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质感的家,不在于华丽的装饰,不需要浓艳的色彩和夸张的图案,而是经过岁月的流逝和环境的变迁,每一个元素都始终散发着一股谁都无法抵挡的独特魅力。那么如何让自己的家更有质感?它和生活品味、生活方式有何关系?生活中如何在功能性与质感之间寻找平衡点?

沙龙声音
王文泉
王文泉

王文泉国际别墅设计机构创始人、设计总监

成勇君
成勇君

成勇君设计工作室创始人、设计总监

必须跟空间特定的氛围
,以及他的行为方式是一致的
想让不同属性空间里的人都呆得很舒服
,那么它的质感

| 观点质感本身的范畴比较广阔,包括它的光泽度,乃至于它的透明度,软硬程度。同一个质感,比如说大理石,它有不同的纹理,不同的图案,以及不同的方向。所以说,要想让不同属性空间里的人都呆得很舒服,那么它的质感必须跟空间特定的氛围,以及他的行为方式是一致的。比如在健身房里面,我们都知道,它是一个比较强烈的,阳刚的运动,那这一块的张力就比较强,不锈钢、镜面,这些都可以。但如果在卧室里面,肯定是要求比较松软的质感,这才能让人得到一个很好的睡眠……详细>>

物体上的材质
,它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倒使用的舒适度
功能肯定是要解决的方面
,质感实际上是附着在某一个

| 观点不同的材质给人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像石材是偏冷偏硬的,木材会更加的柔和,棉麻之类的布艺产品会让人更加地舒服。所以在家庭的空间里,我们觉得,更多地是可以体现这种柔软的,舒适的材质。我们现在也希望的浴室空间,虽然为了解决防水,也用了石材和瓷砖类。但是在感官的设计上,也就是眼睛能够看到的地方,我们在瓷砖上面进行变化,有的处理成木质的木纹,有的处理成木地板的感觉。这些材质都会让人感觉到很温馨,很舒适……详细>>

访谈实录
访谈实录
NO.1 空间的质感和功能性如何平衡
    【PChouse】您印象最深刻的家是什么样的?
    【王文泉】我去年做过一个五层的别墅,它的外观是英式都铎时期的风格。我一是根据主人的生活方式,生活轨迹(进行设计);第二个是根据建筑自身的特点。所以做出来(的效果)非常多元化。比如说地下的一层和二层是以美式风格为主,当时把地下一层二层打通以后,出现了一个大的挑空,挑空里面它是贯通了水系。这个二层,它又换了一种格调,这个格调实际上以新中式为主。三层纯粹是自我的一种发挥,当时我的创意是这样的,男女主卧室分开的,男主卧当时是非常黑的一个地板,颜色非常重,地板上打了很多的地灯;另外它里面的床具,颜色非常地浅,浅色调。
    当晚上关上灯的时候,它就像飘在夜海中的一艘船,旁边小的LED灯光就像点点的渔火,这是内心非常喜欢的一个画面。当然,从功能性来讲,它很多的像逃生石,暗石等等很多个性化的需求。
    【成勇君】首先,空间是要给生活在里面的每一个人都照顾得很全面。另外,又能够有一个大家在一起的很舒服的共享空间。举个例子,比如说小朋友,有小朋友单独的娱乐空间。很多家庭因为整体的面积不大,经常会出现小朋友的娱乐空间跟大人会客空间的重叠。这种重叠造成的结果就是,每个人都不舒适,互相会有影响。
    在近几年的作品里,我经常会做这样的设计,在某一个空间会有一个非常长的桌子。这个桌子实际上融合了非常多的功能。某一个人可以在这里上网,来了的朋友可以坐在这里喝茶、聊天,甚至在这里用餐,来了十个朋友也可以在这个空间共同使用。我觉得这样的家居空间可以达到对每个人的照顾,同时也起到一个很好的作用,就是能够融合大家在一起,也增进了情感,我觉得这样的空间是印象深刻的。
    【PChouse】生活中如何在功能性与质感之间寻找平衡点?
    【王文泉】质感本身的范畴比较广阔,包括它的光泽度,乃至于它的透明度,软硬程度。同一个质感,比如说大理石,它有不同的纹理,不同的图案,以及不同的方向。所以说,要想让不同属性空间里的人都呆得很舒服,那么它的质感必须跟空间特定的氛围,以及他的行为方式是一致的。比如在健身房里面,我们都知道,它是一个比较强烈的,阳刚的运动,那这一块的张力就比较强,不锈钢、镜面,这些都可以。但如果在卧室里面,肯定是要求比较松软的质感,这才能让人得到一个很好的睡眠。
    【成勇君】功能肯定是这个房子一定要解决的方面,质感实际上是附着在某一个物体上的材质,那材质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倒使用的舒适度。不同的材质给人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像石材是偏冷偏硬的,木材会更加的柔和,棉麻之类的布艺产品会让人更加地舒服。所以在家庭的空间里,我们觉得,更多地是可以体现这种柔软的,舒适的材质。我们现在也希望的浴室空间,虽然为了解决防水,也用了石材和瓷砖类。但是在感官的设计上,也就是眼睛能够看到的地方,我们在瓷砖上面进行变化,有的处理成木质的木纹,有的处理成木地板的感觉。这些材质都会让人感觉到很温馨,很舒适。
    所以在我的作品里,在整个家居的装饰里,还是少使用这些冰冷的材质,多把柔软的、舒适的材质放在家里面使用。我觉得功能性和质感的平衡点在于,功能要尽量做到使用的方便性,质感要尽量贴近生活,让使用者的感观更舒适。
NO.2 质感空间中色彩与单品的运用
    【PChouse】如何运用黑白灰等经典色营造质感空间?
    【王文泉】经典的颜色呢,黑白灰算是一种,但也有很多。比如说法式里面,它会有蓝色系的;在现代的空间里面会用黑色和银色,还有一些空间可能会用到木色系、米色系等等。这些色系,经过时间的沉淀,都是比较经典的。但是它们分属予不同的人群,比如说刚刚的黑白灰,二十三十这个年龄群的人会特别的喜欢。他们侧重于表达一种酷感,是一种很时尚的品味,这种品味有对应的材质。比如说很时尚的人,喜欢比较光亮的,像一些烤漆玻璃、雕花镜面。
    不同的色系如果想要表现的特别纯粹的话,质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补充。像法式,它就跟一些光亮的石材、金银箔和一些铁艺等联系在一起,这样色彩和质感才能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成勇君】黑白灰这三个颜色应该算是比较经典的流行色。作为经典的流行色,它更加适合在现代风格,简约风格里面,极简主义风格里面运用这三种颜色也算是偏多。但随着时间和人们对家居要求的不同,我们现在也在演绎和变化。比如说灰色,现在不是纯粹的冷灰,我们现在也用了很多的暖灰色。可能这个本身里面就有色彩,让人看上去是沉稳的,有感觉的,有质感的这种色调。同时也可以把黑颜色理解为色系里面的重颜色,它能加大层次的变化。大量地使用灰色、暖灰色,再加一些白色,适当用一些重的颜色,也可以理解成黑色,会使整体的空间层次更加地丰富。
    所以我觉得,根据不同的空间,用的量的大小,尤其是黑颜色,我们说的重色。比如说一些展厅类,一些公共性的空间或者家庭里面的视听间都可以大量地使用黑色。一些卧室类客厅类,我们用的是暖灰色为主,同时搭配一些比较亮的颜色,重色和黑色最好是局部使用,这样会让空间看上去更舒适。
    【主持人】置办哪些单品,可以从细微处看到品质感?
    【王文泉】单品确实是体量不大,但画龙点睛。其实一个单品往往会成为一个主体物,昭示一个装修的风格,或者是表达家的一个核心的灵魂。其实单品也是生活的博物馆,它的来源非常的多。可能是你旅游的纪念品,也可能是你印象深刻的事件里面的一个回忆。比如说,从适用风格来讲,如果我们做一个庄园的风格,很有可能会有一些动物的标本,乃至于猎枪,刀剑等等;它会强化空间的氛围,把人拉回这个时代。
    【成勇君】我个人理解的单品,一定是设计得比较精巧,比较讨人喜欢,同时又能提升空间氛围的一些产品。举个例子,在特定的环境下,像阳光很充足的阳台,可能我们去买一把非常舒适的休闲椅,再配上一个小角几,坐在这里喝一杯茶,这个感觉这个氛围,实际上就是靠家居单品来塑造的。
NO.3 家居品质和生活方式的联系
    【PChouse】家居品质与本身的生活方式、生活品味有着怎样的联系?
    【王文泉】讲到生活方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首先一个别墅,它分为第一居所,度假别墅,周末别墅,人在里面的行为方式肯定是不一样的。现在不少人有这样的需求,把它作为一个周末度假充电和放松的地方,那么就比较自由,材质上也会不拘一格。比如说,如果做度假别墅,里面的圆木、麻绳、一些生锈的铁器、裸露的岩石,甚至在室内也会种植一些草木,我指的是从地面上生长出来的或者攀爬上去的草木。为什么这样呢?因为它的生活方式不一样,它的质感,一定是和自然能得到最大程度的贴合。
    【成勇君】每个年龄阶段的人追求的东西都有共性。比如说我是70后,比我年长的是60后,他们可能更希望这个家有沉稳、朴素的感觉,置身其中会喜欢原木的色调。也有一批人,本身的经济条件非常地好,也想把整个家塑造得更奢华。那么,在这样的空间里,就会选择一些比较奢华的装修风格,像一些欧式的传统风格,用色上会有大量的金色、银色,把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能让人直观地感受到。还有一种就是比我们年轻的80后,他们更多地希望这个家有自己的个性。再年轻的90后,对于这样的孩子,我觉得他们的思想就天马行空了,他们的家居可能会出现让你更加意想不到的风格。
    还有可以从职业上进行划分,医生的家里面会更加地一尘不染,会很干净,这已经是工作带给他的生活习惯了。像一回家就要洗手,家里的地板会干净,卫生间也要一尘不染。它在选择的材质上也会不一样,更多的是白色,或者非常浅的颜色。基本上,你的家进去之后就会感受到你的特性,我的家进去之后就有我的特性,跟穿衣服是有雷同的感觉。
    【主持人】经济基础决定家居品质?
    【成勇君】木质给人的感觉很好,给人的感觉是非常高档的,这也是跟我们的经济投入有关系。可能一个岛台的造价就要几万甚至十几万块钱,一个厨房可能要达到几十万。厨房是更能体现质感的东西。
精彩花絮
策划团队
  • Director 监制高翔 Sean K
  • Editor-in-Chief 主编顾文静 Pepper Gu
  • Editor 编辑吴佳佳 Clara Wu
  • Reporter 记者刘佩 Penny Liu
  • Designer 设计苏丹 Susu
  • Engineer 制作李粉 Pink 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