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改造信息
第五届立邦iColor“未来之星”青年设师大赛,在现场评委与嘉宾的共同见证下,同济大学陆奕宁所作的《克勒酒店》荣获院校室内组冠军...... 详细内容
【PChouse】摘得第五届立邦iColor未来之星青年设计师大赛室内组金奖有何感受?
【陆奕宁】轮选拔中我看到了来自全国各地优秀学生的佳作,所以最后获奖的时候我还是挺惊喜的。特别是在参赛的过程中我得到了各位专家评委和指导老师的许多宝贵意见,这使我受益匪浅。大家的肯定是对我设计和学习最好的认可和鼓励,所以我非常感谢立邦iColor可以提供这样的平台。
【PChouse】对于本次大赛的主题“You For Tomorrow”是如何理解的?
【陆奕宁】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正的旋律,可以说立邦iColor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舞台尽情展示。对我们学生而言,学习设计某些层面也是学习创新,是向未来展望的。这看似考验我们的想象力,其实前瞻性更多体现出我们对现实的解读,对发展的把握和对未来趋势的判断,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的设计明天。而对我这个设计而言,由于基地的位置,在展望明天的时候还不能脱离传统的语境,又增加了一些难度。这个话题也是我在建筑学习中不断挣扎和探索的,也是想在这个设计中讨论的。 评选过程中各位专家评委对未来“Tomorrow”的秉持和追求也让我印象深刻。他们的态度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也为我们学习设计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PChouse】请解析一下参赛作品《克勒酒店》改造设计背景与设计思路?
【陆奕宁】精品酒店设计是我们建筑学(室内设计方向)一个传统的课题,基地位于上海市永嘉路,现状也是一家精品酒店。 低年级的时候我经历过一个类似的酒店公寓的建筑课题,所以对这类课题有进一步的思考和想法,希望用更前瞻的角度进行设计。而课题教学的阮忠老师也很鼓励我在这样一个有历史的场所尝试创新的方式开展设计。所以,在克勒酒店的设计中,我偏向尝试更大胆的手法和语言。在这样的角度下,我最终是先提炼一种文化(克勒)作为设计的关键词,而后寻找这种文化对应下的生活状态寻找切入点。最后将对应的内容通过转译运用到现状中来开展设计。
【PChouse】设计过的诸多作品中,有没有令您印象很深刻的,或者说最满意的作品?
【陆奕宁】我觉得有时候有些业主觉得做设计师其实很简单的,是完全靠灵感的。有一次我们做一个一百个平方的快闪店,只有两天晚上的时间搭出来的。然后,我们在跟同事加班,业主在凌晨三四点过来看了一下,并表示真的非常感谢我们,因为他觉得做设计真的是挺辛苦的。所以业主也看到了,其实我们也是很用心的。我觉得有些时候的情形,会让人感觉到做设计师值得的,因为我觉得设计不只是纯粹靠灵感,也是要花很多的精力才能把事情做好的。
【PChouse】在参赛作品《克勒酒店》酒店中,改造所使用的主旋律色彩是如何选择的?
【陆奕宁】当下比较流行素雅的色彩应用,但是“克勒”一个相对有个性的关键词,所以尽管我对颜色使用比较控制,任然希望使用一个相对有特点特征的颜色。红色是所有颜色里最醒目的,也深受很多建筑师和设计师的喜爱。更重要的是,很多老上海的影像资料或者建筑的用材上也可以看到这样的色调,所以我选择了红色。在这基础上,我还希望这个红色能比较克制,能像老克勒一样的风度和层次,给人沉稳的舒适感,所以没有选择刺激的鲜红,而选择了这个红色作为主旋律色彩。
【PChouse】在《克勒酒店》氛围、细节和构造上做了哪些前期的研究?如何将创新理念融入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老建筑中?
【陆奕宁】在同济的课题都很重视场地的研究,所以几年来有一个积累的过程,一些基地包括里弄、法租界都潜移默化在影响。在克勒酒店课题中,我们还得到了酒店老板的支持,进入内部做了调研和记录。 其他相关的调研包括了武康大楼、麦琪公寓、阿麦伦公寓、密丹公寓等多个公寓的小组调研。内容包含了多方位分析,包括了住户,交通,流线,空间,布局,立面,材料,尺度等等。这些调研有很好的熏陶的作用,给我在整体上对基地带来认知和感受。 在设计的时候,为了使建筑契合场地我的手法来源是从相关的资料、书籍还有影视作品里挖掘的灵感和思路,然后再通过抽象、转译到当代的环境中,而不是简单照搬。
【PChouse】个人在同济大学所学专业是什么?对设计行业的兴趣源自于哪里?
【陆奕宁】我目前的专业是建筑学(室内设计方向)。在同济大学的经历比较丰富,进入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学习的是建筑学的课程,在大二的时候我又通过选拔进入了复合型创新人才实验班。实验班的教学以建筑设计为主体,兼有规划和景观等形成综合性的课程体系。在四年级后,我结束实验班课程开始室内方向的一个学期的学习,克勒酒店就是其中第一个设计。 对设计最初和最大的兴趣是设计对生活质量的改善,虽然设计的过程很艰苦,但我很享受解决问题的满足感。
【PChouse】在设计之路的学习中,有没有自己所追寻的设计理念?
【陆奕宁】我对设计的理解是慢慢成形的:从城市背景到建筑体量,从空间氛围到细部做法的连贯性思考和设计。对于日常相关建筑设计而言,尤其是我所处的上海特殊的都市语境里,建筑不是自我表达的一种形态,而是与场地,功能需求密不可分的一种生长,是由各种必须的片段组成的一个整体,而日常必须的功能性则使片段成为整体。
【PChouse】你认为色彩在设计中代表怎样的意义?
【陆奕宁】我对色彩的理解不是很深,在11月22日的座谈会上向各位老师学习到了很多。色彩在我看来表达了一种态度,对空间氛围的塑造有着很关键的作用。而我希望色彩是设计中密不可分的一个部分,是和空间、细部等元素一起发力的一个环节。
【PChouse】个人未来的设计研究方向是否会继续做海派文化方面的研究?
【陆奕宁】我相信在这个方面从历史、文化等许多方面都有太多需要学习和研究,但我并没有刻意地长期的对与海派文化进行研究。对于上海的文化,从生活而言我感觉更多的是日常中点滴的熏陶和感染;从我接受的教育来说,同济就在上海,无论课题基地、教师学者等也存在更多的资源与关注。同济的建筑教学教会我关注建筑与场地的关系,让我更关注从城市到建筑的关联性。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也会紧紧抓住此时此地所面临的问题来分析来解决。所以当遇到在法租界这样的基地时,有关的地域性包括海派文化就自然呈现在设计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