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颢凌
尚舍家室内设计创始人
STUDIO.Y室内设计事务所设计总监
CIID中室学第四学术专业委员会主任
成都市建筑装饰协会设计委主任
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曾说:“生活空间应该是一个避难所,在那里你可以反思自己的人生,回到家时应该有种很宁静的感觉。”
没错,不管身处何方,看过多少风景,家永远都是我们最后的退路,是精神的栖息地,是能量的补给站。
但家不仅仅是用来宣泄、清理负面情绪的容器,不论是装修设计阶段,还是居住之后,都应该更加用心对待,尽量保持和谐。
设计师余颢凌表示:家应该是舒适的、安静的、健康的、温暖的、愉悦的。或者说,家应该是一座可持续、低能耗的被动式建筑,用这样的形式去重返自然,找回生活最好的状态。
人类本就诞生于自然,必然要回到自然中去。
对于自然的向往,绝不是一时兴起,更不是逃避现实的借口,而是早在数百万年的生物进化中,成为了刻在DNA里的本能。
正如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所写:“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那么,身处钢铁森林、车水马龙之中,想要回归自然、回归本能,又何其容易?
实际上,回归自然,并不意味着真的要逃离城市,走进山林田园。
在余颢凌看来,可持续设计是连接自然与生活的阶梯,是实现人与自然共生、与科技相连的桥梁。
在设计之中融入自然元素,为建筑赋予原始的力量,打破室内与室外的壁垒。
比如,在合适的位置摆放合适的绿植,从而达到净化空气、增加空气湿度的效果。宛如将“天然氧吧”搬进家里,足不出行便能呼吸新鲜空气,在绿意盎然中愉悦身心;
比如,结合自然光影,与室内环境充分融合,在虚实、动静之中,带给人不同的情感体验和视觉冲击。
简单来说,就是合理且有效地利用光线、绿植,甚至空气、水等自然元素,从而创造出更贴近自然、适宜居住的环境。
被动式建筑,其实是由德文PASSIVHAUS翻译而来的,最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被提出。
不同于传统建筑,以电、煤、气等能源驱动暖气或空调等采暖和制冷,产生巨大的能耗,被动式建筑的目的便是不再依赖这些主动式能源。
正如余颢凌在采访中所说,就是从规划设计开始,通过对房屋朝向及空间的合理布局、遮阳、自然通风、采光系统等设计,并采用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技术等手段来尽可能地降低能耗,改善室内舒适度。
换句话说,就是充分利用自然能源和优化设计,实现能源效率、环境可持续和室内舒适性的平衡。
身为设计师,除了要考虑外在的美感、新鲜的创意,还要从更多角度出发,比如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历史人文、地域文化、本土景观特色等等;面对愈发严峻的环境问题,还要纳入更多可持续性思考,以及对自然、生态、生命周期的考虑。
余颢凌作品
《生长》
余颢凌作品
《生长》
余颢凌作品
《生长》
余颢凌作品
《生长》
余颢凌作品
《自然温雅的终极退休别墅》
在余颢凌看来,设计师需要更多去关注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脆弱性,思考如何通过与自然相协调的设计方式,去回应当下气候变化、资源短缺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去创造更环保、更有创意、更具人性化和可持续性的解决方案,用设计真正为生活带来便利舒适。
监制:李杰
总编:葛丽丽
统筹:田爽
编辑:田爽
设计:朱言昊
前端:李燕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