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学峰:平面设计越琢磨越有意思

2015-4-29 10:37:33  出处:其他  作者:佚名  

毕学峰
毕学峰

  毕学峰1963年生于河北,1985年中专毕业考入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奠定他理想化的个人追求和坚实的艺术功底;1989年毕业后任职中国首间中外合资设计公司——深圳嘉美设计公司,期间得到公司创办人及总经理、著名设计师王粤飞的悉心指导,以及靳埭强、王序等设计名家的影响,很快成为独挡一面的设计师,1991年任嘉美设计部经理,一直到1997年嘉美的合资期满,成为创造深圳设计史上的嘉美传奇的重要力量,他的作品在国内外频频获奖,从“中南之星”到“中国之星”再到“世界之星”,更在成为中国平面设计高峰的“平面设计在中国96展”中获得金奖和评审奖,之后更在包括华沙国际海报展、布尔诺国际设计展、富山国际海报展、法国国际海报展等许多世界顶级设计赛事中取得荣誉,他成为深圳乃至全国著名的平面设计师;1998年创办深圳言文设计有限公司至今,服务着众多的中外知名企业。

  记者:作为著名的平面设计师,您的设计很早就受到关注,您能谈谈您的设计历程吗?

  毕学峰:要说设计历程,自己并没有很好的规划过,从中专到大学都是学设计专业,而当时对设计也没有特别用心关注过,可能也是因为那个年代吧。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中期在中国对于设计还没有认识,我觉得是美院毕业后来深圳工作才真正关注设计,可以说当时在深圳嘉美设计公司的那段经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记得91年到香港参观亚州大师海报展印象非常深刻,还有就是王序主编的《设计交流》的杂志,同时在这里还接触到了Graphic、Idea和CA这类国际一流的设计资讯。这些对我早期了解外面的设计起到一定作用,是那个时候让我体会到了也看到了“原来设计可以如此精彩”,这些是上学时所没有涉及到的。当时上学的时候更多关注的是艺术,那种纯艺术形式更自由,那时候对素描、色彩,办画展或者说对80年代末的艺术思潮更感兴趣,当然在美院上学的这段经历也使我的绘画基本功和对艺术的理解起到重要作用。选择设计开始是为了生存,而真正成为设计师是兴趣,当我发现“原来设计可以如此精彩”更使我产生乐趣。我的设计历程是幸运的,起初进入社会就有了一个相对专业的设计环境,并且在这个环境中多少见证了中国平面设计的发展,从手工墨稿到使用苹果电脑,从国内的活动到华沙、布尔诺、墨西哥,富山等国际专业的设计双年展,从关注、欣赏学习国外设计师作品到与他们同领奖,这也是一个缩影吧。

  记者:在您的设计成长过程中,您受谁的影响比较大,他对您产生了那些方面影响?

  毕学峰:如果说特指哪一位设计师对我的影响似乎还没有,如果说影响,我早期的一些作品可能受欧洲的影响多些,比如:法国和东欧的海报设计有很强的绘画风格,具有一种纯艺术和绘画的味道,手工感和随意性也很强,很少那种过份强调修饰的装饰风格。前面说了,由于对纯艺术的关注又有一些绘画功底,在设计上也就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也许是想通过设计形式来表达我的那种传统艺术情结吧。在我的设计成长过种中,影响是来自多层面的,我关注很多东西,最近对日本年青设计师的关注又多些,他们的那种精致和细腻我挺喜欢,把东西玩到尽头的感觉。也许日本国家不大资源有限,好不容易抓到一个项目还不做足功夫,所以什么东西都做的很精,相比较我们的很多东西做的太糙了。

  记者:那么您是如何看待平面设计的呢?

  毕学峰:平面设计在整个市场上是很小的一个领域,因为我们是从事这个专业的必须很好的研究它,越琢磨越有意思。我们也不要过分夸大它的作用,必竟真正理解和认识它的人还不多,包括政府和企业。

  记者:我记得您说过,设计要争取自己的味道,要有自己独特的传递方式。这是您的设计观点吗?您能具体谈谈吗?

  毕学峰:我说的有二方面的意思,一、做为一名设计师要有自己对专业的独特见解,全球有影响的设计师很多,他们的风格不是你的风格,抄袭模仿永远是步人后尘,没意思,要争取自己的味道。二、平面设计是一种视觉语言的传递方式,这种语言形式要不断创新和求变。

  记者:能谈谈您的作品吗?您最满意的作品是那些呢?

  毕学峰:没有什么满意的作品,有些作品做的时候很激动,看多了也就不觉得好了。还有些作品在国内外获奖,我当然开心,但只是代表那个阶段,获奖的作品在某些方面是评委个人的兴趣取向,我更注重整体作品在行业内的认同与否。

  记者:您早期的海报以至于近年来广为流传的作品如《母校》、《沟通》等等,都体现了您透过传统文化精神来表达对文化与审美的追求,可以具体谈谈吗?

  毕学峰:母校是为中国美院70周年校庆而做的海报,主要表现了我对母校的一个感恩情结,它象一位母亲一样孕育了一代代的艺术学子,感情抒发胜于这幅作品,这幅作品从表现形式上看就象我前面说的的受欧洲海报的影响,在字体、图形上都很随意。记得当时做这张海报时努力想找到一种绘画感受,这也是我对母校的一种印象。

  《沟通》海报曾在国内外获得一些设计奖,我认为它存在着一种西方荒诞主义思想,反逻辑的超现实主义,但是从图形表现上是具象的。关于文化层面上的东西,我没有在设计上刻意追求,只是用自己的思考方式去创作罢了,记得前些年我将设计作品拿给英国设计师爱伦·佛莱彻看,他说我的作品中传达了很强的东方思想和智慧,其实从内心讲,我对设计的关注还是在西方,而西方人看你却是东方的。

  记者:您最新的字体海报以及《过程》系列作品我觉得您在设计思想以及语言上有了重大改变?您是否这样认为呢?这标志着您怎样的思想转变以及设计语言的探索?

  毕学峰:我一直都不满足是我的设计,我也想不断的寻求改变,改变贯有的思维模式,改变表现手法,改变观察方式等等。其实改变是很痛苦的事情,但不改变又不满足。我不知道最近的作品是否摆脱了以前的某种痕迹,记得你说过有些新作品还有以前的影子,如果你说看不到我以前影子我会更开心。我也很迷茫,经常面对某个项目无从下手,其实简单的解决方案很容易。关于迷茫我曾和王序交流过,他说:“谁不迷茫?不迷茫就不会进步”。这之后都有一种为迷茫增信心的感觉。

  字体海报是我前段时间尝试改变的一个阶段的反映,我寻找一种新的设计语言,一种语言形式如何表达,我通过幻灯、投影打在不同的物体上而产生的。我寻找那种模糊和扭曲之后带来的一种新的影像,好象记载的是一种刹那间的生活现象,而这种现象又是不真实的,就象我在《过程》一书的开头写到的“我想清醒的是在光影,不同材质物体中穿梭的字体,甚至是已经被解构了的笔划,该是怎样的一种组合,怎样的一种排列,怎样的一种诠释,我不做选择。但我看到停留在我心中,脑海中的那片混沌,是只属于我自身的一种视觉自由。”

  《过程》作品是想通过静止的海报形式表现动感变化的视觉感觉效果,色彩的重叠产生了微妙的色彩层次感,使简单的图形更丰富,做这件作品时考虑了印刷的技巧,利用同一油墨经过多次印刷产生的变化。我很享受做设计的过程,它是一种不断否定建立再否定和再建立的过程,是不断改变的过程。

  记者:我记得王粤飞先生说过,平面设计追求的是对设计语言的贡献以及树立基于国家文化品质的个人品质,您是否这样看待呢?我觉得您的努力体现了这一精神。

  毕学峰:我做的远远不够。平时和王粤飞接触的多些,他强调设计师的设计语言要有显著个人的品质的探索精神,那应是带有启发性和未来性的设计语言,我赞同他的说法,这是一个方向,我更赞同设计师应具备的探索精神,要勇敢的去做,因为你背后依托着的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

责任编辑:chenlifen
公众号二维码
网友评论

选风格填面积,马上免费预约

请选择你喜欢的装修风格
请选择风格
  • 请选择你喜欢的装修风格
  • 简约风格
  • 中式风格
  • 欧式风格
  • 田园风格
  • 日式风格
  • 混搭风格
  • 地中海风格
房屋面积不能为空
手机不能为空
请选择你所在的城市
城市不能为空
60获取验证码

立即免费申请

我已阅读并同意《隐私政策》

热门案例

太平洋家居网官方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