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ian Cornu
设计人物前瞻

当怀着好奇心去了解设计师们,你永远都无法提前预知他们在多才多艺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生活阅历加持之下,通过充满天马行空的灵感创意、逢虚务实的设计作品,将会带着你以怎样的新奇方式、打开一个怎样的别样世界。就像设计师Julian Cornu。他,有着法国男人诙谐、绅士的性格特征;有着西方设计师特有的敬业、专注和创新精神;有着一个优秀企业管理者的眼界、胸怀和心力。在他的评判标准中,能将“形而上之道(灵魂)与形而下之器(空间)”完美融合的设计都是好设计,这样的设计哲学也体现在他自己的项目设计中。

中法合伙人中西思维下的东西方合作

走过很多国家和城市,最终却选择停留在了中国广州,并将自己的事业和生活扎根在这座国际化城市,Julian Cornu的解释是:机缘巧合、更是命运的安排。2008年曾因一项工业设计项目有机会来到中国,更在一场有趣的live show上遇见了他的中国合伙人黄汇源,与其一见如故成为朋友;之后,因为黄汇源更加全面地、真实地了解并热爱上了中国及中国文化;再后来,在广州他遇见了太太,太太是地地道道的广州人,这也让他浓厚的中国情结得以安然释放。

关于西方设计理念如何在中国市场的更具竞争力和如何落地实践,Julian Cornu 说:“融合MIXED,在东西方文化碰撞的过程中找到最有创意的想法,这正是我的设计手法,也是我和我设计团队的设计精髓所在。这取决于,在空间、产品设计中,如何更好地融合不同文化和设计元素以达到整体平衡和细节创新。譬如:通过学习风水布局,使我更好地达成这一目的。我会给自己足够自由且大胆尝试的机会,来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国际化的西方设计理念,在中国土地上的落地,Julian Cornu有着他的自信:“在中国十多年的工作经验,让我建立了属于自己的设计语言、风格,通过自己成熟的设计手法,可以将中西文化下的设计精髓灵活运用于不同项目中,相信这种中、西方理念和文化的结合会赋予作品一种完全崭新的面貌。”……[更多]

Julian Conu
追求完美外形,也在意空间灵魂的表达

在 Julian Cornu的设计观里,他会坚持不断通过生活中的各种新事物,获取设计灵感,追求不同和创新,他始终坚持认为:设计,在追求外在完美之上,一定要考虑其实际意义,比如,设计这件事对产品本身、空间与人以及日常生活产生的积极意义。

过去,Julian Cornu在法国供职于Cyclope design( luxury unique design)多年,专门为高端客户设计定制奢侈品。在他看来,产品设计与空间设计大有不同。“以前,我习惯于在小物件上工作,更注重于细节设计上专注和精致;而在空间设计中,则会在注重细节设计之上,更加考虑整个空间合理规划与人在空间中的行为和态度传达,从细节到整体更加系统化。但两者的共通点是,如何使设计出来的作品产生效益、具有可制作性。无论是产品设计,还是室内空间设计,都必须充分理解客户的设计需求,以及做好与客户间的沟通都至关重要,正确把握空间设计和产品设计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才能真正赋予作品以强劲的生命力。”

“设计,是一份需要不断学习新事物、创作新项目、认识新客户、了解新行业、观察新行为、掌握新技术的工作。作为设计师,必须对万事万物充满好奇心,永远保持着开放的思维,才能做出好的设计。通过对事物的爱与激情,将其融入设计之中,并赋予设计以文化、情感和灵魂,这样的设计才更具有意义!”Julian Cornu这样解读他对设计师必素养以及设计价值的理解与认识。[更多]

Julian Conu
<
  • T11广州轻纺园艺术接待中心
  • T11广州轻纺园艺术接待中心
  • T11广州轻纺园艺术接待中心
  • 顶荟私人会所
>
  • T11广州轻纺园艺术接待中心
  • T11广州轻纺园艺术接待中心
  • T11广州轻纺园艺术接待中心
  • Rauschmayer Jewelry 深圳店
  • 顶荟私人会所
  • 顶荟私人会所
  • 荔雅图西餐厅
  • 荔雅图西餐厅
  • 荔雅图西餐厅
  • 荔雅图西餐厅
Julian Conu
采访手记

关于对自己和明团设计机构的未来发展规划,Julian Cornu引用了《乔布斯传》中沃尔特·艾萨克森的一句话:预测未来的最好方法,就是创造未来。通过这样具有前瞻性的回答,我们看到了西方设计师身上特有的创造性精神,也相信这种精神会在Julian Cornu自己的未来设计生涯和明团设计机构的发展中,会带来更积极的引领意义。

《设计星空》是PChouse太平洋家居网推出设计类人物访谈栏目,通过与设计界前沿人物面对面交流,展示他们锐意创新的设计态度,挖掘其作品背后深刻的设计内涵与理念。

Director 监制
梁栋深 Tsam Liang
Editor-in-Chief 主编
葛丽丽 Lily Ge
Reporter 记者
蔡思慧 李召莉
Editor 专题编辑
李召莉 Zhaoli Li
Designer 设计
陈丽华 Lihua Chen
Engineer 前端
李粉 Pink 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