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建筑家筱原一男离世于2006年,但建筑界对他的关注却未曾因此减退。2010年,威尼斯双年展为他首开特例,给一位已逝建筑师颁发了纪念金狮奖;2011年,历史悠久的西班牙出版社Gustavo Gill为他出版了作品集; 今年,美国圣路易斯的华盛顿大学也在举办了筱原一男的个展。除了这些海外的关注,在中国,2013年3月由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厚达280多页的《建筑 筱原一男》中文版作品集……【详情】
筱原派最早的起源是?奥山信一(教授):坂本一成先生、长谷川逸子先生、伊东丰雄先生他们三个被称为筱原学派。最早的出处是在1979年,日本有一本名为《SD》杂志上,这本杂志当时要做筱原一男先生的特辑,在这个专栏里面第一次出现了筱原学派的说法。其实当时这篇文章是一篇专栏,把他们称为筱原学派的其实是当时非常年轻,还在读博士的隈研吾等。其实在《SD》的专栏出来以后,筱原学派在日本还是一种口传,还没有一个正式的定义,一直到1996年出版的建筑词典《A History of Architecture》,在这个词典的2.0版本里,筱原学派被正式记载。在筱原学派当中,坂本一成,伊东丰雄,长谷川逸子三个人的名字也在列索引当中……【点击查看】
您认为中日建筑之间有什么异同的地方?奥山信一(教授):首先是代表筱原一男先生回答这个问题,什么建筑是好的,什么建筑是不好的,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所以我想针对上海的这个城市来做回答。东京的整个城市的历史有四百多年,上海在整个中国五千年历史里面,它的发展可能也是最近的几百年。另外,东京和上海都是亚洲里面最繁华的大都市,可以说在世界上也是非常有名,活跃,多样性共存的一个城市……【点击查看】
因为日本地域的问题,所以很多日本的建筑师都有小住宅的作品,包括筱原老师的作品也一样会出现,那住宅建筑是否会有对日本建筑师的思想是有一定帮助或者说很深的影响?武田光史(筱原一男研究室担任助教多年):住宅这么小尺度的建筑设计对日本建筑师的影响的确,是很深刻的。我们的教育里面,建筑的设计就是从住宅做起的。我们的第一个设计都是从住宅做起,慢慢之后接到大工程的公共项目,但最终都会回归到住宅。而很多建筑师晚年的时候都会回归住宅的设计项目,所以不仅是筱原先生,更多是日本建筑界的一个传统。大家可能觉得住宅是一个最基本的生活空间,看起来设计好像相对简单。但是对于我们建筑师来说,越小的项目难度越大。因为他要在这么小的空间里面摆平所有功能,这种对空间尺度的处理,如果没有一定功力是不能把它完美把握的。我们在设计生涯当中,越往下会越感觉到它设计的难点……【点击查看】
中国的建筑师作品中很少有出现小尺寸的住宅项目,但是好像日本的特别多,这是有什么特殊原因吗?武田老师(筱原一男研究室担任助教多年):首先我觉得不但是日本,现代主义以来,全世界的建筑界,住宅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所以我不认为是日本独有的一个特征。不过日本是因为它本身社会因素,很多人都会盖自己的房子,所以看起来会有很多住宅的项目。在1950年代战后的日本,虽然也有关于几何住宅的政策,但同时也有一种持家政策,所以很多日本人都会有自家的房子,这也很有可能就是日本的建筑师都会以思考这种建筑小住宅为自己思考的起点……【点击查看】
筱原一男先生活中是怎么样的人?武田光史和奥山信一(综合回答):筱原先生是一个无论对自己还是其他人都是要求非常严格的人,但同时他也是非常具有幽默感的人,尤其有很多黑色幽默可以在他的话语当中出现。有一次筱原老师,在提问另外一个年轻建筑师的作品,他当时说了一个非常有诗意的话,因为筱原先生本身是很不喜欢评论其他建筑师作品的,然后筱原一男说,这是一个poetical的作品还是一个political的作品?就是一个文字游戏……【点击查看】
您对上海有没有什么印象深刻的好的建筑或者不好的建筑?安田圭一(教授):如果是我帮筱原老师来答的话,我可以回答一下,就是他除了自己的作品之外不会觉得其他的作品是好的……【点击查看】
VOL.33
出品:于振东 | 监制:高翔 | 策划:王辉 |
编辑:吴佳佳 | 设计:李晓旭 | 制作:张冰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