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设计,就是以敬畏的心态,用恰当的形式成就其内容本身。”
本期人物:吴文深 在经济发展放缓的时代里,焦虑与迷茫杂糅,仿佛成为一种常态,但内心笃定的人却能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一株植物般,在阳光雨露下生长。这次我们来到位于广州的深作建筑空间事务所,和吴文深聊聊他个人的成长经历、执业思考,同时,也共同感受下这个成立于2020年,或许会在未来展现更多精彩的“深作建筑”的风貌。
● 工作中的吴文深 求学的20多年时间里,吴文深一路好似爽文男主:一个数学方面称得上颇有天资的聪明小男孩,从梅州的乡村凭借优异成绩过五关斩六将,最终在南方大都市,成为一名设计院的建筑师,开启了应对“大项目”的人生。不知道这个故事按照以往的剧本该如何续写,总之吴文深似乎是主动执笔,把这个故事换个方式写了下去。 当踏入时代奔涌的快车道时,有人顺势平步青云,有人迷失于洪流,也有人跳出来思索,试图找寻能够聚焦个人成长与时代链接的更好方式,吴文深也许是第三种。 “找到人与人之间被需要那种感动。”这或许是一个童年时便扎根于吴文深心中的念头,而设计师这个角色对于美好的追寻与建设,便是践行这种感动的最好方式。至少对于吴文深这个内心浪漫敏感,喜欢画画又热爱数学的理工男而言,确是如此。
所以吴文深在2020年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成立深作,他将之定义为一个实现内心想法的途径,人生价值的修行——为更多人实现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也因之,吴文深的设计之路和个人成长全然不可分。每个设计,都是他人生之路前行的证明,他不停地在脑海中构思向往的生活场景,它们或许是属于不同人生阶段的,不同财富阶层业主的,却总有共通之处:都是基于每个业主生活而延展出的,属于这个家的美好——它有着巧妙的构思,但并非凭空而起,脚踏实地是它的基调,而惊喜却最终在这种朴质平实中自然流露。
即便我们将设计作为一种基于商品社会下的等价交换行为,这种交换亦是能因为一些怀揣的信念,变得更有人情味起来。 如果人可以用物来拟态,吴文深倒是像苍劲有力的植物,或许是从外形上看出来的,也或许是谈话间他所流露出的,一种坚韧之姿与生命力的结合,大抵还带着些少年感般向上的力量。与他谈话时,很容易被他的真诚所感染,也会被他对设计价值的那份执着所打动。 吴文深说自己在走一条正确的路,让设计回归价值本身。它要是形式与内容兼备的,更要是真正属于使用者本身的。吴文深相信在职业生涯或者说生命的长河里,寻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轨道,并坚定持续地走下去,自会有它收获的一天。
● 深作建筑空间事务所《云间山居》 01 扎根于泥土 而后开出绚丽的花 吴文深对于栋梁这个词的最初印象,来源于居住在梅州客家围龙屋的童年时代。父辈们为盖房子,几个人骑着自行车前后扛着一根又一根木头。吴文深觉得那场景像是候鸟迁徙。为了一根梁柱,人们挑遍漫山,最终用它支撑起整个房子,“栋梁”的分量,在这里变得直观。
● 深作建筑空间事务所《花园叠墅》 记忆的回响,让吴文深印下渴望通过自己所学,为社会建造美好空间的远大理想,也让他明白,设计中每一个不经意的设置,或许会对这户人家产生不可估量的意义。他会在设计中想方法去激发孩子的天性,让身置于钢筋混凝土城市的孩子们感知到自然的灵性,好的童年可治愈一生,一个好的空间,势必在生命长河也发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 深作建筑空间事务所《花园叠墅》 接受过系统精英教育的人,往往容易陷入空中楼阁,会被诟病为不接地气,或是“不能脱下长衫”,而吴文深乡村的经历作为他人生原点,是唤醒他对生活本源热爱的开始。建筑学专业的学习,让这种对生活的感知锦上添花,并自然而然服务于对生活的心心念念。 也许是童年经历,也或许是对项目顺利落地的执着,吴文深会参与到项目每个环节,在其秉持的“产品交付思维”下,设计师作为整个项目的主导人,对最终落地效果负责。他将其比喻为类似造车一般的“直接定义产品”,在既定的预算范畴内,通过设计研发优化,分配成本,这也就意味着各个环节都需要设计师严格把控,甚至小到施工中一个细小螺丝钉该怎么铆。 诚然过程是辛苦的,可是最终的顺利落地,所见即所得,是身为设计师这一角色所希望获得的正向反馈,更重要的,是为客户实现最为符合其生活诉求的空间,诠释设计应有的价值。 “图纸背后的整个链条,冰山之下的东西,才是你真正的设计。”吴文深说。
02 对生活本源的思索 设计师这一角色所带有的服务属性,使得设计师与客户双方产生一种博弈,有时甚至演变成一种对于客户的妥协让渡,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客户诉求。但吴文深目前看来更多的是凭实力获得业主青睐和信任,把房子“托付”给他。 吴文深服务过的业主很多都会说,发现和吴文深交谈以后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或许对于吴文深而言,他的设计像是一场心流的自然而成,因为价值观的大方向一致,整个设计的过程是顺畅的。这是一场双向奔赴筛选下难得的碰撞,在设计的实践还未开始时,设计的构思早就在进行中了,它是深植设计师内心里对于设计本源探寻的外化。
● 深作建筑空间事务所《百年西关竹筒屋改造》 “设计的本质应该是回到内在,就像很多花朵或者植物,不同的样式,不同风格,都让人感受到各自能量的流动,我们要通过自己的探索,溯源它的养分,也可以说是它能量的来源,找寻它们的土壤。放之于设计中,就是设计‘回归价值’的意义。”吴文深说。 这种探寻过程,实际上是通过与业主的交流,感知业主与家人间的互动,以及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后,更敏感地捕捉到在这些表象之下,他们的一套生活逻辑。在吴文深看来,“哪些是对人类,或者说对这家人基本的价值诉求相悖的,这是一定要解决的,当你解决最基本的价值诉求之后,才开始谈锦上添花。”
● 深作建筑空间事务所《百年西关竹筒屋改造》 这些诉求的获悉需要调动多样的知识储备,吴文深觉得,设计师要更多一份共情能力,要挖掘业主为什么会喜欢某个标签或者风格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或许在万事都靠数据说话的时代,冰冷的数字记录了每个人每个家生活日常的消耗和索取,社交平台上的人都光鲜无比,可是人与人之间心领神会的微妙情感与行动,却需要更富有感性洞察的方式来捕获,并用理性的方式在生活空间里输出呈现。 “标签都是假的,只有自己的生活本身才是真的。”对好的设计师而言,他们是旁观者、倾听者、也是洞悉者、践行者,看似在隔岸支招,实际却在用心亲历,共情后自然而然表达而出,而这一过程,虽是短短数月,影响却不止此时。
● 深作建筑空间事务所《“家”与“园”的中式哲学》 对话吴文深 PChouse:好的居住空间应该具备哪些要素? 吴文深:家的主角是居住者本身,设计师无法去真正定义它。但是从设计师角度出发,一个好的家的环境,首先肯定是好用,用到极致就是美。它是简单、很趁手的,趁手的每一个动作就会形成回响,你就会觉得这个家越住越有它独特的味道。 其次要有好的场所感,何为场所感,比如我们今天在聊这个话题,多年后你会回想起我们对话的场所,或许并不记得周边具体的装饰材料和颜色,但却能忆起这个空间的感觉。这种感觉从何而来?是合适的尺度、比例以及恰到好处的界面关系形成的一个好的场所,它会激发人去交流。 好的居住空间还需要有很好的技术体系支撑,比如先天环境,像通风采光的体验,对安全的要求等等。上面三个层面的诉求满足后,剩下的就是个性化的诉求,业主的个人喜好,设计师要在尊重客户对美好的追求基础上去理解这个事情,再将之添加到前面说到的好的架构里,形成一个针对这个客户的,表里如一的作品,收获适合这个业主的空间,一个属于他的家的容器,对他的生活有辅助作用的这样一个居住环境。 PChouse:怎样的设计称得上好设计? 吴文深:设计是以人为本的。现代主义有个设计理念叫:“形式追随功能”,在我看来,“功能”应当进一步升级为“内容”,并且内容跟形式应该是相辅相成的:脱离内容的形式,是空洞的,经不起时间考验的,而脱离形式的内容,则容易陷入理念的空谈,让用户无法真切地获得更好的体验。 好的设计,就是以敬畏的心态,用恰当的形式成就其内容本身。 对于住宅而言,当家的内容获得好的形式支撑,就会持续孕育出美好的生活故事,而所有故事都将会变成家的回忆,形成家的归属感和内生力量,陪伴每一个家人成长。
● 深作建筑空间事务所《云间山居》 PChouse:您多次提到“设计回归价值”,那么设计的价值是什么? 吴文深:证明自己的设计有价值,就需要设计师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发现其原有条件下潜藏的问题,并用设计来应对它们,最终呈现出真正符合甲方想要的内容。 以一个商业空间为例,从理性层面讲,按市场的评判,如果一个设计师做设计能为甲方带来更高的收益,那就是设计价值的体现。设计并不只意味着一个造型,造型是锦上添花,最重要的是人进入空间之后该如何停留,在这里产生更多体验或消费。对于设计师来说,提供的不仅仅是设计图纸,这背后是一套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一经解决,甲方自会发现设计的价值。一个好的设计,能让甲方的商业逻辑价值体系更加完善,从动线空间内容开始,便能支撑它的整套商业运作,让它产生更高的效益。 如何让他人理解设计不单是一张图纸,这就需要设计师去靠行动,做图纸以外的工作。 PChouse:怎样看设计中的创意? 吴文深:创意是用创造性的方式,有目的性地解决问题,它是基于客观世界规律而产生的,要源于大地,是有根的、有源可溯的。创意本身如果不能被溯源,不经推敲,那就没有任何意义。如果放在设计语境里,创意实际上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并发挥想象力去解决问题的过程。 像我们国家的古建筑,就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借鉴的东西。这些建筑的设计者们,用当时的技术,最终呈现出高品质的建筑和空间,不仅适合当时的社会生活,甚至还能适应未来生活。想到这里,就能感受到这个创意是厚重的,空间是扎实的。由此也能看出,很多能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产物,是富有创意的,有创新性的。
● 深作建筑空间事务所《云间山居》 PChouse:自从创业成立深作建筑,在个人情怀与经营压力间是否产生一些矛盾? 吴文深:在我心中,真正的情怀,是回应社会深层次需求的价值理念。 我认为好的事业一定是有情怀的,情怀能赋予工作更长远的意义,没有意义的工作注定不会被社会需要,因此也不会持久。 同时,我们也要理性地认识到,光有情怀却没有能力支撑,只会让情怀变成空谈。如果足够在意自己所坚持的情怀与信念,就必须努力成长,让能力的量级与之匹配,落到实处,让它能经营下去。这是压力,也是动力。表面上看,坚守情怀与经营的增长不能并肩而行,但实际上却是辩证统一的。这个走向辩证统一的过程,就是我们事业工作的路径。这与我之前所提到的设计哲学也是一致的,即: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这里的内容也可以指情怀,而形式,可以是能力、经营等等更为落地的东西。
● 深作建筑空间事务所《Nourishing Life with Art》 PChouse:未来对于深作建筑的期许是什么? 吴文深:我们当下所处的时代,是国家与社会的发展“拐点”。过去的几十年,前辈们做出许多努力,让物质条件实现从“无”到“有”的巨大飞跃。而今,如何满足从“有”到“好”的改善性需求,成为当下的重要课题。供给的失衡,也是当前经济周期出现阶段性低谷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为建筑空间设计领域的从业者、时代的青年,如何像当年的前辈们一样,立足于自己的专业视野、专业才华,去引导和解决社会阶段性变革需求,在时代中贡献自己的力量,是我在事业上要挑战的课题。 创业成立深作建筑,就是我实践这个课题的载体。 我希望未来深作建筑能成为更多优秀设计师的成长平台,实现设计的价值意义,以及教育、设计工作与生活上的平衡;也希望通过设计的前瞻性和成熟的技术体系引导,为更多优秀的供应链赋能,从需求端结合设计的专业技术,为供应链带来更好的产品、服务的升级,让终端的用户们真正能享受到更好的设计、更好的产品和体验。进而为整个行业的多赢局面做出绵薄的贡献。 作为传统行业,深作建筑能在时代的推进过程中,积极成为小小润滑剂的一份子,哪怕只是参与其中,最终无果,我都觉得十分满足,因为我始终认为这是正确且有意义的事情。
吴文深 深作建筑空间事务所 创始人/设计总监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本科,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硕士。硕士期间对建筑的室内外空间设计与人居环境设计、建筑空间体验与建筑构造关系等方面有着深入的学术研究。曾任职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何镜堂院士工作室多年,参与过诸多地标性建筑的室内外空间设计,有着超过十年的项目实践经验,对于从设计到建造的全流程品控有着出众的把控能力。 本期图片资料由深作建筑空间事务所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