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OMA/AMO:走进LOEWE大展之前,先来解读这对镜像双生花

IDEAT理想家
时间:2024-03-29 12:06:52 来源:专栏

LOEWE罗意威《Crafted World:匠艺天地》展览模型,Frans Parthesius,courtesy of OMA

LOEWE罗意威首个大型品牌展览《Crafted World:匠艺天地》于2024年3月22日至5月5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由品牌创意总监Jonathan Anderson策划、OMA担纲场景设计的这一展览,凝练品牌悠久历史,彰显西班牙工坊精神,跨越时间与空间,交织材质与工艺,牵引出其标志性设计由创意变成现实的璀璨历程。

上:“因匠艺而生”章节主要讲述了LOEWE罗意威从1846年的皮革工坊前身发展之如今现代品牌形象的故事。

中:“解密工坊”章节深入幕后,让观众了解将LOEWE罗意威标志性手袋的设计图纸化为现实所需的众多步骤。

下:“时尚不设限”章节让观众沉浸于创意总监Jonathan Anderson自2013年被任命为创意总监以来为LOEWE罗意威设计的时装秀系列中的前卫创意、雕塑形式和俏皮的错视艺术。

Marco Cappelletti,courtesy OMA and LOEWE

在展览现场1600平方米的室内及庭院空间中所呈现出的“因匠艺而生”“感官西班牙”“解密工坊”“时尚不设限”“寰宇艺家”和“不期而遇的对话”等6大系列主题章节,彰显出品牌的悠久工艺历史以及与不同文化的兼容互动,邀请观众一同踏上一段穿越时空、超越想象而又妙趣横生的精彩旅程。在这其间贯穿始终的核心,一直紧扣展览之题,围绕“手工艺”展开。

上:“寰宇艺家”章节颂扬了用双手制作器物的乐趣,并展示了LOEWE罗意威如何支持全球各地的手工艺。

下:“不期而遇的对话”是一处由九间互动展厅共同构成的展览章节,将过去十年间启发品牌合作灵感的幻想世界化为可供观众体验的沉浸式现实。图为由John Allen自地面蔓延至屋顶的触感编织地毯打造的空间。

Marco Cappelletti,courtesy OMA and LOEWE

归功于21世纪最具开创性的建筑事务所之一OMA为本次大展进行的场景设计,展陈空间次第延伸,以一种电影脚本的方式进行空间叙事,讲述了LOEWE的品牌起源和在文化参照、历史影响和不灭的好奇心之下发展成长的故事。而无论是7间将过去十年间启发品牌合作灵感的幻想世界化为可供观众体验的沉浸式互动展厅,还是专为小朋友设计的寻宝游戏“微观世界”中藏在不同展区的7处小动物彩蛋,这场展览真正做到了让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观众都能在漫游其中的同时探寻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感官西班牙”章节将西班牙的手工艺传统与激发其灵感的风景完美相融。Marco Cappelletti,courtesy OMA and LOEWE

大展开幕之日,《IDEAT理想家》有幸于展览现场专访负责本次展览项目的OMA合伙人Ellen van Loon与协理建筑师Giulio Margheri,聆听他们娓娓道来《Crafted World 匠艺天地》展览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并从“OMA与AMO”“建筑与时尚”“即时与永恒”“过去与未来”四个看似对立实则相辅相成的概念维度中,一窥这家传奇建筑事务所的所思、所想、所悟、所行。

LOEWE罗意威《Crafted World:匠艺天地》展览模型,Frans Parthesius,courtesy of OMA

相较于OMA在建筑界的如雷贯耳,AMO的存在似乎稍显神秘。过往的报道通常称之为OMA的“智囊团”,致力于建筑外延的独立研究,提供策略性的创新思维,以延伸OMA建筑本业和实务之外的创造性。从Prada到LOEWE,从“未来医院”到“乡村:世界的未来”,AMO的兴趣点有些飘忽不定,却总能为人们献上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演出,又或为这个时代带来新奇的想法和思考的刻痕。AMO是一个独立的机构吗?它的背后,究竟站着一群怎样的人?这份神秘感驱动了我们探索的好奇心,而AMO,不正是OMA的一颗“好奇心”吗?

2023年米兰设计周期间,SolidNature委任Ellen Van Loon和Giulio Margheri创建了一个地下装置 Beyond the Surface,被称为“沉浸式梦境”,探索天然石材从地质形成到成品的旅程。 Marco Cappelletti, courtesy of OMA and SolidNature

OMA是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ffice for Metropolitan Architecture 的首字母缩写,AMO代表什么?成立AMO的初衷是什么?

Ellen van Loon:受时代影响,传统意义上的建筑学具有相当的局限性,建筑师创造出一个个空间,却似乎无法真正为这个社会做点什么。随着建筑研究和实践的不断展开,我们逐渐发现,建筑本身的定义以及它的内涵都获得了极大的延伸。因而在很久之前,我们就在建筑设计之外,涉足媒体、技术、艺术、策展、出版、图形设计、品牌宣传等多元内容,AMO的设立其实是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它的命名不带任何隐喻,只是作为OMA的一个镜像,确保两者之间拥有某种联系。

能否以《Crafted World匠艺天地》展览为例,为我们介绍OMA与AMO之间是如何合作的?

Ellen van Loon:哈哈,每个人都有一颗好奇心。OMA是一家极具多样化的建筑事务所。这里的“多样化”不仅反映在我们参与项目的繁多类型上,也体现在每一位建筑师独特的个性和兴趣爱好中,比如有些人擅长做大规模项目,有些人在写作上才华出众,还有些人热衷于品牌策划。兴趣相投的人会集结在一起,共同挖掘出有意思的主题,继而形成鲜明的思路,最终演变成AMO的成果,所以你才会看到AMO如此纷繁多样的项目。在OMA事务所,大部分建筑师都会参与到某个或某些AMO项目中,但也有人可能只喜欢心无旁骛的做设计。

在设计《Crafted World匠艺天地》展的过程中,我们用建筑思维为之注入了一种不同的视角,并以撰写电影脚本的方式来展开空间叙事,从而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LOEWE罗意威178年的品牌历程。

LOEWE罗意威《Crafted World:匠艺天地》展览模型,“不期而遇的对话”章节。Frans Parthesius,courtesy of OMA

不光是《Crafted World匠艺天地》展,OMA/AMO成功地将建筑思维应用到其他领域。你是怎样定义建筑思维的?

Ellen van Loon:无论是建筑师、时装设计师,还是产品设计师、装置艺术造型师,这些角色的共性都是创意工作者。可能唯一的区别是,建筑师会从空间环境与人的关系这一角度出发进行创意与构思,而产品设计师或服装设计师只是聚焦于产品或服装本身。当然,每个人都会在建筑师创造的空间环境里工作和生活,这也是作为一名建筑师的乐趣所在。

OMA的八位合伙人之间如何分工,位于全球的四间事务所之间又是怎样展开合作的?

Ellen van Loon:荷兰鹿特丹是我们所有人的起点,每个人都熟悉彼此,了解各自的思维模式和工作习惯。但从某个历史时刻起,我们需要前往亚洲、美洲和世界其它地区开展工作,八位合伙人也因而分散于纽约、香港、澳大利亚等各分支办事处。尽管个性相异、兴趣不同,但我们都怀揣一颗好奇心,喜欢接纳新事物,迎接新挑战,而且对品质的追求始终如一。

OMA将一座19世纪后期的工业建筑翻新为老佛爷百货集团基金会(Fondation d‘Entreprise Galeries Lafayette)所拥有的艺术创意中心。DSL Studio

由OMA/ Ellen van Loon主持建造的综合体项目,位于丹麦建筑中心(the Danish Architecture Centre),采用“BLOX(城市延伸生命链接平台)”设计策略。Rich Seymour

自1999年成立以来,OMA/AMO先后与Prada、Miu Miu、Bulgari、Dior、LOEWE、Tiffany & Co.等奢侈品牌合作秀场与展览设计,演绎了一段段建筑与时尚互相成就的佳话。

建筑与时尚面对面,OMA/AMO不仅总结出建筑分层、完全空间、线性结构和抽象层等一整套短暂性展览和观赏空间的设计法则,也探寻了建筑与时尚之间超越传统范畴的深层次联系和全新的视角。就像创始人库哈斯曾提到的:“时尚的效率是惊人的,它可以在8个小时内完成我们8年才可以积聚的价值认同。建筑将一切事物转化为一个整体或一种语言。而时尚,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在完成同样的事情。”那么,深度参与其中的Ellen van Loon和Giuliu Margheri会如何看待建筑与时尚之间的关系?

Ellen van Loon和Giulio Margheri为Jacquemus品牌设计了位于Selfridges百货公司的零售店Jacquemus Shop-in-Shop  Benoit Florencon,courtesy of AMO

Ellen van Loon和Giulio Margheri为Bershka设计了位于埃马努埃莱二世长廊(Galleria Vittorio Emanuele II)的旗舰店。Marco Cappelletti

请为我们简述本次展览的设计过程和意图?

Giulio Margheri:这是OMA/AMO与LOEWE的首次合作,也是一次极富创意且有趣的对话经历。从一块“空白画布”开始,我们花了很长时间与品牌内部不同部门的人进行交谈,同时做了大量相关研究。在充分了解了品牌的历史变革、工艺技术和文化遗产后,我们就尝试以某种方式去反映和增强他们的主题,并通过一种电影脚本的方式进行空间叙事。整个过程中,LOEWE给予设计很大的信任和自由度,Jonathan也抱着十分开放的态度。虽然我们较少参与展品的选择,但会从圈外人的视角提出一些建议。所以,整个展览的场景设计就是一个相互增进的过程。

在场景设计过程中,你如何探索多样化视角来吸引不同的观众?

Giulio Margheri:合作中,对方也会提出一些特定的要求,比如让每位参观者都能在展览中找到自己的乐趣。这其实是品牌的一种自我认知,因为LOEWE本身就是一个由不同品类产品组成的综合性品牌。设计时,我们以平等的方式为这些组成部分提供一系列空间,让人们在不同的主题场景中遇见多样化的展品。与此同时,我们也会考虑到不同年龄层观众的需求。比如针对儿童,我们设计了一个寻宝游戏。孩子们在入场时会得到一张带有贴纸的卡片,在追踪到所有要找的元素后,他们就会收获一份礼物。对于这些小观众来说,这就变成了一种线性的,积极参与展览的方式。

《Crafted World:匠艺天地》展览现场,一座可让观众拾级而上的“音韵隧道”。Marco Cappelletti,courtesy OMA and LOEWE

在现场看来,这些场景就像是为展馆空间度身定制的一样,你对上海展览中心很熟悉吗?在设计过程中遇到哪些挑战?

Giulio Margheri:一开始我只是知道这栋建筑,直到进行实地考察时,才对它慢慢熟悉起来。如你所说,一切都是围绕这个空间量身定制的,无论是空间的可能性,还是它的局限性。但我们接受了所有挑战,去挖掘空间本身的潜力。比如,这座建筑具有一种强烈的空间语言和宏伟的美感,但这种美学特别难与封闭叙事以及较小的展品相匹配。因而我们采用了一种“制作盒子”的设计策略,让人感觉身处于一种封闭的环境中。然而,我们也不想完全忽略建筑的气质,所以又在后来融入了一系列属于建筑本身的元素,比如说部分立柱、吊灯与开窗,让它们被有意识地展示出来,同时又通过一种控制的手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空间原有的强烈气场,这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了一种老建筑与新叙事的有趣对比。

“寰宇艺家”章节集结了每年一度的LOEWE罗意威基金会手工艺奖的作品;2023年中国单色釉系列的灵感来源——精美的明清代单色釉陶瓷;以及来自米兰国际家居展的挂毯、篮子、编织、椅子和烤栗陶壶项目。Marco Cappelletti,courtesy OMA and LOEWE

与LOEWE创意总监Jonathan Andersen合作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Ellen van Loon:Jonathan是一位富有创造力的年轻人,他对周围的事物保持开放的心态,总是冒出许多新鲜的想法与观点,而我们的工作就是在一大堆好点子里挑选出最精彩的部分来。我还想强调的是,沟通在合作过程中的重要性,因为许多优秀的创意都是在人与人的头脑风暴中产生。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次合作更像是一次灵魂的碰撞,而《Crafted World匠艺天地》展亦是一场愉快的合作之旅。

此次与LOEWE的合作为OMA/AMO带来了哪些新的启发?

Ellen van Loon:我认为LOEWE的作品中夹杂着一丝讽刺感与好奇心。无论是19世纪的传统皮革工艺、毕加索的陶瓷创作,还是吉卜力工作室的经典日本动漫,所有精心甄选的展品都让我们获得了全新的感受。时尚不设限,建筑亦是如此。在参观的过程中,你会在一个纯白的简洁空间中看到一个完整的服装系列,它们的前卫轮廓与雕塑线条与空间秩序和建筑结构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虽然我很早就知道LOEWE这个品牌,但当我们与LOEWE展开合作时,我们才真正认识了他们是谁。我感觉建筑与时尚,又或者说OMA/AMO与LOEWE之间的关系比我之前想象的要亲密得多。

《Crafted World:匠艺天地》展览现场,“时尚不设限”章节。Marco Cappelletti,courtesy OMA and LOEWE

包括《Crafted World匠艺天地》在内,你已参与策划过多场与时尚相关的展览,是否特别偏爱时尚产业?

Ellen van Loon:不能说我偏爱时尚,这就是我工作的一部分。除了策划时尚展外,我也会花很多精力去设计办公、住宅、法院等不同类型的功能型建筑。我始终认为一个人不能只专注于一件事情,因为在与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业主沟通的过程中,你可以感受许多未知事物带来的快乐,同时也会丰富我们的设计生命。

AMO为宝格丽设计2021年夏季珠宝秀的展场与宣传视频,项目由Ellen van Loon和Giulio Margheri负责。本次珠宝秀体现出对尺度和时间的精心把控,使精美的珠宝与辉煌的城市建筑相映成趣。@AMO

2008年,Fondazione Prada 买下一间拥有百年历史的酿酒厂房,并找来 OMA 建筑师事务所翻新重整,历时七年打造出一座占地一万九千平方公尺的复合艺文聚落。Bas Princen

长久以来,人们都认同这样一种观点:建筑,是一种跨越时空,连接古今的永恒的语言。建筑师们也都将“永恒性”设定为自己设计生涯追求的重要目标。然而,在2000年普利兹克奖的颁奖礼上,库哈斯却激愤地说:“我们仍沉浸在砂浆的死海中。如果我们不能将我们自身从‘永恒’中解放出来,转而思考更急迫、更当下的新问题,建筑学不会持续到2050年。”在另一张业界广为流传的照片上,面容严肃的库哈斯手举一张白纸,上面赫然写着:Architecture is too slow(建筑太缓慢了)。建筑真的可以撕去“永恒”的标签,变成一种“即兴”的事物吗?

由OMA / Ellen van Loon设计的 Aviva Studios已经竣工。这个多功能文化场馆是一年两度的曼彻斯特国际艺术节(MIF)背后的组织机构–“国际工厂”(Factory International)的永久驻地。 Marco Cappelletti

展览/演出空间是即时性的,建筑追求永恒性,你如何理解即时与永恒?

Ellen van Loon:社会变化如此之快,我们已经不能像80年代那样去思考建筑。我或许不会用“慢”来形容建筑的创造过程,而会选择“狭隘”一词。在过去,大部分建筑师都把“永恒性”视为终身追求的目标,但这一观念早已过时。不光从建筑师的立场,从社会的角度看,拥有韧性,可以改变的建筑会更加环保,也更具有趣味性。我说的改变不是拆除与重建,而是调整与改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重新审视那些完成于20年前的建筑,试图去改变某些空间元素,使之适应当下需求的原因所在。

在中国,人们大多从CCTV总部大楼开始关注OMA,关注它的大胆风格与“疯狂”。然而,发生于2020年的一场命名为“乡村,未来”的展览,却让人意外感受到这个以“大都会”命名的建筑事务所从“疯狂”到“根本”的回归。剧情的反转源于库哈斯十多年前个人研究兴趣的变化,他感知到“城市之外的地区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并对完全城市化提出了质疑。在其重新发掘乡村作为人类生存和重新安居之地的可能性时,中国也成为其乡村调研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中国城市环境的变化在CCTV总部大楼的凝视下同样日新月异。再一次来到中国,共同设计了这座奇迹建筑的Ellen van Loon是否也会把目光望向乡村呢?

CCTV总部大楼。Iwan Baan

作为CCTV大楼的设计参与者,在今天的城市语境下,你还会以同样的方式设计CCTV大楼吗?

Ellen van Loon:我们把CCTV大楼项目视为OMA在亚洲的首演,尽管在那之前我们已经在日本和韩国做过一些项目。我仍然清晰地记得,当我2006年第一次踏上中国土地时,感受到中西方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反差,那种冲击感至今仍会回荡在我的记忆中。当时,中国的城市语境仍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因而在构想CCTV大楼时,我们为之构思了一个开放式语言,希望这栋建筑拥有一种向公众敞开怀抱的姿态。如果是放在当下,我或许不会选择同样的设计语言,因为这里的城市环境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台北表演艺术中心(Taipei Performing Arts Center)Chris Stowers

你如何看待库哈斯策划的“乡村:世界的未来”展览?你认为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理想蓝图是什么?

Ellen van Loon:这个展览十分有趣,但我本人并未参与其中。现代城市的诞生与工业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后疫情的思考,人们的工作模式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尤其是面对全球变暖加剧,城市过度拥挤等问题,一些人或许会选择重返乡村。我觉得,保持城市与乡村的平衡发展,也许是人类未来的出路。

能否分享一下OMA在中国的未来计划?

Ellen van Loon:我们非常热爱中国,也在香港设立了办事处。目前,有些项目正处于收尾阶段,期待作品完成时与大家分享。

网友评论
发现好物 查看更多好物
推荐案例 查看更多案例
IDEAT理想家
小程序 小程序
小程序
小程序二维码
打开小程序
随时随地都可以看~
写评论 写评论
写评论
分享 分享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