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周平:住在胡同里的城市理想家

2017-2-15 00:15:29  来源:pchouse  作者:顾文静  

【采访现场】 

(一)

关于成名作:改善的是两家人的生活,探索的是旧城改造的新视角

  青山周平在微博拥有25万粉丝,就设计师而言,这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如此的高人气,很大程度源于一档家装真人秀《梦想改造家》。2015年和2016年,青山周平接受节目组邀请,完成了两个北京胡同老百姓的房屋改造(南锣鼓巷大杂院改造和灯市口L型之家改造),一炮而红。他的设计,被赞为是“逆天”。

南锣鼓巷大杂院改造 /3.1平小户/ 2015
南锣鼓巷大杂院改造 /3.1平小户/ 2015

  在2015年的南锣鼓巷大杂院改造里,3.1平的杂物房,改成了兼具厨房和餐厅的空间,最多可供8人同时用餐,外观也从脏乱差变身为院子里的明媚风景;3.7平的临街小屋,可以根据需求,用作餐厅、书房、卧室或商铺。

南锣鼓巷大杂院改造/ 3.7平小户 / 2015
南锣鼓巷大杂院改造/ 3.7平小户 / 2015

  这还仅仅是改造过程中解决邻里问题的“加戏”,真正的委托人其实是院子里的另一户人家胖大婶, 在青山周平的巧思下,三代同堂挤住于35平的一家五口,第一次拥有了各自独立的起居空间,藏匿于空间各处的大小收纳柜,为原本无处安放的杂物找到了“家”。

南锣鼓巷大杂院改造 /35平大户 / 2015
南锣鼓巷大杂院改造 /35平大户 / 2015

  为老房重焕活力的同时,青山周平不忘保留这个家最珍贵的内核——家人共处的亲密感:尽量不用门制造人为隔断,而是用帘子和断层作为空间的分区;楼下在谈天说地,楼上既可以安静地看书喝茶,愿意的话也能从半开放的书房里接两句俏皮话;共享美食的时刻再也不用为厨房的油烟入侵而扫兴,但巧妙的推拉式传菜口让做菜的人和吃饭的人产生了趣味的互动……

  “家庭成员之间那种密切的关系是家庭生活很有魅力的地方。所以这次改造我也不想让家庭成员间的这种亲密感失去,另一方面也需要给每个人独立的空间。所以最基本的想法就是给每个成员提供相对来讲独立的生活空间,但同时在细节上保留人与人交流的机会。”青山周平如是说。

  参加这档节目的设计师,各个都是行业翘楚,青山周平之所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除了出色的专业能力,也因为他的亲和与体贴。

在改造现场的青山周平
在改造现场的青山周平

  两次参加改造,他都提出和屋主同吃同住24小时的“过分”要求。他认为自己虽然已经在北京生活了十年以上,但毕竟是外籍人士,并不了解当地家庭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细节,同住是设计项目所必须的前期调研。

  在憋闷的厨房体验油烟的呛鼻,在简陋的卫生间遭遇洗澡的尴尬,在逼仄的卧室感受入眠的困难……观众看到了青山周平没有架子平易近人的可爱,青山周平看到了屋主的动线轨迹和需求痛点:“虽然他们原来的生活看起来很不方便,因为是三代5个人挤在那么小的空间,但是同时感觉到他们家庭生活里密切的交流很有魅力。这是大体感觉上,细节上可能是发现洗澡时没有更衣间等不方便的地方,这些是如果不在他们家洗澡的话没有体验到的东西。”(南锣鼓巷大杂院改造)。

灯市口L型之家改造 /2016
灯市口L型之家改造 /2016

  就连邻居日常的串门,也逃不过青山周平的敏锐观察,化为设计里的神来之笔:“设计中引入了胡同的概念,整个空间像是胡同街道的延伸,是一个可以穿行的连续空间。这个想法源于我去他们家做客时的亲⾝身经历。我们在客厅的时候,邻居没有敲门就突然直接从后门走进到客厅和我们坐在一起聊天,像来到自己的家一样。这样的体验让我感到这个家不是一个普通的封闭的房子,而是属于城市空间的一部分。他们的生活也是胡同生活的一部分。”(灯市口L型之家改造)

  有段时间网络盛传“设计师的好作品被屋主糟蹋”的话题,南锣鼓巷的改造赫然在列。因为主人习惯和客观原因的影响,节目中呈现的惊艳设计在现实中未得到善用,引起网友激烈讨论。对此他的态度反而很开放。

  他认为设计一方面是为了解决业主的需求,另一方面是为了表达设计师的态度,空间的状态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不应执着于固守当下某一刻的设计效果,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应该被尊重。

  在此之前,他还在微博上为被网友责难的邻居夫妇辩解:“他们本来要求没有那么多,后来我们设计中加了很多功能。为了节目效果更好,他们在节目里提出了很多功能。他们是很亲切的年轻夫妇,已经成为好朋友了。所以请不要再在这个问题上讨论,一起讨论改造后效果就好。

  电视节目的热播让青山周平的知名度大大提升,但也因为电视节目的关系,不少人误以为青山周平是一位室内设计师,纷纷要求他来为自己的家做设计。而事实上,B.L.U.E.鲜有私人住宅的项目,对于青山周平而言,单纯的从个人需求出发,或者只停留在好不好看的项目,并不是他希望专注的设计方向,他在设计中思考的更多的是人与自然、城市、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对他来说,两次参与私人住宅改造,不仅仅是为了改善某户人家居住条件本身,通过老胡同改造的具体实践,令人重新审视北京老城区的改造,思考传统建筑与现代城市生活如何相融,这才是他接下项目的意义:“很多人认为,胡同是有意思的生活的地方,但是胡同空间跟现代生活有矛盾,生活上不方便。 我希望通过这次的改造案例,让更多的人再认识胡同的居住环境,让胡同变成更活跃的生活场所。

  在他看来,如果老城区改造只依靠政府和开发商牵头,因为拆迁、施工的成本叠加,重建后的造价会非常昂贵,令传统建筑成为奢侈品,设计上也仅仅保留一些传统的外观,内部的布局规划和建筑原有的风貌大相径庭,与这座城市的大部分居民的生活更是相距甚远,这样的做法实在有些遗憾。

  而未来,民众自发改造老旧房屋以适应现代生活需要的做法会越来越普遍,建筑师应予以支持。目前B.L.U.E.在北京、苏州等城市都有老城区改造的项目,他透露其中一个有趣的项目是“把北京某胡同整个的院子改造成共享概念的胶囊酒店,顺利的话2017年会完成”。

  另外他认为,就北京的旧城改造而言,地下空间的利用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今年我们北京设计周的参与的项目是什刹海的院子改造,改造时整个院子都做了地下空间。这样,北京的城市一方面保留原来的城市的风貌,也可以增加现代人需要的面积。”

责任编辑:zhangminghui
公众号二维码
转载申明:太平洋家居网独家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网友评论

选风格填面积,马上免费预约

请选择你喜欢的装修风格
请选择风格
  • 请选择你喜欢的装修风格
  • 简约风格
  • 中式风格
  • 欧式风格
  • 田园风格
  • 日式风格
  • 混搭风格
  • 地中海风格
房屋面积不能为空
手机不能为空
请选择你所在的城市
城市不能为空
60获取验证码

立即免费申请

我已阅读并同意《隐私政策》

热门案例

太平洋家居网官方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