去和当代、传统与时尚,契合我们的需求和体验,温暖而耐人寻味;它们不被时髦和科技左右,简单、直接和真诚地与人沟通。而创造它们的设计师,一定是对生活观察入微、眼界开阔的智者。

  第七期沙龙访谈,我们就邀约到几位这样的设计师,一起来聊聊他们对设计的专注。看看不循规蹈矩、不安于现状的他们,如何思考和传递设计的温暖与感动!

  【访谈嘉宾】

石川
石川

  石川(Tom Shi)/广州立品品牌策划有限公司 联合创始人、创意总监

  著名先锋设计师、品牌创新顾问、策展人;毕业于中央圣马丁艺术学院,从事设计二十年,获得过国际国内的多项权威大奖,包括D&AD(设计与艺术导向)全球唯一大奖和产品单项首奖、红棉奖年度创新设计大奖等重要奖项。

  2006年回国后创办立品品牌策划(www.LeapingCreative.com)和石川设计研究事务所(www.tomshi.com),在商业展示空间设计、品牌体验设计、产品设计和艺术陈设装置等领域有着杰出的表现,作品多次发表于wallpaper*、Design week、Blueprint、Icon、艺术与设计等国际和国内权威媒体,曾被英国著名的设计周刊杂志(Design Week)评选为“年度改变设计面貌的50大热门人物”之一。成功策划“活设计”中国原创设计年展和"这是神马"设计艺术展等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展览,为中国创意新生代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易春友
易春友

  易春友/自然家设计工作室 创始人、设计总监

  自然家设计工作室的创始人,自1999年以来一直从事着室内和建筑设计。2006年开始利用竹子等天然素材进行产品设计,并和伙伴谭雪娇共同创立自然家(Nature Bamboo),通过学习了解材料和传统手工,思考材料新的可能性,并亲身参与产品的制作过程。让自然环保的材料和传统手工艺融入现代生活方式,是目前工作的重点。

何健翔
何健翔

  何健翔/源计划建筑师事务所 设计董事、主持建筑师

  比利时鲁汶大学建筑学和工学双硕士,中国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广州知名独立建筑师。

  2003年结束在欧洲5年学习和工作经历后回到广州,并于次年成立源计划(建筑)工作室,尝试在极度产业化合商品化的南中国商阜开始自己的建筑探索。

  2007年底何健翔与蒋滢正式组建源计划建筑师事务所,开始更加艰巨的独立建筑实践,试图在对珠三角“泛城市”化的批判性思考中建立自己的设计和营建方式,其实践涵盖城市设计、建筑和室内设计、艺术展览、装置和家具设计。对珠三角城市历史和记忆的保护以及对新都市居住形态的研究是源计划近年的设计和研究重点。

  获邀参展两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年展和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代表性作品主要有包括深圳艺象iD Town国际创意区,EMG集团设计分别在广州、上海、北京的艺术空间改造,以及14年建成的威尼斯禅宫艺术基金会空间,作品得到国内外媒体广泛关注获多项国际设计大奖。

  除了在建筑研究和实践的方面的努力,何健翔保持与广州本地艺术机构的长期跨界合作,在多个高校担任客座教师和教学评委。

  【本期主题】设计者·温暖人心的专注

  【主办单位】太平洋家居网设计频道

  【栏目编辑/主持人】吴佳佳

  【视频】天纪智作影视/王旭、吴勇

  【摄影】简泳仪

  【活动时间】2015年5月7日 16:00-17:00

  【场地提供】OCE生活概念馆

全程回放

  Part1 石川 ▪ 项目的专注

  “关于我的公益设计丨饮料瓶回收计划,汶川暖手袋,城市牛皮癣,射吧……”

  【主持人】 首先想请问一下石总。了解您的人都知道,您除了是非常出色的商业设计师,同时也一直坚持做公益设计,如“饮料瓶回收计划”、“汶川暖手袋”、“射吧”等项目,为什么要做这些呢?它们除了体现人文关怀和环保可持续,还有别的寓意吗?

  【石川】环保可持续一直是我们关心的主要方面,比如四年前我们做了“摇摇木马”这个项目,即利用一次性的饮水瓶做成木马的腿,最后变成一个可售卖的产品,命名为“神马”,还为“神马”做了一个展览。

石川作品:饮料瓶环保计划▪木马组
石川作品:饮料瓶环保计划▪木马组

  其实你的意思是为什么除了主业以外,我为什么还有这么多时间做那些“杂事”。可能是因为曾经在西方受教育的原因,在那里环保可持续、社会创新、文化传承的等方面都是一些热门的话题。像这一类型的题材,其实一直都非常感兴趣。我觉得可能在10年前,大部分国内的设计师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商业设计方面,但是在国外设计师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他们领域非常宽,在很多的领域上都发现他们在逐渐地体现体现设计的创新思维,这种设计思维能够创造的价值,能为整体社会带来一些影响力,而这些影响力远远超越现有的商业设计的局限性。

石川作品:饮料瓶回收计划·摇摇木马
石川作品:饮料瓶回收计划▪摇摇木马

  自从回国以来,除了成立“立品”作为有意识的商业尝试,其它的类似创新、商业环保、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事情,其实一直都想尝试和实现出来。所以这些年也陆陆续续利用自己业余的时间把它们分别立项,做一些有意思的、好玩的项目。像去年做的“设吧”,其实是另外一个公益设计组织,由5位70后设计师发起,做的是城市公共家具的一个改造项目,去年主要针对的是做公共厕所改造项目;再早之前包括像汶川的暖手袋项目、10年亚运会之前做的“城市牛皮鲜”,这样一些工作会涉及到社会创新方面的一些想法和尝试。

  一起尝试,共同影响

  【主持人】国外的这一段留学也是促使您做这一块的动力?

  【石川】简单来说就是有一颗不死的心,一直想折腾,觉得除了商业项目以外你应该在更多的方面去努力,去尝试,去拓展一下。

  实际上,所有的这些创造思维是能够有效地去影响改变更多的东西,所以一直有这样的想法。不仅仅只是在商言商,希望有一些好的想法和有一些好的条件和机会的时候,能够尝试不一样的领域。而且这几年我看到很多朋友都在尝试做定制商业项目上的一些研究性尝试,效果挺好。

石川
石川

  设计是需要一群人通过不同的尝试,才有可能成一个真正有效的影响力。但是我相信在接下来的年代大家会越来越倾向利用这种发散性、创造性思维去解决所有的大大小小的社会和个人问题,会有更多的人去尊重创造性思维,我希望设计行当能够越来越受大家的关注、重视。

  Part2 易春友 ▪ 材料的专注

  “喜欢自然材料的设计师丨竹子,木头,石头……”

  【主持人】我对易总的竹材料作品十分感兴趣,想问的是材料这么多,为何偏偏钟爱竹子?

  【易春友】选择竹子是因为机缘巧合。我们本身就比较喜欢自然材料,包括有时候出去旅行会带回一些木头、石头。直到2006年的时候,我们跟一个原材料外贸厂合作。当时就是向他们推荐了我们一些想法,促使他们利用竹子去做成产品,通过产品会带来更多附加值。

自然家▪创作过程
自然家▪创作过程

  而竹子首先是很环保的材料,它四年就可以成材,相对木头的9-10年,它的使用效率就会高很多。所以说我们当时选择竹子也是考虑了这方面的因素。

易春友作品:苹果
易春友作品:苹果

  传承频临灭绝的工艺

  【主持人】竹元素用得多了,有时是否会觉得腻了,或者说可挖掘的设计元素不多了?

  【易春友】我觉得还有很多很多东西是要我们去挖掘的,它的元素不但不会少,还会越来越多。一些工艺因为传承的人越来越少而濒临灭绝,我们利用这些项目不断地去发掘它。在中国,竹子的手工艺至少都有可能超过一两百种,它的元素是很多的,每一种工艺都有很多塑造的空间。

易春友作品:行星
易春友作品:行星

  【主持人】还在不断发掘中?

  【易春友】对,包括我们近年也利用瓷胎竹编工艺生产了一系列更精细的作品,这种工艺是用像头发丝那么大的竹丝来编成一些瓷器上面的图案。它在古代乾隆皇帝的时候,已经是拿来进贡给皇帝使用的,但是这种工艺现在可能国内会做的也不超过一两百人,所以它是濒临灭绝的一种状态,我们是通过新的设计让这种它重新发挥。

访谈现场
访谈现场

  Part3 何健翔 ▪ 空间的专注

  “回归建筑和空间本源丨文化,改造,探索……”

  【主持人】说到何老师这边,您近期的新作品“深圳艺象iD Town”备受好评。这个项目跟您以往的一些项目一样,都是对老旧废弃空间进行改造,效果十分惊喜。源计划成立的初衷是“回归建筑和空间本源,在空白地带探索新的建筑空间范式和前景”。能跟我们诠释一下它的由来,并分享一下您是如何去实现它的吗?

  【何健翔】要说这个故事实在挺长,我想这个还是和我们的自己成长过程有关系的。今天在座的设计师应该都是70年代成长起来的,这一代经历文革末年和计划经济,有一点点印记。之后经历了改革开放,看着我们城市、家乡、环境等一系列的变化。

何健翔作品:深圳艺象iD Town之青年旅舍
何健翔作品:深圳艺象iD Town之青年旅舍

  可能20前年我们所居住的环境,我们所使用的东西,甚至我们的讲的话都跟现在是完全不一样的。在这样一个变化如此剧烈的时代,很多东西实际上都是太快,所做的东西未必是对的,或者未必是正确的。只是大家都这么去做,好像只有这么去做,只有快和猛烈地去做事情可能才会被认可,慢慢就变成一种单的价值。

何健翔作品:深圳艺象iD Town之青年旅舍
何健翔作品:深圳艺象iD Town之青年旅舍

  找回本质的东西

  所以有时候我挺羡慕或者挺欣赏石总他们,像手艺人一样发展过来,在我们这么巨大、宽阔的环境里面还专注一些小的事情。回过头来,当初做建筑师也是很希望做大型的建设项目,让其他人都可以看到。但是实际上慢慢你会发现这些大楼在某种程度上挺虚假,它们猛建起来,但可能十几二十年就用不了,中间还会产生很多问题。

何健翔
何健翔

  回国之后我们头几年也是参与了一些很大型的项目,当我们有机会关注一些更细小的项目,或者说更局部、更具个体的项目,是否还能够找回以前的一些本质的东西?比如说一个简简单单、干干净净的杯子,使用的时候能否触及到一些心灵上的东西?我们为公司起名为“源计划”,就是希望能够让建筑回归原原本本的状态,但是这是一个愿景,过程确实很不容易,因为现实太快、太大,而且虚假的东西太多,不过这两三年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在反思这个事情。

  Part4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易春友:创新传统手工艺

  【主持人】我觉得何老师和易总一样,商业气息比较少,作品也不像石总的充满时尚感,而是另外一番韵味。那么想问一下易总,您觉得时尚和传统的关系是什么?它们的矛盾和冲突是什么?

  【易春友】其实时尚一直是在传统遗传下来的基础上不断会推出一些新的元素,在时尚里面也会看到有传统。

易春友作品:行云书桌
易春友作品:行云书桌

  我一般不用时尚这个词,但是我是希望有新的东西融入到我们的生活里面去。像自然家的作品,我们就希望它是可以放很长时间的,有一种经典之美,可以让你专注与欣赏,有一种持续的生命力在里面。

易春友作品:UFO

  【主持人】那您也是不反对说追求时尚这一块?

  【易春友】我不反对,我是比较开放的心态。我觉得东西存在肯定是有它很好的韵味。因为时尚对推动新的技术各方面有推动作用,它肯定是领先的,它是站在前面的。

易春友作品:瓶
易春友作品:瓶

  【主持人】你觉得中国这个传统文化深厚的中国,它的国际化应该怎么走?比如拿自然家来说,它看起来还是相对比较传统的,会给人感觉比较传统的一些材料,那你怎么来实现它的国际化?

  【易春友】“国际化”我反而没有想太多,因为我觉得只要做好我们现在的事情就够了。当然我们也有去国外参过展,我观察到不同国家的人审美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有些国家会很喜欢我们的东西,例如法国。但是如果我们的东西去到俄罗斯或者美国可能就不那么受欢迎,如果要做市场,可能要加入适合它们审美的元素。

  石川:迎合商业,呈现艺术

  【主持人】说到商业气息,石总除了关注公益设计,更多的是为商业空间做设计。怎样做到既迎合商业又呈现艺术创意呢?这是很多设计师要面对的问题。

  【石川】应该在来说这方面一直比较执着,可以说在满足商业需求的同时也要能够把一些我们认为好的审美、好的品味的东西一定要坚持和保持下来,这也是我们这几年比较受到认可的一方面。包括今天我们在这个访谈场地——OCE生活概念馆咖啡区里面,其实OCE这个品牌从最开始它品牌命名,到它的LOGO、视觉系统,到整家店3000多平米的空间设计、展位设计、所有的软装艺术品,包括他们的陈设,开业一年多以来他们所有的每季度的橱窗都是由我们公司在做。OCE除了售卖服装以外,还包括画廊、咖啡区、阅读区、儿童区等等,就是强调体验,希望这种综合性的这样的一种休闲的方式,其实更适合现代人对于节假休闲的需求。

石川作品:OCE生活概念馆-咖啡区
石川作品:OCE生活概念馆-咖啡区

  对于我们来说,要打造一种独特的体验和印记,我们会给他们做精准的定位,还有设计感很强调的一个路线,所有的城市陈设方式一直到他们的一些艺术品所放过来的商品品类,其实都会渗透这样一种审美或者品味的一个趋向。实际上OCE这个店开业一年多以来一直在不断调整,也越来越被广州的消费者认可,这种独特的体验我觉得非常重要的,对我们来说不仅仅只是在完成普通的商业。

石川作品:OCE生活概念馆-阅读区
石川作品:OCE生活概念馆-阅读区

  你刚刚提到的“时尚”,其实这个对我来说是一个伪命题。时尚是代表某一种东西快速的流行,它一定是一些点或一些地方打动了很多人,然后才迅速地去流行。时尚不是一样东西,而是有很多很多不同的东西。时尚也分很多种,往往好的一些产品或者一些有想法的品牌,它一直不断在受欢迎所以一直时尚,因为一直受欢迎然后它就演变成经典。这个经典也没有中断,然后一直还传了几代人,它就会变成传统,实际上是这么回事。但是需要证明这个东西是非常经得起考验的,而且它是可以跨越更多的尺度的时间和空间,我觉得这些都是成为经典和成为传统很重要的东西。

  正是因为它受欢迎的,流行开来后,它有存下去的一些价值。当然我们也接触另外一种时尚,它是很短暂的,市场会很快的证明它是不是有存在下去的价值。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商业反而可能是一个很好的清醒的利器,你必须是站得住脚,一定是有一直受人欢迎的,才有可能不停地流传下去,才有可能从时尚变成经典。

石川作品:能量树
石川作品:能量树

  你刚才形容我比较商业化,这个在过去我可能会很介意,但是我现在并认为是这样的,我的理解跟原来会有很不一样,我反而觉得就是可能大家也是像刚刚何健翔所说的,中国其实是经历一个经济急速爆发的过程,大家会觉得商业只是一种主力形势,但是实际上如果你从还原从商业的本质,从这么多年来,特别是广州1000年的商都,其实商业已经是变成一种很沉稳、很稳定的价格观,它本质上一定是一个优胜劣态的过程,最后能够流传下来的都是一些经得起考验的。其实作为设计师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判断我做这些项目、我所付出的时间是否有价值?这个价值是什么体验?所以我自己不断的问自己,现在做的事情两年后还会不会被人提及?五年、十年后我自己看回来,它还有没有存在的价值?而商业就是一个很好的判断杠杆。

石川作品:能量树手绘图
石川作品:能量树手绘图

  【主持人】在平衡商业和艺术方面,如何让甲方理解和同意呢?

  【石川】其实甲乙双方所对的那个范围和领域可能会很不一样:对于甲方来说他们更关注是他所在的那个专业、气氛、市场是不是能够更好的占据一个竞争优势。他来找我们来做设计不是为了美,而是为了他们能够在这个市场更经得起考验,能够走得更远、更好、更强。作为设计师来说,要关注可能不仅仅只是美这样的一些简单的形态当中,同样也要关注市场,同样也要关注消费者接受能等方面,所以它本身就不是一个对立的一个元素。

  我觉得甲方和乙方有时候产生不一致的一个地方,很重要一点就是大家没有共同的一个价值观或者视野。很大一个原因是位置不同,也有可能是沟通不足等等,并不是说这些问题沟通或者怎么样就一定能完全能解决,但是我相信这个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信息不对等造成的,这个能否解决反而是体现设计师价值的重点。

  何健翔:回到一种简单的状态

  【主持人】石总和易总都有“产品设计师”的身份,做着自己喜爱的产品。那么何老师您作为建筑师,心目中的理想建筑或梦想建筑是怎样的?

  【何健翔】理想建筑这个我真的没有想过。因为我觉得设计始终还是为了解决问题,和艺术不一样,艺术可以脱离现实,但设计的本意应该是产生了问题,它会有针对性地去解决。

何健翔作品:深圳艺象iD Town之画廊
何健翔作品:深圳艺象iD Town之画廊

  【石川】实际上怎么说,也没有所谓的理不理想,而是设计师在有限的资源和条件下,想办法去达到我们能够得到的一种极致。

  【主持人】那我换一个说法,什么样设计最容易打动您?或者什么样的空间您会看到了会特别心动?

  【何健翔】我在国外待过几年,刚出去的时候会被那种很精密的设计和系统所打动,因为在中国是没有的。这种精密的配合,尤其在欧洲,当代的这种体现是比较少的。但是慢慢到了现在,这种太精密的东西有时候反而会觉得是被人为地加在一起。可能跟跟自己的经历和工作有关,如今能够回到一种更本质或者简单的状态更好。我们有时候有在学校讲课就说,回归本质是如今非常缺乏的一种感觉,它跟土地、材料、光线、声音已经完全的隔离了。

何健翔作品:深圳艺象iD Town之画廊
何健翔作品:深圳艺象iD Town之画廊

  【石川】相对于产品这类设计师,建筑师会不会关注群体多过于关注个体?

  【何健翔】我觉得有不同的建筑师,但总体来说如果从建筑师里必然肯定要关注一个公共性。

  【石川】对你来说可能更多的对象是,某一个特定类型的服务对象,一群人而不是一个单个的行为,这点跟产品还是有些不一样。

何健翔作品:深圳艺象iD Town之美术馆
何健翔作品:深圳艺象iD Town之美术馆

  【何健翔】我也想问问,实际上产品就某一个起点或某一个单一的行为,但是实际上这个东西就是设计出来的东西会被复制很多次之后,它又是变成一个群体?

  【石川】有时候其实是思维方式问题,比如说现在流行有方式是,我会找一些极端案例做研究,如果极端案例对应的人群我都能满足的话,那其他普通的需求它都能够给满足,就是一是这种反推的方式。

何健翔作品:深圳艺象iD Town之美术馆
何健翔作品:深圳艺象iD Town之美术馆

  【何健翔】建筑可能这种情况少一点,甚至说家具也可以是一个建筑,实际上它设计件衣服也可以等同于建筑,当然在大部分时候建筑肯定还是要考虑一种均衡,就是在大部分人走在这个空间里面他都不会出现问题,或者说他能带来这种问题,但偶尔有一些极小建筑,或者极小空间它有可能出现一种我们的极端,但是建筑最大不太会被固执着,它只回落在哪一个点上,人一个定点上,这个是跟我们产品是不一样的。

  Part5 灵感的来源

  易春友:多积累,多考察

  【主持人】你们的作品都极具创意和特色,设计灵感通常来源于哪里?有什么办法让自己旺盛的创作力持续下去?

  【易春友】有时候工作比较密集或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反而会找到一些想法和解决方式。但是我觉得设计要找到一个思路,是有很多种渠道的,不单只是说灵感。现在是一个信息时代,情报整理的工作也是很重要,看得多、见得多可能在某方面对你有帮助。我们也喜欢到处去考察,在一些乡下看到人们在使用的一些东西,很让我们惊讶。有些东西是没有见过的,但是他们已经在存在了几百上千年了。那些东西的存在是很有道理的,我们有时候会采用他们的方法来做设计。

访谈现场
访谈现场

  石川:观察+思考+总结+规划,这是一个系列

  【石川】我觉得“灵感”这个词被神话了,其实具象点说,就是我们通常是用什么方式去思考,怎么找到好的解决方案?或者有什么东西能够启发到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拿出很优秀的一些想法和解决方案?

  对我来说,灵感的来源就是要有一个很好的知识、管理和方法论管理,还有团队操作。对设计师最重要的就是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联想力,因为这个是所有的创新行为的来源。有时候你可能看到一些东西觉得有意思,虽然说不出它到底有什么用,但是你记下来了,然后到某一个瞬间它突然跳出来。创新是什么?其实,就是两个完全不相关的事物,对于一些人来说他们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但是对于某一些来说他们是必然在一起的,其实设计师就是不断在培养这种事物和事物之间产生一种必然联系的思维能力。我们不断地观察、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去总结和尝试,其实所谓的经验也就是在积累这种对于事件之间能够产生有效联系的能力。

访谈现场
访谈现场

  【主持人】这几种能力可以通过后天来锻炼吗?

  【石川】一定是的,要观察、思考、总结、规划。我现在这个阶段,其实很多时候要考虑的是不仅仅是我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团队的资源怎样调配好。我们做的是事情会越来越复杂,各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时间或者资源其实会更加紧张。你越是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做复杂、更大、覆盖率更高或者影响力更大的事情,就要用新的方式去做。

  对我来说,可能不仅仅只是坐下来想一些想法,也要充分有效地去跟整个团队整合调配。能够充分利用好资源然后在有限的时间的内,去做出最好的一个解决方案。实际上这几年来,无论是做商业项目也好,或者是一些试验的项目,我们其实总是在找一些很不一样的突出点,这一点也是让我觉得至少我现在在做的事情还是很有价值的。

从左至右:何健翔 石川 易春友
从左至右:何健翔 石川 易春友

  何健翔:抽出时间独立思考和反思

  【何健翔】基本上认同,就像我刚才说的,实际上中国和国外非常不一样,我们很多时间和精力是花在协调、沟通或者融合上。我还是处于群体跟独处,就是如何能够在这么纷繁复杂来找到一些时间和空间能够独自地去反思。瑞士建筑师彼得.卒姆托的工作室就在山边,一栋小房有花园,周边都是山里,所以那种状态你就真正能够想出或者说领悟出不同的事物出来,现在我们的问题就是如何在一个这么复杂、这么紧凑的空间里,还能够找出一些本质的东西,这个是非常大的挑战。

  Part6 设计者的忠告

  如果你想成为一名设计师……

  【石川】每年都会面对很多刚从业没多久的设计师或学校的应届毕业生,对他们最重要的考察点就是看他们是不是真心地喜欢他将要从事的那个职业或者那个位置,我觉得这一点真的是很重要。因为我发现无论是品位、修养或者是专业知识、稳健能力,都是能够培养出来、训练出来的。但是你有没有对那个事物本身的热情,这个学校、公司都没有办法培养。其它兴趣爱好有时间有精力还是可以去发展,说不一定哪一天你又做了一个好玩的结合或者跨界作品,这又变成一个很有意思的财富。

石川
石川

  【何健翔】而且这种基本的美学或者设计的修养不单单是学设计的学生需要,实际上对于从事任何职业的人都是很有意义的,不管是对工作也好还是对自己个人的生活层次。

  【石川】至少你永远是两种不同的身份,一个你是一个参与者,就是你是一个消费者、体验者;另外一个是你是一个专业人员,就是至少你要同时拥有两个身份。还是要不断去尝试,尝试过了才知道真正喜欢的是什么,什么才适合。

何健翔
何健翔

易春友
易春友

  【易春友】我说一些现实点的问题,我们工作室有时候也会请一些应届生或年轻设计师来帮忙,但是发现他们可能会比较偏重于技术类的东西。学校可以教他们掌握技术、软件等,但是我觉得这些还不是最重要的东西,更重要的还是要去思考。因为你只是注重技术的话,就反而把一个事情本末倒置了。一个事情要先思考它的开始,然后再有一个逻辑性的东西融到里面去,技术只是一个辅助的作用。不同时期技术也是不同的,所以我觉得需要保持学习的状态去思考能力,这个学校现有的体制是没办法教他们的,一定要靠自学,包括我自己就是一个自学的人。

嘉宾与主持人合影
嘉宾与主持人合影

  【主持人】就是多学习!今天把你们三位请过来是找对人了。

  我进入设计媒体行业以来,接触过很多优秀设计,也是常常被他们设计背后的用心良苦、专注故事和人文理念所感动。今天非常高兴能邀约到三位十分具有代表性的设计师来参与我们的访谈。最后我想用袁研哉的一句话来结束今天访谈:“做设计不应该只看短期反映,而应着眼于长远的教育性理想。若每一个设计师都有这样这一种追求,市场的品味、对设计的感觉性就会不断地提升,社会了解设计意义的所在,设计师才会有更大的发挥。这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良性循环。”感谢你们一直以来的专注,为我们带来这么多温暖人心设计!

  谢谢你们的到来,期待你们接下来有更多更好的作品!

责任编辑:wujiajia
公众号二维码
转载申明:太平洋家居网独家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网友评论

选风格填面积,马上免费预约

请选择你喜欢的装修风格
请选择风格
  • 请选择你喜欢的装修风格
  • 简约风格
  • 中式风格
  • 欧式风格
  • 田园风格
  • 日式风格
  • 混搭风格
  • 地中海风格
房屋面积不能为空
手机不能为空
请选择你所在的城市
城市不能为空
60获取验证码

立即免费申请

我已阅读并同意《隐私政策》

热门案例

太平洋家居网官方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