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出过很多美貌的面料, 制作过很多漂亮的家居产品, 凯西是一位活在当代的 真正的「织女」—— 一位少见的面料设计师。 年少时赴英求学, 学习鲜为人知的梭织专业。 毕业后进入JNBY, 成为办公楼里 仅此一位的“织布女工”, 而后主导搭建出 新锐家居品牌JNBYHOME。 凯西戏称, 她与织布好像是“先婚后爱”。 然而这样鲜为人知的职业, 却成为服饰与家居行业 一股最新鲜的动力。 就好像“顶级的帆船选手 都是不会游泳的”一般道理, 虽然身为家的创造者, 凯西却并没有太多时间去生活, 她更习惯于“把工作方式当生活方式”。
职住一体的家里, 织布机与各色布料纱线 才是最显眼的主角。 上楼工作,下楼织布, 面料的经纬之间 也是她的小小世界。
林凯西,织女,面料艺术家,生活方式品牌设计师及品牌人。自幼热衷于材料和织物,其纤维艺术作品擅于发现材质本身的肌理和质感,结合东方审美和可持续理念,探索作品的功能进阶。从英国伦敦艺术大学纺织品专业学成归来后成为了一名专业“织女”设计师,而后升级成品牌人,负责生活方式品牌JNBYHOME初创阶段品牌搭建及产品主设。目前作为一位“织女老板”,在艺术与商业之间多面切换。
凯西于英国伦敦艺术大学毕业时的作品系列《Unraveled Memory》
万一的万一,织女是一位可以生活在现代的仙女,她会住进一个什么样的屋子? 充满想象力的问题,听起来很适合在七夕节布置给小学生,好过让他们一遍遍传颂那个价值观不再适宜当下的故事。不过一个新的问题是,当高度发达的纺织工业接管了她的工作,除了偶尔被用以比拟赞誉工人,当代的生活状态下,似乎不再真正存在“织女”了。 也许,除了林凯西? 一位正儿八经仍在以织布为主业的女性,一位靠织布干出了一个家居品牌的女性,一位决定把织布这件事干一辈子的女性,真就正儿八经地在杭州宋城附近,“织”出了她的一个200㎡的家。
凯西家的客厅里,目光可及处的大部分软装都由她自己DIY而成。 关于这个家,一切柔软的部分都是织女的统治区。大面积软装与不同材质面料的搭配对家居氛围的调和,在这个案例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以客厅为例,硬装与格局上的性格并不突出,简单直白的地台式沙发,全靠红调丝绒质感的沙发套和绿色地毯的柔和撞色调动情绪。场面逐渐华丽,此时几朵跳跃的色块又冲出来打破局面,形状具体、质感各异的靠枕们压住了太过柔美的走向,搭配以形态相对硬朗的屏风和餐椅,进一步调和空间里各种材质的节奏。
客厅内的灯具为来自比利时家饰品牌Serax和艺术家Ann Demeulemeester的合作款,地毯是凯西在米兰淘的孤品。 DIY了全屋大部分的软装,对林凯西的家来说,其实不算需要特别强调的亮点。因为这根本就是专业对口、技术展示而已。 墙上挂的,是她十年前在伦敦读书的时候织的包包,优秀毕设;屁股底下坐的,是从她合作了好几年的布料商那直接扯来布去缝的;沙发上靠的,是她在JNBYHOME从0到1亲手开发的产品。 大概因为布料与人类的生活起居实在密切,织女的作品会出现在自己的家里也算合理,且这未尝不算是一种实用主义。但客厅的一半空间都用来摆放一台巨大的织布机,就有点夸张了。
一楼客厅里有一架巨大的织布机,凯西会在安静的下午和晚上在这里久久织布。 凯西其实很难分清自己工作和生活的边界。 作为一个「家的创造者」,她需要不断制作更多美丽的家居产品,让别人的家、别人的港湾变得更温暖和舒适。而轮到自己家,“要说实话吗,哈哈哈,虽然做了那么多年生活方式品牌,但我是一个不太有时间去生活的人”,她找补了一句,“不过我喜欢把办公空间弄得很舒服。” 于是把工作方式当生活方式的林凯西,很完美地创造了一个职住一体的家。
凯西收集的各色纱线,被顺手同书籍摆放在一起。 二楼是卧室——选择上楼,可达三楼的工作室和布料间,一间房开开会,一间房珍藏着她的绝版布料们;选择下楼,可达织布机,赤脚坐下绕好纬纱,放上织布机,用梭子来回穿,再用综板一扣,一织就是两三个小时。 织女的新时代定义(来自林凯西)——一位热爱纺织工作的劳动妇女。
三楼,凯西的工作室里,右上角的包是她的毕业作品——一只在织布机上一体成型的包,它无需经过多余的剪裁缝制。这项工艺在一些工业生产领域还存在,而在偏作品化的呈现中较少。 所以这个家的每个角落确实都很能代表林凯西,不仅是因为明面上到处放满了凯西的作品,以至于整个家几乎成为她的个展空间,更因为“我把我的个人身份,还有我的工作都带入到了这个家里面。每一层、每一间其实都是不同的时间段的我。” 她一面开玩笑,说这其实就是个工作狂的家,却硬要搞得看上去很松弛,一面又真实坦诚地用空间表达了全部的她自己:浓烈又矛盾,多样也纯粹。
凯西的织物作品,被她作为挂画装饰在楼梯间。地上的小南瓜是她从一个清仓的玻璃厂收的,当时没看清尺寸的她,一连收了48个,当事人辩解道——每个南瓜花色都不一样,都太好看了,我也不知道它有这么大。
在许多人的印象里,谈及织布,脑中浮现的画面大概率仍会是一种生产者的状态,勤勤恳恳,辛苦劳作,或者联想到大型纺织工厂,机器在工人的操作下疯狂地往外吐出大量布料——是生产的、量产的,而不是创造的、创意的。 而实际上,身为面料创作者的凯西,其工作本质更接近程序员或工程师,是为了创造出更有想象力的布料,而在经纬上作画的艺术家;是为了发现那些鲜活美丽的布料,而不断奔走的「布料猎人」。 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里,那段对时尚行业意义的描述放在今日来看依旧经典:“你觉得你穿的这件衣服是你自己选择的,以为你的选择是在时尚产业之外,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你穿的衣服实际上就是这间屋子里的人,替你选的,就是从这一堆玩意儿里。”凯西就是那个屋子里的人。
三楼,凯西布料间里的画框里是她的织布作品,这支小包是她用收集的布料DIY出来的。 理所当然地,她给最珍视的布料们留了一个独立的房间。 与那些衷情收集老物件、老邮票的屋子里充斥的气息还很不一样,或许是因为与人肌肤相亲的亲密关系,又或许是制造过程中不可避免要耗费太多实打实的手作精力,布料带来的氛围似乎总是情感充沛的。
凯西觉得这件桌子很像放置老式缝纫机会用到的,于是便把它陈设在布料间。 柜子里留有当年凯西和团队伙伴们为了搭建品牌而开发的各种面料卡,她在织布机上一厘米一厘米织出来的。 也陈列着当时去石家庄附近一个小村庄考察时,意外获得的一批门幅相当窄的手工布,都是由村里的姐姐阿姨奶奶们在自己的院子里,自己织自己染出来的。 还有一叠也许不会再被生产的和服面料,去年9月份,凯西从日本把它们买回来,中途因为海关的原因又被寄了回去。得知此事,她当即买了一张最快的机票飞去京都,冲进邮局把那箱布料生扛了回去。 邮局的工作人员很惊讶:“你是专门为了这箱面料过来的吗?”凯西回答,是的。世界上总会有一群人在意遥远的哭声,耗费自己的一生去怜惜美丽。
凯西从世界各处收集来的珍贵面料,被收藏在三楼面料间的书架里。 采访中,凯西还和我们提起有一年在清迈,因为一场突然的暴雨,她躲进一家外观上破破烂烂的小店,意外发现店铺里陈列着许多特别的手工布制品。欣喜若狂的她大买特买,买到店主老爷爷都注意到了,专门跑来问她,是不是特别喜欢布料。 就那么巧,那位店主是在清迈大学教织布的老教授,店铺的二楼就是他的手工坊,摆着好几台织布机,还有一片染纱的区域。他一直在研究织布,织到工坊里的工人都退休了,于是他盛情邀请凯西,暑期要不要来店里实习,“现在也没人帮我去染纱织布了”。
二楼卧室的地毯,是凯西在清迈的一个度假村找到的,原是一张花纹独特的彩色草席。 有一件能干一辈子的事情,真的很浪漫。创造美丽的布匹,幸运地就是其中之一。 林凯西想象过,自己七八十岁还干得动的时候,她一定还会坐在织布机前。扎扎实实干一小时,就一定会扎扎实实织出那么长的一块布,可以一直踏实地创作出真实的东西,这令人感到安心。
凯西特别喜欢坐在地上,因而也给二楼起居室里留了一片打坐区。地毯来自一个米兰的工坊,他们专门回收旧地毯,清理干净后再对外出售。墙上的织毯来自柏林艺术家组合bless,用布料还原了他们在工作室里办公的真实场景。放花瓶的树脂椅子是加埃塔诺·佩谢的艺术作品,每一把都是世上独一无二的颜色。 其实不仅是布料,林凯西家里稀奇古怪的小玩意儿,大概还够我们挖个三年的。 从一只兔子样子的关节纸偶,到一套英国骨瓷Shelly 60年代就停产的八边形杯,从各种形状的咖啡器皿,到掌纹算命古书,她把它们统称为“小鸡肋”,翻译一下——美丽有趣但不知道用来做什么的东西们。 而装载它们的数个小柜子,又被命名为林凯西的“珍奇柜”,再翻译一下——量变引起质变,她很骄傲地成为了“小鸡肋”收藏家。
林凯西的两个珍奇柜,分别位于玄关和客厅。 “美丽,但有什么用呢?”是一句庸俗的质疑,而凯西选择用一段记忆作答。 她有一只绿色纯手绘的杯子,在伦敦的市集上收的。买回来那天,她往里面放了一个冰激凌球,用极其慢地速度吃它,等球一点一点融化,杯子里的手绘花纹逐渐显露出来,“那一刻你就会想,怎么世上有人能做出这么漂亮的东西”,于是你感到幸福,也理解了情趣之于生活的调剂。 我们生来或许没那么幸运,甚至不幸,多数平淡,但总有一些小角落,会让你在一瞬间里,真心地爱着生活。
织女确实算是一份很理想的工作,沉浸创作,靠近生产,容易获得意义,相对纯粹,还能干一辈子。 不过当凯西回想起自己的这一路,从最开始义无反顾跑到英国,选了个只有二十来个人的梭织专业学习;到加入JNBY,将织物创作与商业结合;再到牵头成立家居品牌JNBYHOME,身份从单纯的织女变为品牌的搭建者;以及现在,恢复“自由人“身份,同时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一边继续织布创作,一边继续为更多品牌出谋划策。 “对于织布,我好像是先婚后爱了。”
三楼,凯西的工作室墙上挂的是她的面料设计作品和一些灵感导图。 学生时期的林凯西,对织布与其说是爱,不如说,是青年天然就容易被鲜少人驾驭的事情所吸引。 在染织的大专业下,选梭织开发这个细分领域的人尤其少,学校一年也就收十几二十个人,分数线还很高,要求学生兼备艺术训练成果与强逻辑思维,既能掌握平面,也要了解材料。“我们也是要画图的”,设计图纸,运用织布机,然后去开发出更丰富的布料和有突破性的织布技术。 彼时的凯西不那么了解,但她太喜欢挑战。也是从那一刻开始,织布开始成为她认知世界,理解生活的一种独特角度。
二楼起居室有一处独立的衣帽间,凯西喜欢复杂又鲜艳华美的衣服首饰们。 毕业回国以后,还是行业新人的凯西机缘巧合下进入了JNBY,并年纪轻轻就在公司里拥有了自己的一间专属小黑屋。 那是一个临时为她腾挪出来的小办公室,放着一台专门给她使用的大织布机。她知道这台机器有多昂贵,也开始意识到,国内正在出现一些非常重视原创面料开发的有远见的品牌,而她正在这个进程之中。
一楼的卫生间,洗手池台面为天然大理石。绿植、草绿球型花瓶、青色肥皂形成富有层次的呼应。 那时,公司里有一整个部门与凯西一起在做原创面料开发。大家会去各种展会淘货,会考察国内外的各种工厂,“我们就像一个漏斗一样”,接收许多世界各地不同的特殊面料,经过筛选以后,供给设计师的创作,还会专门为商业品牌去跟工厂定制一些面料。 最终,这群布料猎人们的“猎物”,在经过漫长的选择、设计与生产后,就会出现在各种设计师品牌和家居品牌的门店里,以服饰、靠枕、毯子等等形态出现,成为新的流行和潮流趋势。
楼梯转角的墙上,挂的同样是凯西的面料设计作品。 再后来,凯西接手了搭建JNBYHOME的重要工作,从0开始做一个家居品牌,手把手地把自己设计的布料变为真实的产品。她开始更频繁地跑厂,与工厂斗智斗勇。 因为要开发的定制花型和结构总是很复杂,她收到不少来自工厂的抱怨。凯西理解他们,这些东西可能是他们在职业生涯当中从未接触过的,尤其对国内,大家以往更擅长生产大批量的行货。 刚开始,凯西总是一边求着厂家试试看,一边给他们打着鸡血,“我们的工厂绝对可以跟意大利的工厂一样厉害!”结果话说久了,就成真了。 多年下来,与凯西合作的工厂们开发能力渐渐提升,逐渐能做更多精细化的面料定制,因而也获得了更多来源的客户,甚至还会反向催更凯西和她的团队:“你再开发点东西呗,让我们设计师也学习学习。”
一楼开放式的餐厨区域,凯西为定制红色餐椅椅面选用了Kvadrat的一款经典面料。 在品牌里的那些年,凯西也做过不少新思路的尝试,比如重新利用不同年代的库存布料,拼接设计后重新缝制成可售卖的可持续地毯产品。 如同珍视那些绝版的美丽手工布,凯西对仓库里那些原本被用来做大衣的好布料,一卷的价值甚至上万的布料一样抱有别样的感情。让它们没有用武之地地堆成一个小山头,实在非常可惜。 这张拼接地毯意外得受欢迎,凯西后来算了一笔账,光自己带领的这个小品牌,就用掉了一万多米的库存布料。在环保的世界大趋势下,服饰行业确实不是一个能容易喊出如此口号的行业,但凯西和伙伴们用自己的创作还是做出了一点了不起的小努力。
前段时间搬家,凯西的朋友送来一瓶巨大无比的红酒,凯西把它摆在院子里,开玩笑说她春天埋下一瓶小红酒,现在就种酒得酒了。 10年里,织布带领凯西经历了很多人很多事,逛过世界的很多角落,指引她参与了新品牌的诞生,并让她最终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和擅长的东西。 不久之前,凯西决定跳出她经历了十年的有计划性的工作环境。她搬进职住一体的新家,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还给工作室起了一个很吉利的名字——禄屋。禄屋,Loom Room,Loom就是织布机,她的工作室就是一个“放织布机的房间”。一如那个梦想开始的小黑屋——年轻的女孩还没有留起长发,会把酒瓶藏进线筒当中,在大楼的小小角落,独自做着织女般的浪漫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