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深圳:第二届中国建筑·思想论坛

2010-6-22 14:51:51  来源:pchouse  作者:佚名  

    当代中国居住环境是如何演变而来?

    我们生活在其中的社区应具备哪些品质?

    我们如何参与美好社区的营造?

    ——史上首次,两岸三地建筑师、规划师、学者共同参与,探讨这些民生问题,期待您的参与!

    走向公民建筑

    南方都市报“第二届中国建筑·思想论坛”

    主题:社区营造与公民参与

    论坛时间:2009年12月7日

    论坛地点:(上午9:00—12:30)深圳图书馆五楼报告厅
         (下午2:00—5:30)深圳音乐厅五楼小剧场

    学术召集人

    朱 涛 香港大学建筑系助教授

    学术主持人

    梁文道 香港文化评论家、主持人

    演讲嘉宾

    夏铸九(台湾) 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教授兼所长

    演讲主题:小区营造与市民城市

    黄声远(台湾) 田中央建筑学校/黄声远建筑师事务所主持人

    演讲主题:梦想家园——新故乡新地景

    谢英俊(台湾) 第三建筑工作室主持人

    演讲主题:互为主体的乡村社区重建——乡村建筑工作室在台湾、大陆的实践

    阮庆岳(台湾) 元智大学艺术与设计系副教授、作家

    演讲主题:社区营造与公民参与的实践:以凤山国际工作营为例

    陈允中(香港) 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助理教授

    演讲主题:从小区抗争到小区营造:香港经验初探

    卢端芳 悉尼大学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学院高级讲师、建筑史学家

    演讲主题:1949年以来的中国住区演变

    王 军 新华社记者、城市建筑研究专家

    演讲主题:梁思成林徽因故居保护中的公民参与

    刘家琨 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

    演讲主题:玉林颂——成都一个小区的自发演变

    冯斐菲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设计所副所长

    演讲主题:北京城乡规划公众参与的实践

    一:论坛背景

    “中国建筑思想论坛”期望能办成一个真正激发人们建筑思考的论坛。我们期望能通过这个平台,为促进中国建筑的发展,为推动中国公民社会在空间维度上的建设做出贡献。

    以“公民社会的推动者,公民意识的启蒙者”为办报宗旨的《南方都市报》,对建筑的深度关注始于2007年。

    2007年12月,南都在深圳举办了“首届中国建筑思想论坛”,开中国平面纸媒深度介入建筑领域之先河。该论坛主题为“中国当代建筑实验与反思”,邀请了十四位中国优秀建筑师参与。将落脚点定为“反思”,奠定了该论坛“见证思想的力量”的基调。

    2008年12月,南都在深圳举办了以“走向公民建筑”为口号的“中国建筑传媒奖”。该奖项在两岸三地引起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也被建筑界誉为当下中国最具社会意义的建筑奖项。在近一年的时间里,该奖项除了《南方都市报》、《南方周末》、《新周刊》等社会媒体有大篇幅报道外,还有十余家建筑杂志推出“走向公民建筑”特刊或报道。“公民建筑”在2008、2009年,成为建筑界的一个新的热点名词。

    至此,南都形成了清晰的运营思路:逢单年举办“中国建筑思想论坛”,逢双年举办“中国建筑传媒奖”。在2009年12月,南都将在深圳如期举办“第二届中国建筑思想论坛”。

    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围绕着这个纪念日,全国各地展开了多种多样的纪念和庆祝活动。大多数活动将重点放在对各种重大历史事件、丰功伟绩和辉煌成就等的颂扬上。有别于此,南都的“第二届中国建筑思想论坛”将主题定为一个非常具体,且直接关乎民生的话题——“社区营造与公民参与”。

    二:论坛主题——社区营造与公民参与

    社区通常指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根据一套规范和制度,按照某种空间方式,聚集在某一地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集体。可以说,在一个公民社会里,公民们得以聚集在一起生活的一个基本社会和空间单位就是社区。我们看到,在当下中国,在越来越多的关于城市、居住的讨论中,“居住小区”的概念正在逐渐被更具综合性的“社区”概念所取代——社区不光牵涉到作为硬件的空间打造,还直接关联着作为软件的良好社会关系的建设,它兼具空间和社会的双重意义。

    本届论坛想着力探讨的是,在当下中国的社会状况下,一个良好的社区在社会关系和空间配置上应具备哪些品质?在社区营造中,如何才能实现这些品质?社区的主体——居民们能在社区营造的过程中扮演什么积极的角色?社区空间的设计师——规划师和建筑师们,能否既通过精湛的专业技能,协助打造出高质量的社区空间,又凭借对空间政治、经济的深刻理解,在政府、开发商、居民等多种社会力量间积极调节、斡旋,以技术专家和公共知识分子的双重身份,帮助公众伸张他们的空间权益?从更广义上来看,公共媒体、各种社会服务人员,以及公民们,如何能通力合作,为探索出既符合中国国情,又丰富多样的社区营造模式,作出各自的贡献?中国的高密度社区构建经验可否对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探寻有所启迪?

    特别提醒:

    中国建筑?思想论坛为公益论坛,免费入场。座位有限,可提前预定。

    预定电话:(全国)4008866166;(深圳)0755-83325000

    全天参与论坛有精美礼品赠送;参与互动可得梁文道最新著作《读者》(签名本)。

    论坛主办:南方都市报、南都周刊、风尚周报

    合办媒体:《建筑师》、《世界建筑》、《时代建筑》、《新建筑》、《世界建筑导报》、《Domus》国际中文版、《住区》、《A+U》、《建筑创作》、ABBS建筑网

    官方网站:cama.nddaily.com

    合作机构:09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2009年12月06日-2010年01月23日)

    联系人:赵磊 13632951718;梁杰华 13828425308

    形象设计:深圳张达利设计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pengpei
公众号二维码
转载申明:太平洋家居网独家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网友评论

选风格填面积,马上免费预约

请选择你喜欢的装修风格
请选择风格
  • 请选择你喜欢的装修风格
  • 简约风格
  • 中式风格
  • 欧式风格
  • 田园风格
  • 日式风格
  • 混搭风格
  • 地中海风格
房屋面积不能为空
手机不能为空
请选择你所在的城市
城市不能为空
60获取验证码

立即免费申请

我已阅读并同意《隐私政策》

热门案例

太平洋家居网官方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