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的斜线与张力,断影与穿插,让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简称“两馆”)成为中心区中轴线上的一个焦点。城市中的建筑物,不仅仅是功能的许诺,同时也是关系的诠释。《马岩松:流动的大地》是两馆自落成以来举办的第一个当代建筑师个展,在“造物者”的身份之下,马岩松在展览序言中写道:建筑和城市不是抽象的科学技术,而是生活发生的真实场景,建筑是关于感受,氛围和时间的。建筑是活的,带有生命的特征,也因此而充满能量:流动、动态且不确定。
马岩松,MAD 建筑事务所创始人、合伙人。 摄影:Greg Mei 这是 MAD 建筑事务所创立以来规模最大、最翔实、最重要的一次展览,它在超过 3000 平方米的展览空间内,立体地呈现 MAD 成立近 20 年来的 52 个重要项目。在开幕当天,19 位嘉宾以“城市和建筑的公共性”、“流动的艺术”、“文化跨界”为主题进行讨论,将本关于建筑的话题拓展到了与生活相关的各个方面。长达三个半小时的论坛里,始终在敲打着对建筑的不同理解与形塑。
《马岩松:流动的大地》展览现场。摄影:TAL+白羽
《马岩松:流动的大地》MAD 学术研讨会现场。
未来始终是由好奇所推动的,由问题启发的对话也是 MAD 的思考原点。“建筑能推动社会的边界么?”、“什么样的城市让你觉得幸福?”、“中国未来的城市是什么样?”想象是比标准更具诱惑的答案,而 MAD 则以 7 个城市公共项目回应这些问题。
《马岩松:流动的大地》展览现场。摄影:TAL+白羽
深圳湾文化广场将较大体量的标准展览空间、公共教育场地、图书馆、接待大堂、咖啡厅、配套商业等功能放置在首层并覆土,屋顶形成绿地与城市直接连接,构成这个区域面积最大的公园。顺应建筑的曲线,屋顶坡度自然发展,柔和回落大地,接壤之处被设计成数个下沉庭院,高低相合,延绵不断。 构成“立体市民公园”的屋顶绿地和下沉庭院,除了作为24小时的公共开放空间,还具有演出场地、市集、户外展览等功能。广场中央的水池,可以作为剧场,容纳万人活动;景观中预留出多处平台,提供公共艺术展览、市集、艺术节、音乐节等户外活动场地;公园将城市的主干道延续到海边,行人步道、自行车道蜿蜒穿梭在建筑和草坪之间,为市民提供海滨休闲场地。轴线两侧分立南北两馆,如被放置在海边的原石,静谧面对自然和漫长时间雕琢。 其中位于深圳南山区的后海中心海滨的深圳湾文化广场,从“远古概念”出发,以“原石”般的地景方式在城市中注入超现实的场景,同时这又将是一个面向市民开放的大地艺术公园及展馆建筑。这个充满旷野之息的作品,也是 MAD 实践中对于“人造与自然”的印证。2014 年,马岩松首度推出“山水城市”的理念:“每个人的心中皆有‘山水’,那是一种对自然的理解与记忆,对外部世界的情感体验。”
《马岩松:流动的大地》展览现场。摄影:TAL+白羽
《马岩松:流动的大地》展览现场。摄影:TAL+白羽
哈尔滨大剧院规划用地1.8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7.9万平方米,由包含1600座的大剧场及400座的小剧场组成,是一座出落于北国自然风貌的公共文化建筑。哈尔滨大剧院坐落在松花江北岸江畔,以环绕周围的湿地自然风光与北国冰封的特征为设计灵感,从湿地中破冰而出,建筑宛如飘动的绸带,从自然中生长而立,成为北国延绵的白色地平线的一部分。对比松花江江南的城市天际线,自然之美与独特存在于此,使哈尔滨大剧院在具备功能性的同时成为一处人文,艺术,自然相互融合的大地景观。 衢州体育公园摒弃了传统的大广场大标志物的现代城市建设模式,将大地艺术和自然山水作为城市空间设计的出发点,追求城市中人、自然和文化在精神上的一致。未来的城市发展应该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作为新的追求目标。马岩松说:“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是关于生态和绿色的,更是关于精神和意境的,这是这片土地的历史中早就蕴藏的文化和哲学,需要在未来的城市中得到发展。” 大剧院坐落于浙江义乌,占地4.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9.5万平方米,包含了1600座的大剧场、1200座的中剧场及可容纳2000人的国际会议中心。MAD的设计中,远山是背景,近水是舞台,大剧院犹如义乌江上层叠起伏的风帆孤舟,安然优雅地漂浮于水面之上,与江水相映,柔和共鸣。义乌大剧院的设计,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智慧碰撞。大剧院将为义乌营造一处供市民共享的大自然沉浸式体验。 无论是松花江江畔湿地中线性流淌的哈尔滨大剧院,还是以结合覆土景观形似火山群的衢州体育公园,或是以风帆孤舟为概念的义乌大剧院,都在延续着 MAD 的设计精神之中:建筑化为地景一部分,功能与效率藏于自然与意境之中,寻找精神家园。 展场中的大屏幕中所播放的场景《Inner Space》,也正是由舞蹈家沈伟与马岩松共同于哈尔滨大剧院内创作完成,如同剧院的有机形态与地理语境(湿地)、气候的融合,舞者也在以他的身体与触觉理解“在场”的形态。人的线条与建筑的线条,重叠汇合。在论坛之中,沈伟也谈及了自己对“流动”的理解,除了外在的线条与造型以外,运动中的“气”,思维中的“触点”,实际上都是流动到一种创造性思维之中。“从流动(Flow)到自由(Free)的状态,实际也是在进入另一种更无限的空间。” 主展厅内同时展出了 MAD 首个欧洲文化项目鹿特丹 FENIX 移民美术馆,以及即将落成的美国卢卡斯叙事艺术博物馆(洛杉矶),强调场所记忆,故事也在启发着未来的征程。面对 MAD 众多城市公共空间项目,马岩松与多位嘉宾都在论坛中反思建筑的公共性问题,除了开放度,公共空间的价值在于其精神性。在设计时更应设想人在此时此地所发生的情感反应,“如果一个公共空间没能催发出不同的、具有多样性的个体意识,那它其实就是一个集体复制,这其实是一个负面的意义。”
《马岩松:流动的大地》展览现场。摄影:TAL+白羽
Fenix是荷兰鹿特丹著名的历史建筑,于1923年建立,曾是当时全球最大的库房。其所在的鹿特丹港南岸的 Katendrecht 半岛,由于地理位置是欧洲历史上著名的人口迁徙门户。这里自19世纪中后期开始是欧洲人们迁移海外的离岸出发地,千百万欧洲人经此乘船移居至海外(绝大部分终点是美国埃利斯岛);同时这里也是华人抵欧落脚点,曾是荷兰、甚至欧洲最早一批唐人街的所在地。 MAD设计的楼梯,贯穿地面与建筑楼层,最终直达观景台。楼梯与观景台,连成一体,整体近观就像是一件雕塑艺术品,吸引人们前往探索;远观则似一道龙卷风,从地核往大地向天空腾升,最终消隐于天际中,似是呼应着这座建筑见证了荷兰、甚至欧洲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马岩松:流动的大地》展览现场。摄影:TAL+白羽
卢卡斯叙事艺术博物馆(Lucas Museum of Narrative Art)坐落于美国芝加哥市中心密西根湖畔的博物馆公园。博物馆的设计犹如一片漂浮在基地上的白色山峦,它柔和地屹立于大地,轻触水面,同时向天际伸展;它具有自然的形态,又充满未来感。 马岩松的设计理念是要让这座博物馆成为一个整体连续的场所体验,把周围的城市空间与环境融为一体,让博物馆成为人与自然相遇的大地艺术。 作为 MAD 建筑事务所的合伙人之一,早野洋介早已注意到全球化当中城市的趋同性,在他看来,在不同城市中进行项目,服务的不仅是纯粹的建筑单体,也是在思考如何令其变成城市未来的一部分。“比如未来的美术馆不仅是一个美术馆,而是城市空间的一部分。如今这个时代的建筑师应该改变设计的方式,场地不是一个切片,不是一个没有特色的片区,而是横向的、连续的城市的一部分。” 这也是马岩松所始终强调的,建筑作为人造物,在工具与艺术层面都是人内心的一种外化和延伸,反映了我们对外部世界、历史和未来的态度。主观而各异的外化过程产生了多样的声音,诠释着和谐共鸣的最佳样貌。
在第二个章节“进程” 的展示之中,呈现的是 MAD 从创立至今的 19 个里程碑式实践,从最初一炮而红的梦露大厦,到眺望海湾的“云楼”;从胡同里的乐成四合院幼儿园到科罗拉多州的垂直峡谷;从涵盖航站楼、火车站、邮轮中心等功能性建筑到图书馆、艺术中心、音乐厅等一系列精神性场所。在 MAD 进程可以窥视出这些流动、富有生命力、有机、浪漫、乃至充满生长性的多种实践:城市的未来源自于对层层叠加的城市现实的想象。
"梦露大厦”位于密西沙加市最重要街道交汇处,她的重要性和标志性将使这片区域成为这个低密度近郊城市的中心。在 MAD 的设计中,连续的水平阳台环绕整栋建筑,传统高层建筑中用来强调高度的垂直线条被取消了,整个建筑在不同高度进行着不同角度的旋转,来对应不同高度的景观感受。 MAD 希望“梦露大厦”可以唤醒大城市里的人对自然的憧憬,感受到阳光和风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作为获得海外标志性建筑投标的第一人,在多伦多横空出世的梦露大厦标志着 MAD 走进世界的眼光之中。如今在全球拥有 180 多人团队的 MAD,除中国的项目外,已经在全球五大洲,近 20 个城市留下探索的痕迹。在线性的时光长河之中,“进程”恰恰体现着一种持续不断的源动力,令人惊奇的大胆之作依然频频登场。 正在深圳大铲湾建设中的腾讯深圳总部项目04 地块东区,就是以腾空而起的“云楼”出现,构筑起滨海视觉长廊。深圳的实验性也在论坛中被一再提起,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深圳已率先迈入高度城市化阶段,催化出炫目的建筑天际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副总规划师朱荣远在论坛中也提及,在过去的四十年中,深圳以一种“异物”的姿态在中国现代化中进行了“快闪”,移民的原因也让这个城市拥有更多文化的多元性与实践机会。
腾讯深圳总部园区,位于深圳市宝安区前海大铲湾岛东,共由5个地块构成,基地面积约 80.90公顷,总建筑面积约 200万平方米。腾讯将在此建造满足绿建三星、无障碍三星标准的低碳、可持续、人性化的科技园区。 MAD 负责的腾讯深圳总部项目04地块东区,总用地面积约 7.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 41.2万平方米,包括两座塔楼、三座相互连通的云楼,以及一座独立水滴楼。建筑高度自陆地向海洋逐渐降低,形成流动的城市天际线。建成后的东区,将为腾讯员工提供流动的、互联共通的花园式办公场所。 位于园区中心的三座云楼,既是会议、展览和办公空间,也是共享知识和激发创造力的容器。
设计将云楼的底层架空,使其漂浮于地面之上,呈现出流动的姿态。由此形成的开放的城市灰空间,不仅为园区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全天候面海公共活动场所,还具有户外展览的功能。灰空间相互连通,形成了从园区内部到海湾的视觉通廊,同时也有助于优化场地的遮阴和通风效果。 云楼底部采用通透的超高无肋玻璃,从视觉上消除室内外空间的界限。 云楼之间通过钢桁架空中连桥实现彼此连通。而连桥本身也成为了观海和交流的共享场所。 但另一方面,在激进的现代化造城运动之中,MAD 仍然在保持与历史的共振与呼应。在旧站房基础上改造的嘉兴火车站承载着市民老记忆,而对张江“万米仓”的改造,则尝试通过新老建筑的并置,创造时间感官和物理维度上的立体层次,成为新的城市“方舟”。
MAD 的方案设想改造后的嘉兴火车站片区,将是多重维度并置的“森林中的火车站”,是日常、开放、绿色、人文的新型城市公共空间:人民公园升级改造,将公园的绿色自然延展至更开阔的站前广场,将自然还给市民和旅客;遵循历史资料对老站房进行复建;设计建造引入自然光、明亮高效、尺度宜人舒适、突破国内交通枢纽固有形态的新站房;主要交通及火车站配套商业功能收置于地下,南广场引入文化业态,站城一体,片区运行效率提高,丰富人们日常生活的形态及层次。
MAD的改造设计希望通过新老建筑的并置,创造时间感官和物理维度上的立体层次。改造后的建筑,如同一艘冉冉升起的方舟,为衰败的工业遗址带去新的生命力。 “方舟”的改造对象为上海张江水泥厂园区南侧的“万米仓”。改造后,这里将成为融文化、创意、餐饮、商业、共享办公等不同业态于一体的多功能公共滨水空间。
“存在不是真实,感觉才是真实”,变换灯光下的艺术展厅所呈现的是光之隧道、大地之灯、超级星等 15 组设计与大地艺术项目。部分艺术装置等作品也以漂浮的“泡泡”所呈现,这也是马岩松在展览开幕前最后两周的突发奇想。如同序言所示:放大感知,建筑不仅关于墙和地面,更关于“空”。
《马岩松:流动的大地》展览现场。 摄影:TAL+白羽
马岩松第一件设计作品《鱼缸》。 令人惊奇的是,MAD 成立之后马岩松的第一件设计作品《鱼缸》也在展场之中。与日后豪情万丈的恢弘地标相比,这件最初希望鱼能更“快乐”的建筑模型,也恰恰是马岩松的初心所在。展签的小诗结尾写着:与方盒子为敌,不是和主流文化作对;平民是主流文化理想的拥有者,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注,更多的自主性。对于马岩松而言,从鱼缸流向大地的批判性,一直不曾消失。
《马岩松:流动的大地》展览现场。摄影:TAL+白羽 作为展览的最后一章,以“狂想”作为主题的南偏厅展示的是北京2050、胡同泡泡、浮游之岛等 12 组项目,现场构筑了一首关于城市的狂想曲,每一件作品都折射了建筑师对城市现实的思考和批判。建筑师在城市开发中到底承担怎样的角色?建筑师王子耕在论坛中提及 MAD 的一个关键词“勇敢”。在想象普遍空缺与同质化的当下,MAD 在城市中创造了一些新的模式和类型,在介入的过程中需要面临风险与试错成本,同时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这种不确定性需要大家共同去努力推进,变成未来的可行。” 如马岩松所言:“MAD 的作品就像一部狂想曲。MAD 本身就是疯狂的意思,表达叛逆,也意味着对单一章法、正确目标、枯燥形式和单调语言的反对,我们更感兴趣的是用丰富、充沛、纯粹的情感去回应多姿多彩的真实世界。”
在 2006 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期间,MAD 的城市概念作品“北京2050”首次亮相于威尼斯个展 MAD IN CHINA 中。 MAD 希望通过此城市研究可以引领人们去思考一下北京城市的未来,建立更长远的信心和梦想,这不仅仅是一幅美丽或丑陋的画面而已,这也许是一面镜子让我们可以更了解历史和当今的世界。那时候我们会相信这一切都会实现,在并不遥远的未来——2050。
作为四合院改造,第一个“32号泡泡”是一个加建的卫生间和通向屋顶平台的楼梯,它看上去仿佛是一个来自外太空的小生命体,光滑的金属曲面折射着院子里古老的建筑以及树木和天空;让历史、自然以及未来并存于一个梦幻的世界里。 胡同泡泡真正的城市理想是把北京的古城与每个人的梦想连接在一起,在大刀阔斧的城市巨变中,我们必须重新思考北京长期的目标和想象力在哪里。也许我们可以把目光的焦点从那些大型的纪念碑式建筑移开,而开始关注人们日常生活的改善和社区生活的重建。
纽约新世贸中心的设计希望建立起新的价值观。它不应该成为一处博物馆或纪念碑,也不应当仅仅是一幢新的建筑物,MAD 所有的出发点都基于一个概念——发展。 这个计划以其新的城市组织原则表达出 MAD 对现代主义所提倡的“机器美学”和“垂直城市”等传统立场的质疑。 整场展览历时将近半年的筹办,近半以上的展示内容为从未对外披露的材料,包括项目从设计立意、概念设计阶段的手稿、调研报告;深化设计过程的图纸演变;建造过程的样板模拟、视觉记录等等。
《马岩松:流动的大地》展览现场。摄影:TAL+白羽
《马岩松:流动的大地》展览现场。有方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