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周平 | 家在此处,也在别处

佚名
时间:2023-5-29 12:18:48 来源:pchouse

青山周平作品:阿那亚唐舍酒店

“城市空间逼仄嘈杂,充斥着不确定性”,假若这是城市的A面,当只看到城市A面的我们,将抱怨化为“缴械投降式自嘲”,放弃去探索城市的B面或其他可能性。但或许这种视角,也夺去了我们体验城市多面活力与生机的权利。

青山周平,出生于日本广岛县,东京大学建筑环境设计硕士,现任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北方工业大学建筑系讲师。2015年因在《梦想改造家》创意改造胡同平房,而爆红网络。

在青山周平看来,城市的乐趣,正在于喧闹中的不确定性与新奇体验,“城市充满各种不可思议、无法控制的事情,不同的人生活在同一空间,大家拥有不同想法、审美与生活。杂乱,反而是城市的魅力、人生的魅力。

城市生活,不同于互联网世界。互联网基于大数据的智能推荐,不断给你看你想看的东西,对于不想沟通的人,似乎直接拉黑就可以。”

在数字化时代,为了让不同群体(尤其弱势群体)都能拥有接近,并体验城市多面活力与生机的权利,青山周平以人文视角研读城市,致力于为建筑注入不可替代性与情感记忆。

01.

共享生活

胡同生活似乎铺展开另一种可能性:在紧凑的胡同里生活,人与人之间打破界限、彼此卷入、相互折叠,人们把椅子沙发置于胡同,整个胡同成为他们互动、交流的客厅。而作为一贯公私分明的日本人,青山周平非但没有拒斥大杂院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杂乱,反而很享受“共享房间和院子”的生活。

回想起来,青山周平念念不忘那里树与人的关系,以及邻居小孩时不时来他家串门,这种“打扰”,令他感受到烟火气及生活的智慧(比如在树与树之间拉晾衣绳),这种陌异体验,给予他许多设计灵感。

青山周平作品:阿那亚唐舍酒店

青山周平作品:阿那亚唐舍酒店

2020年,青山周平在泉州设计的盒子社区,便是共享理念的一次实践。在那里,居者关门可享受静谧的独处,开门又能被共处分享的浓郁氛围所包围。每个盒子只有6平米,但生活却很大、很宽阔。

带滚轮的盒子,形成可移动的房子,人们可以根据季节变化、空间需求,甚至当天的状态,随意挪动房子的位置、方位,就像一只猫那样不拘泥于一处,自由寻找空间里最舒适的角落。

青山周平作品:CHINA HOUSE VISION——“400盒子的共享社区城市”

既然有共享办公、共享单车,那为什么生活不能共享呢?随着越来越多人选择独居,共享模式既是社会的趋势,也是对人性的关照。

青山周平甚至将这种共享模式搬到了一座苏州老宅(即有熊酒店),其兼具园林般生活体验和现代化舒适体验,展现了更为开放的生活方式。

更值一提的,那里公共空间的面积加起来比私密空间还要大,让人重新找回个体与“附近”的连结感、归属感。

青山周平作品:苏州有熊公寓

02.

城市需要有家的感觉

城市里如果只靠共享,就能让抱怨城市嘈杂的人群,重新在城市寻回幸福感吗?现代人生活的流动性越来越高,原有生活空间仍旧促狭的情况下,就需要将家的感觉延伸到城市各个角落。

“城市要有家的感觉。家和房子是不一样的,房子是三维的物理的存在,是看得见的。家是看不见的,关乎感受、情感、记忆。”

让家的感觉从房子里出来,像咖啡馆、酒店、书店这样的公共空间需兼具家的感觉或功能。

家的感觉,最核心在于记忆。青山周平说,建筑师要提供的是这种“摩擦”——让人的记忆更多地留下来的建筑表面。“记忆不只在脑子里,记忆也需要靠外在的‘摩擦’(或介质)来承载。”

青山周平作品:失物招领杭州天目里生活提案店

这种“摩擦”,可以是老房子拆下来的旧木头,可以是灰扑扑的旧砖瓦,可以是裸露的砖墙,当它们被嵌入新建筑,个人记忆和公共记忆也就活了起来。

“摩擦”也可以指向看不见的部分,“像熟悉的气味,妈妈做的饭菜的味道……记忆不在脑子里,而是因材料的质感、光线的状态、风的状态,才被牵引出来。”

青山周平作品:苏州有熊公寓

引用青山周平的话来说,建筑就像电脑硬盘,替我们保存个人和共同的记忆。这便需要建筑超越单一的功能空间,更多地变成记忆的载体、情感的容器。

“现在我们可以通过手机了解一座建筑,这种环境下,建筑更重要的,是具有只能在实体空间、在现场才能体验到的情绪氛围。它有可能是触摸材料的质感、光线的变化,有可能是声音或味道。”

青山周平作品:苏州有熊公寓

当你走进成都宽窄巷子的% Arabica咖啡馆,定能获得上述独特体验。中庭为白色水池,吧台座位便绕池而建,并设有半开放式座位,即便一个人来喝咖啡,一边欣赏水景,一边感觉跟大家在一起,“会完全不同于一个人喝咖啡,这种空间会变成一个记忆的载体。”原木质朴的颜色、质感,柔和的光线,仿似在公园的青砖座椅,内外相通的设计,相信也将争相铸就你的“记忆锚点”,让内心涌流出扎扎实实的幸福感。

青山周平作品:成都宽窄巷子% Arabica咖啡店

青山周平作品:成都宽窄巷子% Arabica咖啡店

03.

在自然面前

人的尺度没那么重要

从胡同小空间的改造,到CBD、酒馆、咖啡馆的设计,其间他从没停止摸索一个命题:如何让建筑恰如其分、不至喧宾夺主地融入自然环境。而一个城市山林般、被绿意萦绕的生活环境,也会鼓励人们更多地参与到城市生活中。

再往前追溯,他对这一问题的思索,从大学时的环游世界就开始了。途中他看到当地植物、昆虫与人极其和谐地生活在一起,这种观察在他心里埋下一颗种子。

住在胡同时,他也在思考树与建筑、阳光之间的互利、协作关系,树并非被客观化、单一化地当作景观存在,而是与人平等地生活在一起。

而所有关于自然的思考,都被他化用在了设计作品里。“我觉得需要重新反思‘以人为本’的模式,它更多的是人在世界的中心,有点上帝的感觉,把周围事物,改成我们想要的样子。”

青山周平作品:成都宽窄巷子% Arabica咖啡店

随着对建筑与自然关系越来越深入的反思,作为设计师的青山周平不再墨守“根据施工图,将材料处理成我们想要的尺寸、颜色、质地”这样的制式。转而更多将“人和其他东西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人跟自然,跟材料、石头、木头是平等的关系”。

根据材料本身的个性,把它放在空间里最合适的位置上。“人,只是很多同时存在的其中一个要素而已,人是跟其他要素一起协作设计一个空间或环境。”

青山周平作品:阿那亚味从山海甜品店

在为阿那亚设计1402咖啡馆时,青山周平除了为其注入他一贯注重的社区感生活氛围,他也将人与自然、周围环境置于一种更为开放的关系。他放弃了所谓刻意的逻辑性的设计思维,而是用身体去感知与思考空间,甚至以手作的方式,“让整个造型放在一个比较偶然即兴、自然生长的状态。为什么这样做呢?其实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探索超越现代建筑主义,并结合自然概念,将其呈现在建筑空间”。

青山周平作品:阿那亚1402咖啡店

被请入室内的自然景观,并不是服务于人的,也不单一为了美观,它们被置于空间,与人的记忆、情感产生呼应。

走进其中,人也不再是主角,就像电影里的长镜头,画框里的主配角、周围静物、室外风景都有自己的位置与戏份,没有谁是喧宾夺主的。从远处眺望,咖啡馆生长于自然中,也是风景的一部分。

青山周平作品:阿那亚唐舍酒店

令青山周平火爆全网的节目《梦想改造家》,让人看到这位设计师人性化温暖的一面,却也容易局限于他“探索小空间的可能性”这一单一方面。

其实,作为设计师,青山周平远远不止这一面,而且他一直在变,这种变化基于他对现代城市问题、生活的流动性、家庭结构变迁,以及建筑与自然的关系的观察反思。

不变的是,他敏感于不被看到的少数的存在,并努力让建筑不断“发表”另外一种声音。他以建筑为媒介,为社会、为群体,展现并放大另外一种可能性,“这个社会的价值观越来越单一,当设计师提供另外一种可能,人也能活得更舒服、自由、放松。”

“400盒子的共享社区城市”概念模型

抛开“网红设计师”的身份,若问青山周平的独步之处,大概在于他的设计从不回避真实的现代化问题与都市矛盾,也从未在设计中置入对城市过度浪漫化的想象,而是在看见都市里正在发生的瓦解与新生的基础上,用美而原真的设计风格去敲响人的心门,引人生发对美与人文的想望。

 

© 转载申明:太平洋家居网独家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网友评论
发现好物 查看更多好物
推荐案例 查看更多案例
佚名
小程序 小程序
小程序
小程序二维码
打开小程序
随时随地都可以看~
写评论 写评论
写评论
分享 分享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