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祥生:我国室内设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010-6-22 14:51:51  作者:佚名  出处:pchouse  录入:zhaoyingying
  导读:高祥生:现为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全国有成就资深室内建筑师、江苏省室内装饰协会副理事长、江苏省室内装饰协会设计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环境艺术专业委员会专家、南京市室内设计学会副会长、江苏省雕塑协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室内分会专家评委。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3

  关注形式本身的作用

  形式在室内装饰设计中一直存在着,只是以前有一段时间内讳谈形式。过去,在装饰设计中,更多的是强调功能问题,对形式问题谈得不多、做得不多,因此,造型美观形式感强的作品也不多。而事实上,装饰设计既要满足使用功能的需要,也要强调形式的美感。对于装饰设计中形式美的追求,是近年来室内装饰设计发展的一个显明的特征。纵观这几年的许多优秀作品,装饰设计有的注重对节奏、韵律的表现,有的强调对虚实、主次的表现,有的关注对比例、尺度的应用。总之,这些作品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同时,注重了对审美效果的表达。

  强调单一或少数造型元素的表现力

  通常大家都将室内设计的造型元素确定为空间、灯光、色彩材质、陈设家具四大元素,在过去是室内设计中更多地是强调综合元素的表现,也即全面调动空间、灯光、色彩材质、陈设家具来共同创造室内空间的效果。而近年来国内许多优秀的室内装饰设计作品不乏是强调以单一或少数造型元素为主进行创作,譬如有的在装饰设计中注重用灯光、色彩来表现空间效果,如歌厅、舞厅、酒吧等;有的在设计中强调运用陈设、家具营造室内气氛。如一些简装修的室内装饰,通过强调单一或少数造型元素所表现的室内装饰,其效果更为明确、强烈。但是强调单一或少数造型元素的表现,不等于是完全排斥其它造型元素,任何一个室内空间的存在,都需要有空间、色彩、材质、陈设、家具、灯光的构成。我在这里只是说“强调”,而不是讲“排斥”。

  室内设计工作的专门化

  在上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期间,在中国从事室内设计的人必需是什么功能的室内都能设计,什么餐厅、舞台、办公大楼、商店、学校等等你都得会设计。但这不是现代设计的发展方向,所以现在室内设计的分工必然是越来越明确,越来越专业,同时设计作品也越来越成熟,这是现在、将来的一种趋势。

  室内装饰设计工作的专门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功能的专门化,如设计餐厅的就专门设计餐厅,设计宾馆的就专门设计宾馆,现在甚至还有专门设计餐中或宾馆中某一连锁店或某一类型、某一规模、某一功能的室内装饰设计师。另一方面是设计工序的细化,如出现专门设计陈设的、灯光的、家具的等等。总之,分工的细化是行业发展的成熟的标志,是室内装饰行业水平提高的保证。

  对于室内装饰设计师来说最重要的是看清趋势,并根据自己的长处,明确自己的定位,衡量一下自己在哪些方向最强,根据社会和行业的需要,发展自己的长处,以积极的姿态应对社会和行业发展的要求。

  室内设计中民族文化的表现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有一个继承性,中国文化是这样,外国文化也是这样。就譬如历史上的日本文化、俄国文化、印度文化、西班牙文化等等也都曾受过外来文化的影响,但后来又都重新认同回归到本民族的文化上。我国室内装饰设计的发展初期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也很大。像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室内装饰设计中到处盛行欧陆建筑风格的室内装饰。而当中国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国家强大、人民富裕后,文艺界、设计界的一批有识之士开始在自己的作品中强调对民族文化的表现,我也认为,在文艺作品、设计作品中,表现中国的文化精神,既是中国的文艺创作者和设计师的历史责任,也是创作道路的归宿。因此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我国的室内装饰设计界涌现了一批高水平的表现中国文化的设计作品。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许多设计师都有不同的看法。我认同或者说提倡的是,如何在继承传统文化中表现现代人的审美情趣。时代在变化,不同时代的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是不一样的。我认为设计作品应具有“中而新”的感觉。对于中国文化问题,我认为首先是地域文化,中国的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都有自己本地域、本民族的文化特征。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在苏州博物馆新馆落成后,自我评价他的新馆的设计理念时提出“中而新”、“苏而新”的概念无疑是正确的,并且他也就如何在设计创作中继承和创新这个问题提出了一个方向。我赞同贝先生的观点,我认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地域的才是民族的。

转载请注明“太平洋家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