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友友

李友友室内设计创始人及设计总监

广州美术学院特聘教师

2022 荷兰 FRAME Awards 国际评委

2022 亚洲青年设计之光

设计不是件作品,设计是种生活。——深泽直人

论及设计,那必然绕不开关于生活的话题。不论是基于个体生活的体验,进行梳理与凝练;亦或将设计理念之中对生活方式理解,具象于当下。一切的设计起点大都源于生活,然后在不同的观察和思考中,通向各自的分叉表达。

李友友逾15年专注于现代极简主义的空间设计与研究,以一系列极具流动洗练之态和丰富精神内蕴的私人住宅创作,而被业界公认为中国当今最具代表性的私宅设计师之一。除了设计师的角色,他更像是一个生活者,体验生活,并将设计践行到生活中。他以普适性的人文表达和家庭情感观照,唤起每个居者的内心共鸣,演绎出空间极简主义的新高度。

舍得生活:捕捉设计、生活的颗粒感

在蛰伏的生长轨迹中,李友友的设计之路,也不断投射着自我对于生活意像的别样捕捉与表达。

幼时对亲情的期盼,少时对于建筑、空间的殷切热忱,彼时回望对于家乡自然之景的辽阔记忆,以及当下家庭时刻涌动着的亲密情感。

交织融合,更新重构,形成李友友私宅设计的底层逻辑——“空间开放与自由”“空间流动性”“全面空间+自然互动”。

生活与设计,在李友友的人生中互为反哺。他的生活热烈而随性豁达,衍生至空间设计的动线中,却又时刻付诸理性与精准。而这些看似生涩难懂的设计理论,其实放置于生活、空间之中,既是纯粹、极简的空间形态,简化人与空间、生活的互动隔阂,在有形的空间结构中放大无形的情感链接。

极简表达:消弭设计界限,丰盈生活感知

“对于私宅设计,极简的解决方案背后,映射的是丰富的生活形态,每个客户的家是唯一的,不同家庭结构对应不同互动模式和生活方式”。

在李友友的观察中,人们的居所之中,并不应该仅仅只有钢筋水泥、幕墙、玻璃、空调房的样子,也不该单纯的用技术切割开人与空间的距离,应强调人与空间不约而同的契合感:尽可能消弭空间界限,弱化表面的装饰,注重场所的交流状态,让居者置于空间的中间地带。 如王尔德所说:“生活的奥秘存在于艺术之中”。愈是极简的设计,愈是以极高的可塑性,铺叙着生活的多重面貌。而极简的线条与留存,也为居者留存了更多空间,让居者与其保持着共同生长的关系。

因此,在李友友的设计中,“极简,是关乎对空间场景所施加的简繁哲学,即如何以简化的形式来最大程度容纳生活方式的丰富度,完成生活体验感的叠加。”

从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秉持的流动空间美学与苏州园林动线中获得灵感,李友友将极简运用于空间各功能区时,并不强硬定义空间的范围与限制,而是根据使用者依据自己的需求自由定义人与空间、形式与机能、结构与空间、亲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等。

将住宅的空间打开,让材料后撤,让造型后撤,纯粹的极简空间里才会让互动更近一步。

李友友相信,比起关注空间的比例、光线以及物料运用,更需要考虑的是使用者住进去的感受。借以自然光、风、空气和水之间的平衡表达,以自由的流动性,在高频使用的生活场景中,丰盈使用者的生活方式,从而为使用者创造一个更自然舒适的空间感知。

理想空间:让设计后撤,真正好好生活

生活感性的触角,拉近了他对设计无时无刻涌现的情感。

“南航空姐的家”项目的出现,是李友友人生路上的转折点,是从设计者到创业者的第一次升华,亦是感受住宅与人,带给自己温暖善意的开端。

怀揣着对空间、居者更亲密的情感递进,如今身为三娃奶爸的他,对于设计有了更深的领悟:“设计更深层次的价值,就是从人的基本情感出发,展开关于更本源、更朴素、更直接的解决问题方案。因为奢华的外壳不是设计的终点,让每个人都有想回家的感觉才是。”

当下,在李友友在设计中,尤为注重家人之间的交流互动。他不再强调风格的标尺,开始聚焦与家的情感属性,而非功能属性,希望让亲密与自由,在空间肆意流动,让家人之间的情感得到延伸与蔓延。

“家的设计形式可以为家人的互动而退居其次,家的空间可以为承载家人的欢乐而尽数敞开。”在极简、开放的空间框架下,李友友始终秉持着最简单的初心,把业主的家当成自己的家,去想象自己在这个家如何去与家人互动,如何与家人生活,让每一个空间的互动场景都在脑中自然生长。

当一切推演完成后,而后展开理性的计算及构筑,将那些感性的、关于家的亲子互动情感,付诸于理性空间中自如流动。

藏热烈于俗常,李友友通过不同的生活情感表达,将空间、人契合于一体,让设计后撤,消解范式,强调情感、温度与流动,让生活的真实情境来决定空间的展开与建构,为居者营造理想的家宅形态。

  • 李友友作品

  • 李友友作品

  • 李友友作品

  • 李友友作品

  • 李友友作品

  • 李友友作品

  • 李友友作品

01 02
  • 1 “与自然共生”,“将景观融入建筑和室内”正在成为都市生活新创想,您如何看待这一潮流趋势?这与您提出的“全面空间+自然互动"的室内设计概念理论有何共通与差异之处?

    李友友:我们提出的“全面空间+自然互动”,就是指移走空间中多余的隔墙,同时在墙与门之间保留一些模糊地带,让居者根据他们真实的生活模式去布置这片空间,将其改造成任何想要的形式。 即使居者的数量和需求发生变化,他也可以在这个“全面空间”中改变软装的款式和布局,满足不同阶段的使用需求。 因此,让居者从自身需求出发,去选择适合空间的装饰品,这是“全面空间+自然互动”理论和“与自然共生”这一潮流趋势之间能够达到共鸣的地方。而差异之处就在于,“全面空间+自然互动”理论所涵盖的内容更为宽广,而“与自然共生”这一潮流趋势则更为具体,但二者的初衷都是为了让居者能够在空间中感受到属于自己的美好。

  • 2 在您深耕室内设计行业的十五年,您对“设计”的理解发生过怎样的变化?您如何理解设计、 空间、自然、生活之间的关系?

    李友友:我从西方现代主义建筑及东方园林美学中汲取能量,内化为“空间流动性”、“空间的开放与自由”、“全面空间+亲子互动”原创理论体系并深度践行,以次激发理想主义的诗意栖居在至简有序的叙事背景中全然延展。 于我而言,设计、空间、自然、生活就犹如画卷上不同的色彩,自然光、自然风、空气、水、声音、植物容纳在空间之中,又不被空间的架构所限制,去自由生长,滋养身处空间中的人与物。而人在空间中起到了最重要的角色,他们在空间中生活,赋予了空间烟火气和情感,让每个人都能在空间中找到归属感。

“设计、空间、自然、生活就犹如画卷上不同的色彩,自由生长,相互滋养。
让家人之间的情感在空间中自由流动,让每个人都爱上回家。”

时势变迁中,我们不断探究设计的意义,大胆重构人与自然的关系。于李友友而言,对设计本身的热爱,让他坚持上下求索,以设计赋予自由且通透的美好人居体验,为居者营造理想的家。

监制:李杰

总编:葛丽丽

统筹:李文静

编辑:李文静

设计:朱言昊

前端:李燕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