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之境|扎哈·哈迪德的设计元宇宙

薄雾馆time
时间:2023-7-31 19:18:03 来源:其他

 

提到扎哈·哈迪德,“曲线”是绕不开的话题。广州大剧院、丽泽SOHO、银河SOHO、迪拜塔……极具动感的建筑线条,在世界各地流动。

而以更宏大的视角看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ZHA)的作品,会逐渐发现,ZHA的曲线,不仅仅只是建筑视觉上的线条。

曲线,是一种语言,一种状态,一种力量,一种精神。

THE NEW WORLD未来之境 展览现场

7月6日—10月3日,嘉德艺术中心一层,THE NEW WORLD未来之境——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设计展现场,ZHA通过建筑模型、图片、视觉影像、互动设备、技术展示,展现着线条流动之中,无声的汹涌。

展览展示了 ZHA 对信息丰富且高参与度的元宇宙虚拟建筑的探索。ZHA的虚拟环境凭借图片质量、三维立体和多人在线视频游戏创建工具,结合高速网络和云技术,专注于用户体验和社交互动。ZHA 的建筑在参数化设计技术支持下,结合群体互动形成的社交基础设施加强世界各地的交流与协作。

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我们不断变化的生活方式为建筑学打造了一个全新的、令人振奋的背景,在这个新世界背景下,我觉得我们必须重新研究那些流产和未经检验的现代主义实验——并非使之复活,而是要揭示新理念和创造。

——1983年,扎哈·哈迪德

凝固却依旧拥有动感的外形中所蕴含的张力,流淌出建筑,流进外界,流进空间,流进时间,流进未来。

大胆的流畅曲线,打破了大众从前对于建筑外形的一贯认知,坚硬的质感亦可塑造出灵动与张力,蕴藏蓬勃生机与震撼。“流动”,成为了ZHA建筑作品的感受符号。

本次展览展示了ZHA建成以来四十年在全世界各地的作品,其中包含14个已在中国建成的项目,以及中国各地正在建设的25个项目。

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模型)

扎哈·哈迪德参与设计的一项遗作

摄影 by Virgile Simon Bertrand

“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建筑艺术大展的新颖和创意,让人感到充满活力与激情。”嘉德艺术中心总经理寇勤介绍,布展过程中,嘉德艺术中心团队及各合作方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最终达到与作品相辅相成的具有感官冲击力的呈现效果。

多项技术参与打造“流动”的展厅空间

摄影 by Virgile Simon Bertrand

1700平方米的展厅,一块巨大的屏幕与超过60个投影,打造出一个流动的未来之城。极暗的空间中,连绵的光线流淌,一条南北向的轴线,与北京的城市肌理,相互呼应。

在展厅中央,则是同样与北京秩序感共振的同心方格,ZHA在北京的5个项目,以真实的位置关系,环绕四周。

展览现场流动的光线

轴线的北侧,错落的黑色展台上,数十座纯白的高层项目模型,构成了《超级天际线》。沿轴线深入,还能看到目前尚在动工的项目,其中有部分被围墙环绕,俏皮而真实地塑造出“施工中”的氛围。

建筑模型形成的别致天际线

外表“流动”的建筑或许乍看大胆甚至格格不入,但展厅中如流的光影,不仅与流动的ZHA作品相呼应,也与建筑一同,形成了一种隐喻与表达:

流动的线条不仅勾勒着建筑的形体,也在描绘着风,描绘着光,描绘着人群,描绘着生活的轨迹,描绘着当代社会的发展下,一个不断前行的城市,永不停歇的运转脉动。

当你凝望ZHA的建筑,你也同时在凝望一座流动的城,以及城市中生活的每一个你我。

纵观ZHA的发展,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的爆发期,而这醒目的爆发背后,隐藏着时间之流中,独属于人类的,全方位生生不息的创造力。

二十世纪,ZHA仅有三座建成项目,标志性的曲线虽已被认知,但技术、造价等因素,依旧让ZHA的设计难以从设计图纸上走入现实中。而ZHA在这期间依旧没有放弃成长,不断潜心探索着设计、建筑、技术的更多未来。

扎哈·哈迪德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建成项目

维特拉消防站的设计概念图

2004年,扎哈·哈迪德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信息技术、建造技术、工程技术、材料技术等领域也在高速发展,潜心修炼的ZHA等到了名为“时代”的利器。

本次展览不仅汇集了ZHA的众多优秀作品,也展示ZHA算法设计研究组、数字社会研究组、可持续设计团队在设计领域的探索。

含本次展出中的亮相三个小组在内

ZHA目前共有八个研究小组

约50人专门从事研究的工作

展厅中最吸引视线的,便是一条不停工作的机械臂。以直观的方式,展示着ZHA算法设计研究组对于建筑几何学 (AG,创造最优结构与制造形状的设计)技术的研究。

机械臂将在展览期间持续工作

展览期间,机械臂将持续工作,打印出66个高度在1.2至2米之间的离散块体,并组装成12米长的空间界面。

两台互动装置,分别展示了ZHA数字社会研究组开发的"Workplaces.AI"平台的两种应用场景。

其一,是具有人工智能的设计工具。参观者可以在电脑上,对工作场所各类功能的需求比例进行调节,平台会快速生成出工作空间规划方案,并以投影的方式展示——而投影的“幕布”,则是广州无极限广场项目的物理模型。

数字孪生。ZHA数字社会研究组致力于开发比较不同设计方案社会功能的研究方法,利用人工智能模拟群体社会行为,以及人在不同建筑环境内会做出怎样的决策

其二,是基于ZHA-Meta-Workplaces协作工具的展览“数字孪生”,观众可以进入团队创造的虚拟空间,在其中“行走”,并与看到的的展品互动。

从图纸到现实,从现实到虚拟空间,时间流淌,技术前行,探索者们用行动,写下人类探索与发展的注脚。

 

“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我们不断变化的生活方式为建筑学打造了一个全新的、令人振奋的背景。”

早在1983年,扎哈·哈迪德就已对未来张开了双臂,“在这个新世界背景下,我觉得我们必须重新研究那些流产和未经检验的现代主义实验——并非使之复活,而是要揭示新理念和创造。”

 

在呈展方式上ZHA也在进行探索

客观面对变化,积极探索未来,创造出适合时代的作品,扎哈·哈迪德对于曲线、对于设计、对于现代主义的理解,及其背后的精神内核,始终融入在其作品与切实行动当中。

ZHA以作品沟通未来

时代前进的步伐之中,城市生活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对建筑功能也有了更加复杂的需求。

建筑、社区、环境间的边界互相融合,不断增强的合作性社会融合、交流和知识互换,将21世纪的生活方式与早期倾向于分离和重复的现代建筑区分开来。

建筑的共性与个性,被以更符合时代的方式解读。

本次展览用多种视觉方式展现着曲线与未来

摄影 by Virgile Simon Bertrand

在此次展览中,能够看到ZHA的前行:

 

新的数字设计工具、机器人技术、3D打印、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正在改变ZHA的设计和建造方式;

应用高级数据分析和多智能体系统,ZHA希望使建筑能够实现个人和群体福祉;

提升建造技术并提高材料效率,ZHA致力于建筑行业持续迭代的研究和开发,提升建造技术并提高材料效率,显著减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的同时优化每栋建筑的性能。

“虽然我们的项目外观看上去并不规则,但实际上它在非常精确和理性地回应环境。”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中国区总监大桥谕表示,设计团队从不畏惧新的工具,而是希望利用时代的新产物,为人们的生活创造更好的空间。

摄影 by Virgile Simon Bertrand

2016年,扎哈·哈迪德与世界告别。

但“扎哈·哈迪德”一词所意味的,与时间作伴的探索、创新与热情,依旧在随时代,一同向前流淌。

 

曲线,

随空间流淌,

随未来流淌,

随灵魂流淌。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出处:其他”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及时联系本网站,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转载内容的准确性由原内容提供者独立承担完全责任!

网友评论
发现好物 查看更多好物
推荐案例 查看更多案例
薄雾馆time
小程序 小程序
小程序
小程序二维码
打开小程序
随时随地都可以看~
写评论 写评论
写评论
分享 分享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