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点演讲实录|田浩:情感与设计1VS40对战大众

2017-10-03 00:29:28  来源:pchouse  作者:余莹莹  

  情感化产品设计商业案例

异点演讲实录|田浩:情感与设计1VS40对战大众

  第一个案例是我们给国内一个老牌企业做互联网转型,因为它是在一个行业里面做了很多年,它在这个行业里做得特别成功。因为受到一些环境的改变,他们的产品遇到了一些非常明确的瓶颈。比如情感,我们设计了一些观点,我们对于这个时代的理解,然后赋予它新的能量,帮它设计了一个单品在京东众筹做到了400万。大家可能会觉得才400万,京东众筹现在随随便便就是好几千万了。这是真实的数字,这在京东内部都已经被认定这是一个特别优秀的案例,因为我们基本上从营销和设计开始,我们一直在给这个企业不断输出新的观点。这个产品,我觉得可能还是要跟大家介绍,这个产品是一辆自行车,而我们服务的这个公司,说起他们的名字,你们肯定没有听过。但是他们做的产品,你们或多或少都有见过,因为法拉利等几个超跑品牌所推出的周边自行车都是这个品牌做的。他们为什么遇到瓶颈呢?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因,他发现在今天购买他产品的人基本上都是50岁以上的人群,他特别担心的一点是用户现在50岁了,时间再往后过20年这些用户都不在了,他这个企业怎么办?所以这个时候需要跟年轻做一些互动的事情,所以我们帮他做了这件事情。我们在帮他做这个自行车之前,我们首先输出了一个观点是跟用户强调一个事情,我们一定要解决第一个问题是我们不要去想车,我们一定不要去想车是什么,我们先想一下用户是谁?而这个用户,我们要帮他解决什么需求,也就是说这个时代的年轻人要什么样的生活方式、要什么东西才是我们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所以我们提出了一个命题叫这个时代的年轻人需要什么。

  我们做了很多分析报告,然后得出一个结果,这个结果就是大家看到的这几张图,今天的年轻人在消费什么呢?我相信大家都或多或少消费过这些东西,大家都在消费现在买的球鞋,在前年阿迪达斯NMD,它的主力消费者是学生,这些学生比我们想象中有钱得太多了。一方面是他们的父母变得有钱了,第二方面是他们更愿意在自我认知的产品上多投入资金。我们今天看到大量的人都在消费这种旅游产品。之前我们有一次去德国领红点奖,去德国逛一圈,我们发现一个特别好玩的事情,在我们以往的认知里面,我们会觉得德国毕竟地理位置上离中国比较远,而且也不会是一个特别热门的旅游地方,但是我们看到满街都是中文的LOGO,你去到商场到处都是中国人在给你推销,特别吓人。回来之后,我们还特意上网搜一下大数据,上面一个关于旅游产品的大数据直接说欧洲即将成为一个继日本、东南亚被中国占领之后的下一个战场。再就是这种,尤其是女生,大量的消耗网红的化妆品、护肤品,在消费很多这种偶像剧里面的各种爆品。大家都特别关注健康,今天在朋友圈里面大家都在晒健康,各种各样的东西。然后是我们最近在跟《王者荣耀》合作,在帮他们做一些交通产品,我们了解到特别可怕的数据就是这个游戏太疯狂了,里面有一些让我们跌破眼镜的数据,他们一套皮肤可以卖出数亿的价值。

  这些所有的现状显示了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显示的一个结果是这样的,我们认为今天的年轻用户比以往更愿意追逐潮流,他们更愿意在潮流的东西上花钱。以前如果让大家花几千块钱,花一个月的工资买一双鞋是很难的事情。但是在今天我们看到很多更年轻的用户、更年轻的消费者愿意攒一年的零花钱买一双鞋,他们比以往的用户更愿意享受生活,即使是去一个地方旅游,如果没有时间他们会离职,他们为了去一个地方旅游抛弃自己的工作。他们比以往的用户更重视健康或者是比以往的用户更从表面上重视健康。大家疯狂的在自己的朋友圈里晒自己走了多少步,不惜作弊想让自己的步数排到朋友圈里面的第一。然后各种健身房都非常火爆。他们比以往的用户更加愿意享受娱乐,在座的各位有在游戏里面充过值的吗?没有是吗?你们都是特别理性的用户。这在以往是很难的一件事情,以前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做这种游戏的公司其实都是很弱的,但今天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游戏设计水平已经特别强,我们正在逐渐把越来越好的公司收购到自己这边来,把越来越好的游戏开发人才挖到国内来,而且不断向顶级的开发游戏公司输送人才,像顶尖的华人艺术家现在已经很多了。这里面直接说明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什么?这个一定要逆向思考,有这个结果,它必然是有原因的,这个原因是什么呢?原因就是因为有这样的人民币玩家,然后让这些游戏开发者变得很有信心和愿意花更多的钱招更好的人、培养更好的团队。

  我们做一个特别简单的总结,简单粗暴一点就是我们提出一个命题,就是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产品?我们这个产品要符合三大标准,第一大标准是它必须要有一个潮流的生活风格,为什么一定有一个潮流的生活风格呢?在今天,在我们观念里面即使是一点都不追求潮流的人,实际上你也生活在潮流当中。比如像阿迪达斯NMD火了以后,红、蓝、白都大火,你们看到小孩穿的鞋子里面一定有蓝色块、红色块,也许买这个产品的人根本不知道NMD是什么。比如现在三星、苹果在做全面屏手机,你们可以看到今年最热门的词就是全面屏,这就是由上自下的过程,所以我们的产品必须有一个潮流的风格。第二个是我们必须要有品质的产品,因为今天用户对产品粗制滥造的忍耐度已经变得特别低了,比如小米这种公司已经让整个中国硬件产业特别难受,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品质特别好,价格特别低,所以他已经把标准写在这边了,当用户已经被培养这种习惯的时候很难再忍耐这样的东西。第三个是在今天我们如果想要我们的产品跟用户产生一个情感化的沟通,而且我们的产品需要在黏性用户里面产生传播,我们必须要有一个非常特殊的自我标签。我们认为这三点基本上略等于这个时代年轻人对于产品的一个需求。

  接下来我们面临到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们知道了用户的需求是什么,我们如何为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打造一辆更好的更实用的轻型出行工具呢?我们的目标是挑战一下不合理,我们要总结一下现在市面上所有同类型产品有什么不合理的东西,我们要挑战一下,我们要颠覆一下固有的认知。这个固有的认知,然后我们做了大量的走访和对于身边这种用户的一些访谈,我们发现一些特别搞笑的事情。几乎所有的自行车品牌,现有的自行车品牌都在倡导一种竞技文化。这个特别好理解,比如像篮球运动是一个特别巨大的产业,不仅仅是体育转播等等东西,它是在塑造一个特别巨大的IP和N多同样巨大的IP形成一个特别庞大的衍生品市场。为什么耐克曾经通过签约乔丹这个例子成为整个美国体育用品市场的老大?很简单,因为他卖的乔丹的球鞋就是在透支乔丹这个品牌。我们从这个事情上看到当有一个行业把产品做出来之后,另外一些行业不花脑子的品牌和商人他们就把这个事情COPY过来。自行车是一样的道理,主流的自行车品牌,他们对于生活的倡导以及来自于环保、来自于自行车室内室外的竞赛。你们也经常在街头上看到在城市里、在公路上骑一辆越野车,穿着特别专业的骑行服。这里面我们不是批评这种生活方式,而是我们想提出一个质疑,这个质疑就是为什么这个行业里面只有这个唯一的选择?如果我穿一个西装就不能骑自行车了吗?如果我现在要去见一个客户,我穿成这样去见客户,这个客户能谈得成吗?所以这里面有很多很奇怪的事情,而我们用户往往在生活方式的选择上,大家会陷入到一个特别奇怪的状况,大家从来不会觉得骑自行车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情。所以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非常不合理的事情,我们一定要去挑战一下它。第二个尴尬是在城市里面骑自行车,大家一定会碰到的一个没有办法解决的事情是你的车到底放在哪儿?如果车没有地方放,意味着你的心总是忐忑。它只有两个结果,第一个结果是轮子还在,车没了;第二个结果是车还在,轮子没了,这是我们看到的大量事实。第三种状况是什么?第三种状况是我们跟所有的人都使用同样的产品,当我通过选择一个产品来宣导一种出行方式的时候,是不是意味着我这个用户是一个更有主见的用户呢?如果我是一个更有主见的用户,是不是意味着你的产品也需要赋予更多主见的态度呢?我们提出了这三个方向,我们根据这三个方向提出了很重要的关键词,这个重要的关键词,我们这样来描述:第一个,它必须是非常轻松的、不累的;第二个,它必须有非常简单的操作,我们要通过一些技术、一些手段让用户的学习成本变得非常低;第三个,真便携,因为在今天折叠单车已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品类了,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折叠单车行业里面,80%购买折叠单车的用户,这辈子只会折两次,第一次是在店里面看到这辆折叠单车试了一下,第二次是他把车买回家,然后给他老婆秀了一下,从此以后再也不折了,他如果要骑,也是直接拎到电梯里面就骑,从来不折。在我们的观念里,认为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第一个是折叠步骤很复杂;第二个是折完之后也不见得轻松,因为我们看到很到滑稽、荒诞的场景,一个折叠用户把车折叠起来像拎着一堆散件,让他特别尴尬,尤其是我们在很多地铁上看到很多人是这样的。所以,我们认为特别重要的事情,就是我们必须要给用户一个个性符号和很强烈的自我标签。

  对设计师来讲,我们既然搞懂了我们去什么方向,接下来就要选择设计元素了,这是大家相当熟悉的。我们认为有如下的设计元素匹配我们刚刚的这些想法,我们首先提出一个观点是我们不要去做一个非常特立独行的事情,因为在我们观念里面,我们认为让一个东西特立独行很简单,但是让一个东西变得没那么突兀是很困难的,就是做含蓄的事情和收敛的事情往往比做显性的设计是更难的事情,我们不想让产品有多么强的设计感,但是我们希望它是百搭的、跟用户的生活是匹配的。就像所有人都会有一双匡威的经典款、一条牛仔裤、一双小白鞋、一件白衬衫,这是永远不会过时的东西,所以我们希望给用户非常轻松的享受。

  这个车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使用了助力骑行的技术,所谓的助力骑行是什么?大家知道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电动自行车,这些电动自行车骑起来特别尴尬,我们用了一个特别好玩的技术叫助力骑行,这辆车是有电池和电机的,但是它没有油门,当你在骑行过程中这个电机和电池给你什么帮助呢?就是给你一些潜移默化的助力,我们加了很多传感器,它是根据你上坡的幅度和骑行的速度给你一些助力。当你在一个平地上骑行的时候,它会给你特别微妙的助力。当你上坡的时候,它会感应到你在上坡,它会给你更强的助力,这样你就轻松、不累。第二个是在圆形的部分,我们设计了一个LED点阵屏,它有两个作用,第一个可以给你随时切换一些图形,比如我今天可以直接在我这个屏幕上展示我的心情,第二个是我还可以打开我的手机APP,然后把我想涂鸦的内容通过手机APP影射到这个LED点阵屏上。最重要的是什么?大家可以想象一个好玩的事情,如果说当我们两个人骑着同样一个品牌的车,当这两个人在擦肩而过的时候,车和车之间如果能打招呼是不是一个很好玩的事情?它就变成一个什么?它就变成一个具有社交属性的产品了。也有更多的人可能更愿意把它往是不是可以约一下的这个场景上来,所以我们给用户提供一些遐想。当我们设计硬件的同时,我们还帮助用户规划它整个APP,APP包含了几个特别好玩的事情,第一个,它是有一定社交属性的,当你在骑自行车的时候,你可以看到同时有多少辆跟你同品牌的车同时间在进行骑行,而且他们在什么位置可以通过手机告诉你。同样的,我们也会开放一些分享的内容,大家可以在周末的时候,可以通过这辆车产生一些社交,一起约着去海边走一走,骑一骑。在我们看来,软件和硬件的结合就可以让整辆车变得像游戏。

  更重要的是什么呢?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很好的一些结构处理,把这车做的非常小,整辆车折叠起来之后刚好是四张A4纸的大小。

  我们还做了很多思考,大家看这张图,这个模特在等地铁。一个折叠自行车在地铁里面的场景都是大家拎着一个零碎一样,大家要保护它。但是在这个场景里面,这个车变成一张椅子,我们的用户坐在椅子上面。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也通过很多很精巧的设计,让两个车轮仅仅的贴在一起,当你折叠的时候它会有一些助力行为让整个车变得更加紧凑。而且整个车有三轮状态,大家可以看到第二个状态也是我们非常精巧的设计,这个精巧的设计也拿到了当时自行车行业里欧洲的一个发明奖。我们在这个折叠杆下面有做一个特别小的脚轮,由你原本只有两个轮变成三个轮。这个车除了可以坐,它也可以直立推行,就好像推拉杆箱一样非常贴心。同时我们也帮助客户完成了很多品牌推广,融入很多年轻人喜欢的元素,让大家认为这个车是简单轻松的,同时又是一点点酷的产品。在重量上,它才只有14.8KG。后面都是一些参数化的东西。

  我们帮客户设计完产品之后,也帮助他们取得了特别好的成绩。这个产品推出来之后在京东众筹400万,他们迅速在两个月之内把这辆车卖断货了。一直到第二年的3、4月份一直在火,一直处于缺货的状态。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我们这个客户工厂是接了摩拜单车的代工,所以他们的排期有点紧张。最重要的第二个他们的车确实很受欢迎,他们做了十来年的,他们一致认为在十月到来年的二月都是淡季,但是这辆车在十一月份的时候依然卖得非常好,在他整个十多年的销售生涯里面让他产生了新的不同认知,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很好的结果是这辆车也拿到第一个国际红点大奖。

  人机交互的发展历程

  我觉得刚刚这个例子比较有意思,它就是一个标准的,一个老牌企业注入新的观点。我们为一些初创企业通过我们的设计让整个品牌迅速成长。我们服务了一个初创企业,从他们公司第一款产品服务到现在也目睹了这家公司由原本三个人,短短两三年时间在北京、深圳都有好几十人,整个公司估值现在已经接近两个多亿。我们觉得设计在企业成长过程中确实给他们很大的帮助,这个帮助是什么呢?当我们在第一次接触这个企业,我们提出一个观点,这个技术应该搭上整个趋势,我们不愿意只是考虑当下设计一个单品,我们更愿意今天做设计把它放在整个时代下思考,所以我们觉得他们可以来做这样的事情。它应该在人机交互发展方向上占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人机交互的发展方向,我们非常简略的把这张图带过一下,第一次人机交互革命是鼠标的诞生,第一次通过一个简单的小产品让人和产品、人和程序产生一个直接的交互,整个大大的加快了人类操作机器的效率,通过最简单的方式学习与计算机进行互动。第二次人机交互革命是第一代iphone的发布,而这次人机交互革命是什么?我们可以通过人的动作跟机器进行互动,特别具体的例子是什么?Iphone1在发布的时候里面有一个特别重要的细节,乔布斯在做演讲的时候秀了iphone1里面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用两个手指放大图片。如果今天有一个手机发布的时候,你发现还要通过一个按键放大、缩小,你几乎是难以接受的。但是在iphone1之前所有的产品、所有的手机你要放大图片都是需要两个按键,一个“+”、一个“-”。当时iphone1发布的时候,有很多诺基亚的铁粉在网上攻击说这个功能有什么好讲的,在诺基亚手机上,我通过音量键调节也可以放大,但是他没有意识到,这样简单的交互是改变整个产品生态的开始,所以我们认为是第二次人机交互革命。第三次人机交互革命,大家可以看到VR、AR,所有这些今天最主流的技术,他们提倡的是让人体感跟虚拟世界进行互动,比如VR里面最主要的设计逻辑就是让人的动作跟这个虚拟世界进行互动,而他这种发展的初期像之前在游戏领域最早开始应用,用人的动作体感跟游戏进行互动。而在AR和VR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这个交互趋势也在快速成为主流,所有人都在看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今天iphone在发布的时候解锁方式由原本的拇指识别让你由一个面部解锁的动作,这是一个大的逻辑。

  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呢?我们认为首先它必须要满足交互设计解决人的负荷基础之上,第一是认知负荷,第二是视觉负荷,第三是动作负荷。你不需要过多学习东西,你有可能下一次的行为就可以让你的意图传递到这个虚拟的产品里面。我们认为最傻的状态是无交互和场交互还有定制交互,后面两个可能是更未来的事情。无交互是大家非常熟知的,比如你们不管是对于空间的了解还是对建筑的了解,你们都知道在今天整个智能家居发展到一个大趋势是提前预判用户的意图来给出一个结果,而不是靠用户做出一个指令来给你一个反馈。特别简单,比如我们俩坐在客厅里面,然后正在聊天的时候,天黑了就会有一个灯自然亮起,但是如果这里没有人灯光是不会亮的。一个人在这边,他没有聊天,也许这个灯光会特别温暖。如果它判断两个人在讨论一个事情并且讨论得很激烈,它会给更明亮的灯光。这就是各种云端技术加进来之后,交互技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本的人给出命令变成由物为你做判断。而场交互和定制交互,这可能是更大范围内的东西了。

  我们要去分析一下这个无交互是什么意思,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理解,就是由原本的交互变成交流。比如最贴心的朋友是什么呢?最贴心的朋友是我闲心在演讲,大家可以明显从我的语速和状态判断出我口渴,然后他过来递给我一杯水。实际上无交互就是由原本的交互变成一种交流,它真正为用户思考,并且为你做出一个结果的判断,来给到你一个服务。

  我们认为这个无交互的一个本质是什么呢?第一是感知这个需求本质的来源。第二个是分析行为动机,第三个是主动给予反馈,就是在用户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有这个需求的时候提前就帮你把所有的东西打理好。在我们看来,这是一个非常理想的状态,但是在今天可能由于技术的限制没有办法做到这个特别理想的状态。我们是不是可以先按照这个方式做呢?一旦某项技术成熟之后,你就可以达到这种状态了。在今天发展这么迅速的时代里面,我们这些所有的内容如果是按照这种方向去设计的话,它是不是更站在趋势之上呢?

异点演讲实录|田浩:情感与设计1VS40对战大众

  我们给客户设计了这样的一些产品,这不是第一代产品,是我们给他们最近设计的产品。我们刚刚也拿到了台湾的金点奖,也是很重要的工业设计奖项。这个产品首先大家可以看到它是一个特别小巧的灯,你们可以从形式上看到它很精致、很可爱。最重要的是什么?大家可以从这些动图里面得到一些感知。在整个产品里面,我们看起来特别简单的产品,但是我们加入了红外传感器,加入了对于人体动作的算法,加上一些人工智能和云端的技术,让它可以精准感知人的行为。比如当你晚上起夜的时候,这个灯会自动点亮,而且这个点亮的几率会随着这个灯跟你生活越来越久会更加精确。以前不管是小夜灯也好还是走廊里面的灯光,不管是声控的还是红外控制的,它都会有一个很明确的时间判断,比如当我们两个人面对面聊天的时候,我们可能“pa”一下这个灯亮了,聊得很起劲的时候这个灯灭了,这是特别尴尬的。但是这个灯不会,这个灯算法精准,可以捕捉到大家的行为。比如刚有了小孩的年轻妈妈,再比如说家里经常要起夜的老人,再比如可能经常睡觉之前需要灯光伴着自己入眠的,当里睡着了,它会自动灭了,就好像是你身边最重要的朋友一样。

  同时在这个形式上面,我们也给他们设计了一些不同的感官方式,灯很小巧,摆放位置就变得特别多,如果买几个可以形成阵列,可以摆在衣柜里、摆在床头,客厅里在你喜欢的某个角落都可以挂一个。同时它对于人行为的判断也会随着对你生活习惯的了解越来越精准,就好像图片上展示的,当人离开之后它可能就熄了。

  我们可以看到整个产品一个按键都没有,实际上有一个,但是你看不到,在灯的最底,关键是被这个皮带遮住了。整个买回去之后,你只需要对它进行一次设定,然后它就会跟你一起生活,而且在陪着你生活的过程中,对于你的习惯和行为掌握得越来越精准,对你衣食的判断也会越来越精准。同时整个产品的形式感,我们也尽可能让它变得老少皆宜,在不同的家居里面都可以占有一席之地,在不同的场景里面都可以有摆放的方式。这是两款不同的灯,右边这款是通过表面处理,就是塑胶的处理,左边的是全身铝加工的质感。

异点演讲实录|田浩:情感与设计1VS40对战大众

  最后一个产品,它帮我们获得了全球顶尖设计大奖大满贯。我这边列举几个,像IDEA的金奖、IF的金奖。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产品?一块LED拼接屏。这个屏,很少有人去关注这个产品,但是你们会接受到它给你传递的信息,比如你们去看演唱会背后最大的屏都是这样一块一块拼接起来的。我们每天都在接受着它给我们的资讯,但是极少人去关注这个东西。没有人会去关注它的背面,我们只关注你的屏幕显示够不够好,你们的内容是不是够精湛,但是对于产品设计是不够关注的。确实是这样,因为绝大多数厂商在很多年前都是这样的理解,他们认为我只需要解决一个性价比就好了,装起来之后没有人会去在乎背后是什么样子。但实际上根本不是这样。在我们观念里面,我们要把情感设计的理论导入进来,我们要关注用户和使用者感受的时候,你就个发现它实际上可以改造的空间特别巨大。我们如何改造它呢?我先讲一个细节,这个细节是什么呢?在我的观念里面,我们一定会认为产品设计得很好,但是没有去帮助企业挣钱的话,或者说没有企业获得应有的利益和利润,那么这个设计一定是失败的。这里面的一个矛盾是什么?在这个行业长此以往只做性价比的大条件之下,我们如果给它重新设计,我们没有办法满足这样的现实,我们没有办法让这个产品的价格变得更低,我们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让我们的用户获得利润呢?所以我们把所有的观点都由原本产品拓展到你这个行业,我们会发现这个行业里面有一个特别好玩的现象,因为一个产品的成本构成是复杂的,它绝对不可能只算这个产品的壳料成本等等。这里面的运输成本、组装成本、仓储成本等等东西也许我们都有设计的可能性。当我们整个链条捋一遍之后,发现里面有一个可能性是我们可以挖掘的,这个可以挖掘的东西是什么?这个可挖掘的东西我们在一个细节上找到了,就是这个行业有相当一部分商业模式是来自于租,我如果用这个产品我就不会买,比如办一个展会就绝不会买一个巨大的屏,可能一片都好几万块钱,当我要二十片的时候可能是特别大的开支,所以大家都采取租赁。而采取租赁的话,我们可以想一下这个租赁最大的成本除了这个产品的手套之外,更大的成本是什么呢?更大的成本其实往往来自于人工费。当我们的客户把市场定义在北美市场这种地方的时候,你们可以想象这里面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也许就是人工了,因为工人的价格很贵,按小时收费,我不跟你算我把这个东西弄完之后收多少钱,我只算我每个工时算多少钱。我们让这个客户的效率提高,实际上我们就是在帮他省钱。于是我们在做这个产品的时候大胆提出了特别好玩的思路,我们让这个产品的结构、材料成本上升,但是我们让它的效率提高,而且效率提高意味着我们实际在帮客户省钱,就是在帮他挣钱。这两者之间,我们发现这种对冲产生的利润,这个价值是比原本产生价值更高的,我们基本上可以看到这个思路是靠谱的。这里面就会发现这个设计变成了一个数据,所以我们首先做的一件事情不是在做造型,也不是在做设计,我们是自己做了一个算法和公式。这个算法和公式,就是我们把这个产品安装部署,包括它需要我找人在同时间、同等大小条件下所使用的,最后得出一个数值,我们认定效率是提高的,是帮它省钱了。当我们方案提出的时候,我们把这个公式套进去,我们发现确实是比之前低很多。我们是怎么做到的?这里的一个细节是什么?这是一个快挂,传统的两个屏之间往往需要两个人,有一个人拿着一块屏对准另外一个人,另外一个人可能在扣位锁螺丝。我们现在做了这样的设计之后,实际上一个人就可以把它完成,比如我们的用户端起这块屏,手握着这个把手,把手旁边有一个磁铁对位,它只要把这块屏吸在另外一块屏上,右手迅速扣上去,他就可以完成这样的动作。第二个是什么?第二个是减重,因为按照以往这种LED拼接屏的重量,即使我们设计了这种动作和锁扣,但是一个人做起来也比较累,有可能我装两三块就歇很长时间,这不利于效率提高。我们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设计形式,大家可以看到这个设计产品是部分结构和外观,结构就是外观,外观就是结构,我们把结构做成外观,提出一个骨架和扁平化的概念;第二个是我们把材料做了变更,我们把原本很多产品都是铸铁,我们修改成铝合金,整体重量降低了。最终我们整个产品成型就是这样,大家可以看到里面非常井然有序,所有这种框架、脉络都非常清晰,同时整个设计也非常有结构感、构成感。

  这是整个拼装起来的效果,大家如果有机会能够看到实物的话,实物是非常震撼的。

  当这个设计完成之后,我们给这家企业带来最直接的效果除了刚刚描述的一系列奖项之外,我们还给这家企业完成了非常大的增长。我就给大家说一个例子,我们给这家公司做这款产品之前,我们另外一家客户也是LED拼接屏,想去收购这家公司,当时想收购他们接近70%的股份,大概只是几千万的出资。这款产品成功之后,他们又去收购花了好几个亿,这各企业就是通过这样的产品导致市值翻了好多番。这就是我们认为抓住了时代的脉络,通过我们的观点输出给企业很好的设计,带来很好的结果,同时我们这个设计也在行业里面受到大量的认同。

责任编辑:yuyingying01
公众号二维码
转载申明:太平洋家居网独家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网友评论

选风格填面积,马上免费预约

请选择你喜欢的装修风格
请选择风格
  • 请选择你喜欢的装修风格
  • 简约风格
  • 中式风格
  • 欧式风格
  • 田园风格
  • 日式风格
  • 混搭风格
  • 地中海风格
房屋面积不能为空
手机不能为空
请选择你所在的城市
城市不能为空
60获取验证码

立即免费申请

我已阅读并同意《隐私政策》

热门案例

太平洋家居网官方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