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了6层楼,只有3间房?潮牌主理人的混凝土私宅:交流都靠上下喊

ELLEDECO家居廊
时间:2024-06-12 10:14:47 来源:专栏

当大多数人在想方设法增加室内面积时,

90后夫妻却在“退屋见天”,

夫妻俩经营潮牌7年,

把沉淀后对生活的理解,

融进400㎡的6层楼里,

让出每层楼近乎1/3的面积,

用清水混凝土与镂空钢架楼梯,

打造了在家就能漫步的景观阳台。

6层楼仅留3个房间,

剩下全为覆盖各自喜好。

社交、休憩、探索等全面介入,

同时满足I人和E人的不同需求。

一家三口在工作和度假之间,

丝滑切换于广州和福州,

这个最不像家的家,

完成亦是未完成,

都会在主人的生活里继续成长。

陶樾、卢毅夫妻毕业于广州美院,2015年正式在广州创办潮流生活品牌WASSUP,以街头潮流为元素获得年轻人喜爱,成为国潮原创浪潮中第二代浪尖人物。因为眷恋老家悠闲惬意的生活节奏,两人回到福州买下一栋6层别墅作为第二居所,一家三口的双城生活切换自如。

私宅的整体设计通过因地制宜的手法、实验性的建构体系、差异化的功能组合和反差的材料,强调空间的复合和创新,在传统的设计语境中探讨一种“家”的可能。空间摄影来自许晓东

李超,设计师,东形西见设计工作室创始人。在传承东方文化的同时,去探索建筑更多的可能性。以当代的方式呈现自然、纯粹的设计美学,借由设计将建筑融入生活。

每个来过陶樾家的人,几乎都会留下一句“不太像家”的感叹。带着孔洞的水泥墙,保留建筑原始的状态,踩上去砰砰作响的钢梯,还有肆意生长的草木,一整栋楼里只有3间房……竣工暖房时就连家长来了都问过:“是不是还没装完?”

但也就是这个6层楼的别墅,在实验性设计下,被分成内外两片区域,装下了E人陶陶和I人卢毅以及孩子的不同需求。

负一楼与一楼之间打通的内天井,引入窗外明亮的光线,大量柚木材质中和了金属与水泥的冰冷质感,矩形大窗户与天井的相互映衬,也让室内外呈现微妙的平衡。

陶樾家整栋建筑的标志性结构是外部的阳台区域。贯穿五楼的钢架楼梯,回转链接起每层楼延展出来的一小部分阳台,整体形成一个能在空间里随意游走的立体景观连廊。

很难想象,为了打造这样一个区域,在绝大多数人想办法扩充室内空间的时候,陶陶和先生欣然舍掉室内的一部分面积。

“第一次走进陶陶家,这个联排别墅结构其实比较封闭,为了解决采光与通风,以及增添屋主希望的空间趣味性,我们商量后决定在结构上进行退让。”设计师李超给出了答案。

这个室外空间并没有一味强调功能主义,钢架楼梯的一侧是单面的清水混凝土墙,冷峻的工业气息营造出冷静自持的氛围。大面积的留白,和每层楼走廊过道上简单放置的座椅,让屋主能随意放空,独处,冥想,感受到自在的状态。

与此同时,为了形成与建筑外观的对抗,弱化室内外的界限感,设计师在阳台一侧的墙面,将采光和出入户合二为一,采用了大尺度推拉门,在气候舒适时能够完全打开,让屋主自由进出。

一楼餐厅和负一楼的客厅,既是两处功能区域,又因打通的楼板而产生交互。每一层向上的光线更充足,也让屋主在进入空间的每一层有不同的状态和体验,层层叠加。

门框材质上大面积用了柚木,温润的质地调节了水泥与金属的冰冷感,形成一种微妙的平衡。而阳台每层都设置了小景观。

在负一楼天井最底层,设计师种植了一株肆意生长的树木并打造了一个小园林,无论在客厅玩耍、餐厅就餐,甚至上洗手间时,陶陶和家人都能看到景观,如此被大自然包裹的情境下,“画中人”诗意栖居体验也更为真切。

楼梯与阳台中间镂空,让植物有了更多生长的空间,而上方的雨水也能适宜地落下,呈现只属于屋主的自然景观与气候。室外的壁灯,也是出自东形西见的产品设计,暖调的灯光透出,为空间增添一抹柔软。

从阳台进入屋内,除了外侧钢架楼梯能上下之外,室内还装置了从负二楼垂直通达至五楼的电梯,这种探索交叉分岔的双重路径,也让陶樾一家三口有了更多“屋内探索游玩”的乐趣。

负2楼落尘区,规划了洗衣间和鞋柜,私人空间被安置2、3、4楼。二和三楼分别是客房和儿童房,父母偶尔来小住也能休息的非常舒服。

影音室里,更多独属于先生,游戏机、黑胶唱片等喜好被装进其间。圆形矮桌与同色系地毯的搭配,让空间更具包裹与温暖感。

从儿童房侧边,有一个楼梯,这里通往4楼,也是属于主人的顶层主卧,和楼下每层约90㎡的面积比起来,更小的60㎡空间风格看起来更像一个极具设计感的民宿。

临墙的衣帽间、开放式浴缸,以及床之外,还有一个超小的回廊紧贴着大窗,成片的大窗毫不费力地将室内和室外融为一体,陶樾和先生也很爱站在这里,看窗外掩映在绿树后的红砖教堂,与极有福州特色建筑群落放松身心。

浴缸做开放式设计,防水木条处理成更细的形状,尺度感会更加细腻,避免了整块木板带来的压迫感,同时做了极好的沥水处理,加上同样拼接的墙面,构建一个通透但具有安全感的空间。

陶樾说:“其实,在广州上班生活,家人能聚在一起的时间非常少,所以节假日回到福州,就是希望家人能聚在一起,开开心心的聊天。”因此,设计师李超为他们规划的“共聚空间”,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客厅。

整个大厅是敞开的,超大玻璃墙外种着绿植,从高空洒下的光线,会为室内投射出斑驳的树影,足以容纳屋主的朋友在这里聚会,围在壁炉玩耍,而不仅仅是回家只是盯着电视看。

再往上一楼就是餐厅,靠墙的L型橱柜线条利落,隔着中岛,是一张木质的圆形餐桌,这样的设计也让吃饭的时光,变成汇聚人气享受交流的乐趣所在。

在这两层楼间,设计师隐藏的巧思不止一个,他将负一楼的楼板和一楼打通增强社交属性,陶陶很喜欢这个设计:“有了这个互动窗口,做好饭只需要探头喊一声就行,像不像以前妈妈在楼上喊你回家吃饭的样子?

陶樾的储物柜上,既有少时收藏的潮玩,也有近年来从别处淘来的瓷器摆件,诸如滑板也能成为有趣的装饰品。

“我不会把工作带回家里,包括和先生一起工作。回家就是很放松、自然,享受家里的状态。”陶樾说回到家里,先生待的最多的就是影音室,而她则更喜欢穿梭在各层楼,尤其在户外走来走去感受自然,孩子则很喜欢爬镂空的楼梯,下雨也会躲在楼梯下用手接小水珠……

“我们浪费了很多的面积在满足自己的想要的喜好上,整个房子就是我们的游乐场。”

福州,这个素有“海上丝绸之路”发源地美誉的城市,在明清时期就已是国内著名的商贸和文化交流的重镇。这里独特的文化大熔炉,将海外风情与本土色彩巧妙融合,让这座古城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是显得既神秘又充满活力。

陶樾的家位于被称作“福州商脉之源”的上下杭历史街区,这里保留着众多如福州老钱庄、三通桥等清末民初时期的古建筑,它们见证了那个时代的商业繁荣,如今则让人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那段历史的韵味。

住宅的每一层都占据开阔的视野,原本窄小划一的窗口被延展打开,形成通透连贯、面向户外的“窗”,使每一层楼得以呈现在建筑的立面,将来自室外的视线导向室内。

“原来这里是早年染布和扎染的老区域,我发现,原来冥冥之中做服装还是和这个城市有一些连接感。”陶樾最早进入策展行业,这一经历让她对艺术与商业相结合打下基础。在与先生相识后,两人在福州开始创业,考虑到供应链等问题,决定前往广州发展。2017年,两人正式将wassup这一品牌推向市场,从淘宝店到广州、福州的线下店,收获了上百万年轻人的追捧。

忙碌且浮躁的快节奏生活,让两人始终期望找到一处仅属于自己的归属地,而熟悉的福州,则成了他们最好的选择。于是,两人回到自己长大的地方开设了wassup福州店,选择做一些更偏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体验,在店里不仅有服装,更会卖咖啡,偶尔还请DJ过来做一场party:“我们希望它一个比较综合的感觉,让大家觉得回到店里就像回到家里的感觉一样。”

设计:东形西见;拍摄:许晓东

随着在潮流行业呆得时间越久,陶樾对此也有了更深的体会,在她看来,潮流是会过去的并且迭代,但其中的生活方式却会留在人的记忆里存活下来的,而随着自己生活方式的改变,也会赋予品牌一些新的意义。

她坦言:“衣服是给生活中大家穿着的,也希望店铺和家都是自然而然呈现的状态。要有风格,但不是堆砌很多所谓很潮流元素。”

因此,在打造福州第二居所时,比起广州更实用的家,她更希望是一处能够慢下来的度假之处,包括的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舒适,更重视精神世界的充实。

在此,东形西见工作室的设计所表达出的实验性,更贴合了她心中对度假居所的期待。

负一楼的小冥想室,绝大多数是先生卢毅的私有空间,偶尔会在这里喝茶,放空。密闭空间顶部有一处小窗,光线垂直洒落,颇有些神圣感。

有别于传统住宅空间的动线,这座楼里,既有外侧的步行钢梯,又在室内装置了从负二楼垂直通达至五楼的电梯,这种探索交叉分岔的双重路径,也让一家三口有了更多“探索游玩”的乐趣。

为了保留夫妻二人的顶层6楼的主卧的私密性,公共动线只到5楼:“我们为其设计了专属的通道从室内进入,也是用缜密的视角,保障了私人空间和整个住宅的平衡。”

因为联排“握手楼”的近距离,考虑到私密性,卧室的窗户没有做玻璃窗,而是上下推拉式的木窗,通风和光线,则由更细的木条制成的窗棱代替,透露出一丝古典韵味。

李超说:“这个项目超越了实体建筑的限制。它是一种对于‘家’的思考,旨在建立人、自然和建筑之间的和谐对话,和男女主人追求本质的纯粹性和简洁性保持了一致”。

双方都达成了一种审美上的默契,不用太居家,设计上也不受限。李超为其打造了一个有呼吸的建筑。屋内大量使用了木头结构呈现度假感,在自然景观部分做了落水槽,杜绝大量的水形成溢水的状态。

建筑的窗均为木质格子窗,作为一幅幅双向的画框,成为住宅、外部、人和光线对话的媒介。

这种差异化的功能组合和反差的材料,把住宅做成了一个巨大的“潮玩共同体”,其中私密感与公共性并存,多重路径交汇,如同一座耐人寻味的小型堡垒,效果出人意料的惊艳。

回到福州,陶樾坦言工作和生活的反差很大:“工作就是忙到晚,加班熬夜,只有早上6、7点起来跑步。但放假的话回来就是度假,健身、吃早餐、听音乐、看书、玩手机,和家人一起外出散步……这跟在广州压力大的感觉不太一样。”

东形西见团队为空间设计了部分产品,涵盖灯具与家具。阳台边的窄条凳也是作品之一,保持空间动线畅通的同时,也增加了室外内的互动。

许多人认为潮牌主理人的家,会填满花花绿绿造型奇特的潮流物品。但随着阅历沉淀,陶樾的家里,陈设着更多的是艺术品和一些从外地淘来的器皿。

她所期待的家,能够承载喜好的变化:“比如20多岁喜欢收集潮玩,现在30多更喜欢收集画作和陶器的作品。”而这个房子所给予她的最好的体验,就是可以在这里不断发生心路历程的变化。

大量留白的墙面,保证了空间里的通透和整洁,柚木木材面的组合以及留给实用功能的整体比例,简洁而又引人入胜。

设计师在空间里为陶樾留足空白,利落干净的墙面和空白区域,让其在未来可以有不同方式做陈列,而空间的灯光则相对丰富,展厅式的点光光源,也考虑到未来陶樾可以有一些区域上的装饰品和艺术品能够陈列。

未来,陶樾对这个家的期待是让它慢慢丰满起来:“家是活的,所有的装饰都不是一次性到位,而是由人慢慢填满空间。”

每一次回到福州,她和先生都会带回来一些自己平日里收集,或在旅行时买到的心头好物,并不拘泥于价格。一个个小碗碟,淘来的中古家具,可爱的手办和潮玩……她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家能更加体现出他们对生活的理解,也能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网友评论
发现好物 查看更多好物
推荐案例 查看更多案例
ELLEDECO家居廊
小程序 小程序
小程序
小程序二维码
打开小程序
随时随地都可以看~
写评论 写评论
写评论
分享 分享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