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设计故事

十几年前,苏州的慢生活节奏吸引了汪拓,让他选择让事业在此落地生根。随着时代发展,苏州本身的包容性,以及自古经济与文化方面的优势,都让其宜居的特质表现得更强。作为一个设计者,通过设计这一领域,他所见到的是当下人对家、对美的思考与变迁。而做民宿,则是让更多人享受到他眼中的舒适,以及他所诠释出的苏式生活态度。

采访对象: 汪拓
采访记者: 田爽
  • 【PChouse】为什么选择在苏州定居并开展自己的事业?

    【汪拓】十几年前刚到苏州的时候,这里的生活节奏还是很慢的,喜欢苏州这种生活方式,小桥流水,悠然自得。虽然现在苏州的生活节奏也开始快了起来,但苏州本身的包容性,以及自古经济与文化方面的优势,都让其宜居的特质表现得更强。

  • 【PChouse】您是设计师,同时还经营“右见”系列的民宿以及知名家具品牌,这些给您带来的收获是?

    【汪拓】民宿是个空间场景,让人放松的地方,而设计是我这些年一直在做的事情,设计给我带来瞬间的虚幻感,在一定的时间内可以进入一种虚拟的空间场景,达到一种满足,为自己想象中的空间做出一个比较长时间的思考与思索,同时又赋予这个空间文化、格调、灵魂等等在里面,设计会是我相伴一生的事情。

  • 【PChouse】您所具备的多重身份,让您对于大众居家环境审美趋势的流变有着更为清晰的分析与认识,希望可以您分享下您眼中,消费者对于生活、家居方面审美需求的变化。

    【汪拓】我们可以从住宅设计的三个方面来看消费者需求的演变,首先是审美上,我们曾经经历过一段时期的大主体式教育、“统治审美”,换言之便是社会上具备一定经济实力那部分群体主导下的社会审美。但是随着网络的发达,民众的审美开始复苏,自我审美意识觉醒。较之过去的被引导下的审美,人云亦云的审美而言,更遵从内心选择;其次,大众已经有意识地设计付费。从前大家认为,设计难道还要付费?只是画几笔而已。但是现在设计已经被更多人所接受。 设计的价值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细想起来其实我们每天都在为设计付费,只是你可能没有感觉,比如开的车,坐的板凳,吃饭用的餐具,只是量产后分摊了设计的费用,自己并无感觉。 另外,现在大家在消费上更为理性。10年前设计的项目中会经常有这种情况,业主很有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财产增长速度跟他的审美意识达不到一致,他认为一切奢华的东西都是有价值的,这也导致土豪这一词出现。装修土豪,穿得土豪,人很土豪......实际上这不是特别理性的消费状态。

  • 【PChouse】您在苏州工作生活多年,从设计这一角度,希望您谈谈苏州设计界所呈现出的特点。

    【汪拓】较之全国其他地区,苏州的设计圈稍有些不同。苏州的设计师大多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比较大,一直保持着中庸之道,大家更喜欢独自去做一些事情。事实上,设计师需要推动与推广的,我想,多走出去,同时多增加交流与合作,是未来需要加强的方面。

  • 【PChouse】作为美好生活研究院城际联盟苏州分院的荣誉顾问,您对于美好生活这一词怎么看,如何去为自己营造一个美好生活?

    【汪拓】在我看来,美好生活应该覆盖几个方面,第一个是物质层面的,当你的经济基础达到了要求,你肯定会生活得更好。但这不代表物质与生活的美好是成正比的,经济仅是美好生活的基础。第二个是生活态度,比如说合理地分配时间,合理地去消费,合理地去规划生活跟休息之间的关系都是生活态度的方方面面。 尤其是在精神方面,有一句虽然老套却有道理的话叫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我们需要做一些对社会有益的事情,对家庭有益对群体有益的事情。就像我做右见系列的民宿,我希望把美好的,安逸的舒适生活,苏州的休闲状态通过一种切实可感的方式推进,其实也是一种价值观的输出。

  • 【PChouse】您很喜欢老旧的物件、家具,它们给您的工作与生活带来怎样的启发?

    【汪拓】我喜欢收集老旧的家具,通过翻新,让它们可以再利用,我想这也可以承接到上一个问题,关于美好生活营造的内容。让资源本身减少浪费,得到很好的利用,本身就是种美好。我希望自己活得更轻松一点,对我而言,发呆也是种爱好。安静地在一个区域发呆,这是我比较喜欢的状态。

采访手记

无论民宿还是室内设计,汪拓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他对于生活与美的理解,同样,他也从一个设计师的角度,分析当代国人在生活美学上的变化趋势。对于艺术之美的追求,也在不断加深。

梁智德 梁智德:自然的悟禅师 文化的传承者
刘建平 刘建平:用自然与艺术演绎设计

《设计星空》是PChouse太平洋家居网推出设计类人物访谈栏目,通过与设计界前沿人物面对面交流,展示他们锐意创新的设计态度,挖掘其作品背后深刻的设计内涵与理念。

Director 监制
于乐 Le Yu
Editor-in-Chief 主编
葛丽丽 Lili Ge
Reporter 记者
田爽 Nancy Tian
Editor 专题编辑
何颖雯 Evy He
Designer 设计
刘皓 Lareina Liu
Engineer 前端
王硕果 Suogu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