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G/大石•馆2013北京国际设计周论“建筑渗透”

2013-10-17 10:55:48  来源:pchouse  作者:佚名  

  两件作品现实意义:石材曲面加工典型案例意义非凡

  参展的这两件作品,采用了石材生产领域很典型的曲面加工方式。“曲面墙”是光滑的曲面,加工时利用数控技术的铣床慢慢打磨,整个石材表面是变化的;而“潜匿之林”则运用打孔技术在平面上打出大小不一的方孔,孔是变化的,但平面本身不变。这两件作品可以代表当今在工程上具有可行性的两种石材曲面加工形式。传统对石材的运用以切割为主,类似的曲面加工形式,之前也有过尝试,但一直没有普遍运用。

  宋刚表示,这两件作品的现实意义很大。看“曲面墙”能发现,只要动用一点想象力,加上数字技术手段,石材其实可以做得特别轻,而且能做成很有动感、像流水一样美丽的曲线;而“潜匿之林”通过石材表面加工方式以及石与树的结合,也使石头变得很轻,而且很贴近自然。

  从前给人印象特别“硬”的石头,原来可以变得很柔和,这是全新的一种表现形式。这是一次对于材料特性的新的探索,从实际意义上拓展了建筑的可能性。“我们在不断测试材料和数字技术的结合,也在思考是否有更新的技术手段用于石材生产和建筑建造,从而产生了一种自我挑战的欲望,看看建筑形式能否做得更复杂或者更极致,同时发掘出材料的更多、更新的特性。”

  立足于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与艺术双年展,更有基金会在威尼斯运作的EMG,早早就有“建筑是负责任的艺术”的理念。本次数字渗透展,能与《国际建筑师作品展》的参展人扎哈、让·努维尔,弗兰克.盖里等普利兹克奖获得者的大师作品同场展出,于是选择参与其中。

李家豪
李家豪

  EMG总裁李家豪先生,长期致力于跨界的多元文化艺术、建筑设计等行业的思考,认为石材行业也需要一些新的技术、新的手段,以促成更多样化、个性化的石材工艺。由此,与宋刚一拍即合。而这次参展的两件作品,其实已经构思了很长时间,两位设计师都在不断尝试用数字技术手段生产石材产品的方式,并与建筑概念相结合。

  这次EMG参与宋刚老师策展的数字装置作品展,提供大理石原材料帮助两位设计师实现制作两件设计作品,EMG·ART大石·馆艺术总监张炳玲女士还担任数字装置作品展的联合策展人,与DADA合力举办这次展览,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数码技术和数控加工技术的结合,推动石材行业对石材产品的应用和探索。这是EMG一直探讨的方向。

  此前,EMG曾出版《Marble Philosophy》一书,里面就收集了世界各地设计师使用新科技和数字设计手段、利用大理石制作的许多创新和创作作品。EMG一直认为这是未来行业变革的重要方向和动力,EMG集团总裁李家豪先生说:“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在这方面作出探索,参与DADA2013一系列活动,主要目的是希望与最前沿的数字数码设计技术和理论达成一种连接,为石材行业日后的数字应用技术发展提供基础。”

  这两件作品是两位不同设计师在其数码设计领域的理论实践,有其各自的设计概念和假设。这些新的尝试都为石材行业带来的新的可能性。李家豪先生认为,数字设计带来的产品革命,不仅体现在建筑领域,而是渗透到各行各业(包括石材行业),许多新的概念、新的形式一一诞生,对整个行业都带来冲击。作为提倡创新的企业,EMG愿意投入资源,和DADA一同探索数字建筑的未来方向。

  9月27日-10月19日,数字装置作品展在北京798充满工业味的绿色大油罐——751D·PARK北京时尚设计广场C2展出。

  数字装置作品展的展期活动:建筑渗透

  由EMG·ART大石馆/DADA/EMG联合主办的北京设计周中“数字渗透”系列活动的第二场FACETALK对话10月1日下午三点,在北京798艺术的751D·PARK北京时尚设计广场圆满结束。这也是一个开始,建筑师、艺术家、策展人、设计师等不同领域的八位跨界嘉宾共同探讨“建筑渗透”,新的可能性由此打开。

主持人张炳玲
主持人张炳玲

  EMG·ART艺术总监张炳玲作为这场FACETALK的策划者和主持,讲述了与她同为《数字装置作品展》的联合策展人的宋刚老师共同邀请对话嘉宾时的感想,当她接触到非建筑行业的嘉宾时,发现其实建筑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下面为嘉宾们在对话中的思想碰撞。

《数字装置作品展》策展人代表宋刚开幕式致辞
《数字装置作品展》策展人代表宋刚开幕式致辞

  宋刚GANG SONG(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讲师/竖梁社主持建筑师)

  宋刚老师是这次DADA数字装置作品的策展人之一,他在对话中谈到,在装置展的布展期间,他就发现建筑和艺术有着很深的关系。他很早就开始探讨如何利用简单的形态塑造出新的、构造复杂的建筑,在实践过程中,他不断思考如何将建筑融合、渗透到生活中。策划这次展览也是其中一种思考,希望带来更多启发。

  冯国安PHILIP FUNG(策展人/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助理教授/间外工作室主持建筑师)

  冯国安谈及他的策展经历,他在策展时常要处理很多空间的关系,这让他不禁思考建筑和空间是如何跟人发生关系的、又是如何跟环境发生关系的,继而思考空间如何与社会发生关系。这些课题在他近年策划的展览中,不断地“发问”、发声。

  张天爱Flora Cheong-Leen(芭蕾舞家/舞天渊芭蕾舞团艺术总监/时装设计师)

  跨界交流是我们FACETALK的主旨之一,我们邀请到芭蕾舞家/时装设计师张天爱来谈建筑,这恰好也引证了“建筑渗透”的主题。张天爱说她很羡慕建筑师,一件作品可以持续地存在上百年。她在从事时装设计的同时,也常常思考应该如何与环境、艺术产生关系,带给她启发的是西方的五个概念——物理性的,情感的,社会性的、精神的、心灵的;以及东方的五行——金、木、水、火、土,她从这五个概念讲述了时装设计与建筑的联系。她还提到《消失的地平线》一书,寄望未来的建筑能启发我们的灵感和想像力,带人们回到梦想的香格里拉。跨界碰撞的魅力就在于此,这位芭蕾舞家将坚硬冰冷的建筑拉到了柔软的境界。

  伊娃·玛丽·埃格尔曼EVA MARIA EGERMANN(奥地利女性主义艺术家)

  Eva的发言所涉及的范畴相对比较新,她谈到公共空间,在她的理解包括精神上的空间,并延伸更广的社会空间范围。她从欧洲文脉角度来谈公共空间的结构性,她认为公共空间为人们提供交流、碰撞,是产生冲突的场所,而这里产生的资源可以为建筑师所用,同时也可以给艺术家提供创作的元素。Eva写了《重新思考建筑》一书,关注社会空间的功能如何适应弱势群体如残疾人的需求。她让我们听到,公共空间包含许多政治性意味,也常常与人产生矛盾,这些观点角度是我们之前很少思考的。她的发言,鼓励我们进一步去探索建筑、空间与人、社会的关系。

  曾宇ZENG YU(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院副总建筑师)

  代表建筑学术领域的曾宇,观点十分清晰,她认为建筑既是艺术形式,也有其功能属性。人在建筑里活动,自然会追求舒适的空间,而这必然会消耗地球的资源,包括土地、能源、材料等。谈绿色建筑,是包括对土地、材料、能源和水资源的节约,并提供高效环保的空间。她认为绿色建筑与艺术形式并不矛盾,对资源的优化、材料的应用(包括其采集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是否可循环利用)才是建筑形式符合绿色标准的重点。这次跨界对话,也让她更进一步思考如何将绿色建筑和数字建筑融合起来。

  陈展辉CHEN ZHANHUI(马达思班建筑事务所合伙人/思班机构总裁/玉川酒庄创始合伙人)

  本次FACETALK的主题是“建筑渗透”,陈展辉认为建筑和人本身,是当今社会最大的媒体,既然谈“建筑渗透”,不如谈谈“建筑师如何去渗透到生活社会各个领域”。他认为建筑师要利用好建筑和自身的媒体功能,因为建筑往往反应建筑师的想法。他还抛出一系列问题:如何使建筑师的想法渗透到社会中?除了建筑体本身,未来是否会有更多可能性?建筑师能否以另一个身份影响社会?另外,提及曾老师关于绿色建筑的话题,陈展辉认为数字化相当于效率,与数字化及移动互联网的结合也是绿色建筑的手段。

  李德庚LI DEGENG(策展人/设计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副主任)

  李德庚也属于非建筑范畴的对话嘉宾,他认为“渗透”是一个漫长的相互关系,建筑与其他领域是相互容纳的。而城市不仅是建筑师的事情,也是所有人的事情,建筑领域与社会是相互渗透的。同时,他提出建筑的外观是属于整个城市和社会的,我们应该善于利用新媒体及数字技术,为建筑外观营造更多新的交流,甚至使之成为城市之间沟通的载体。

责任编辑:chenlifen
公众号二维码
转载申明:太平洋家居网独家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推荐阅读
网友评论

选风格填面积,马上免费预约

请选择你喜欢的装修风格
请选择风格
  • 请选择你喜欢的装修风格
  • 简约风格
  • 中式风格
  • 欧式风格
  • 田园风格
  • 日式风格
  • 混搭风格
  • 地中海风格
房屋面积不能为空
手机不能为空
请选择你所在的城市
城市不能为空
60获取验证码

立即免费申请

我已阅读并同意《隐私政策》

热门案例

太平洋家居网官方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