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家具退居幕后,装置是否成为主角?

IDEAT理想家
时间:2024-04-25 16:00:07 来源:专栏

大型设计与装置的用意,是否仅仅是为了哗众取宠并成为“网红”?抑或是借由高度的“打卡指数”,才能衬托出设计(特别是家具)的初衷与目的?不管是在同一联展中,还是不约而同地选择同一风格与主题,装置都如预告片般起到了“剧透”的作用。这考验着策展设计师的叙事能力,以及是否能让观者“一看就懂”。

这个问题困扰着我们,借由米兰设计周,我们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详细的剖析与解读。

从开场到收尾

Harry Thaler vs Junya Ishigami

这些展品都是由3D打印完成的座椅。©Crystal

去年,由Objects of Common Interest 为ALCOVA设计的户外喷泉装置“回声”(ΕCHOES) 成为了该联展,乃至整个米兰设计周中的“打卡”热点。今年,该团队也同样采用了充气设计,但并没有得到如去年般的狂热关注。这一“风头”被室内的装饰盖过:在主要大厅展出的由 Harry Thaler 工作室设计的“印刷自然”(Printed Nature)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

展览中那些宛如电影《沙丘》般的场景,在形态和曲线上都符合当下流行趋势:比如从沙堆中冒出的沙发、餐桌,甚至是“街灯”……然而,在触摸它们时,人们会发现其质感并非是由填充物构成的柔软,而是完全相反的坚硬。这些展品都是由3D打印完成的:3D Additive Tectonics公司的econitWood??科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打印的原材料是收集来的木屑,极具可持续性。

Harry Thaler 所呈现的“印刷自然”(Printed Nature)展览。©Crystal

3D 打印的家具在古老建筑中形成对比。

谈到空间布局,ALCOVA今年的选址之一Villa Bagatti Valsecchi比起过去的军营或屠宰场,显得恰到好处:这里的展厅数量不会浩大无比到让访客对观展过程感到迷失和焦虑。虽然未被充分地利用,但Villa Bagatti Valsecchi的户外空间确实为更多装置提供了展示以及休闲区域。

石上纯也 x MANIERA艺廊全新家具系列,在ALCOVA展览现场。©Crystal

不过真正符合“特定场地装置”概念的设计非建筑师石上纯也(Junya Ishigami)莫属。他与MANIERA艺廊合作推出的新家具系列被隐秘地安置在了老建筑后方“丛林”一角的地库——过去,这个地库曾被当作老宅的“冰箱”。只有追随纤细LED灯具的指引,观众们才可以沿狭窄蜿蜒的步道探寻入口,并漫步至底部。四周放置的家具在幽暗与绿意的衬托下不禁让人联想到宫崎骏的电影场景。

上图:极简感的家具系列使用的材料有不锈钢、皮革、藤条、玻璃和木材。

下图:©Jeroen Verrecht

那些熟悉石上纯也作品的人会很快意识到,这系列家具首次出现在Maison Owl这栋兼具法国餐馆和私人住宅属性的建筑内。比起厚重更爱轻盈、比起坚硬更爱脆弱,石上纯也的整个系列涵盖从餐椅、摇椅、日式座椅(Zaisu,亦即有背无腿的日式椅子)到工作室桌、餐桌、玻璃桌以及两个隔板和七盏灯,这些设计都与建筑的形态进行了呼应与对比。该系列虽产自艺廊,但不会以限量方式发行,其目的是希望让更多设计爱好者能从网站上和世界各地的小家具店中购买到这些产品。

Maison Owl ,©YASHIRO PHOTO OFFICE

从极简到空灵

David Lynch vs Dzek

极简主义可谓是近现代意大利设计的本质之一,但将它们应用于装置后,反而让人体会到些许日式禅意。在人潮不断与持FOMO(错失恐惧症,Fear of missing out,简称FOMO,也称社群恐慌症。是指由自己的不在场所产生的不安与持续性焦虑。——编者注)的观展心态下,极简主义的装置能否达到让人心情宁静的初衷?

David Lynch 开始设计起“室内装潢”?唯有进入这装置答案才能揭晓。

从其名“lnteriors by David Lynch. A Thinking Room”出发,这个在米兰国际家具展主会场的装置策划一开始就容易让人产生错觉,难道大卫·林奇这位著名的超现实主义电影导演和制片人竟跨界设计起“室内装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走进厚重的红色帷幕和幽暗的黑色长廊后,观者面对的是一个宛如存在于未来的“王座”,这不由得又让人想起《沙丘》的场面。这舒适的座席边上充斥着各类书写工具,其目的也极为简单:在此,人们可以书写、绘画或涂鸦任何想法。当这个“思想室”被象征为门时,观众就可以沉浸在其中,甚至如大卫·林奇本身所盼望的那样——找到快乐。

舒适的“王座”其实是个让人静心、抒发情感的地方。

材料公司 Dzek 的装置也有着同样引人遐思的“空”之灵感。在“白立方”的空间里,一个好似“通往天堂的阶梯”般的设计显得尤具代表性,不禁让人联想到韩国艺术家徐道获的《阶梯 III》。但比起后者的通透感,Dzek 的这套阶梯装置在来自巴塞罗那的建筑事务所Arquitectura-G的手里变得相当具有结构性。其“葫芦里卖的药”则是一种极为可持续的材料:亚麻。走近一看,人们会发现阶梯的建材都是四四方方的瓷砖。确切地说,是以亚麻制成的再生油毡(Linoleum)砖,这是设计师 Christien Meindertsma 研究的成果。

上图:高达两层楼的“阶梯”设计,不禁让人想起韩国艺术家徐道获的作品。

下图:过去 16 年里,亚麻一直是 Christien 实践的核心,她对油毡系统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从材料供应链到生产方法。

“大规模生产的现代油毡是可持续材料创新的证明,它由98%的天然原材料组成,其中71%可以被快速再生或回收,”她为我们解释道,“尽管有着这些令人钦佩的指标,但油毡仍然被忽视,因为其廉价、以石油为基础的仿制品黑胶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并不是很好。由于这两种材料通常被误解为类似物,因此当油毡被塑造成大理石、花岗岩、木材甚至混凝土等材料的仿真品时,需要重新设计它们的纹理。”Christien 最终提出的 Flaxwood 材料就摆脱了人造的美感,呈现出了更诚实的视觉性。

从巨型到神奇

Lasvit vs Alessi

如何让装置变得巨大,且不会带来压迫感?捷克共和国玻璃品牌Lasvit的“再/创造”(Re/Creation)装置和意大利品牌 Alessi 的“神话造就信仰”(Myth Makes Belief)策划展对此提供了很好的回答。他们分别在城中的古老建筑里展现了大型装置的不同设计手法。前者以“玻璃拱门”的静奢感令人惊叹;后者则是通过“破壳龙蛋”一展童趣。在填满中庭空间的同时,这些装置也都保留了门廊的“空隙”,宛如等待一场舞台剧开场般充满了张力。

上、中图:“再/创造”装置重新定义了玻璃与建筑之间的关系。

下图:装置的目的是展现出熔融玻璃的可能性。

在Lasvit品牌艺术总监 Maxim Velcovsky 的设计下,装置在 Palazzo Isimbardi 中建立了一个可以让思想自由漫步的空间。装置建立的初衷是为了展示新技术:熔融玻璃(Fused Glass)。设计师称:“这类玻璃的本质是具有流动性的优雅。它可以松弛、展开并形成其他的形状。”欧洲最大的玻璃窑炉让这个装置可以凭借巨大的形态出现在人们眼前,这在展示该工厂实力的同时,也揭示了熔炉玻璃在尺寸和可变性方面的能力。此外,这个装置在满足严格精度要求的同时,也体现出非凡的创造力。

上图:Alessi 的“龙蛋”喷泉,借鉴了品牌创办之地的传说而起。

下图:Alessi 装置的门廊内,还另外有叙说这神话与传说起源的彩色玻璃雕塑。

Alessi的装置则在洛杉矶公司 PlayLab, Inc. 和平面设计工作室 Studio Temp 的携手创作下,将18世纪的Palazzo Borromeo D'Adda 中庭化为即将上演神话的舞台——巨蛋出现裂缝,龙的双腿和尾巴破壳而出,“羊水”则如喷泉般流入湖泊中——这看似快要孵化的龙蛋是设计师对 Alessi 品牌本身创造力的可视化。该品牌源自于奥尔塔湖(Lake Orta)地区,因此该设计旨在对湖上岛屿的古老传说主角致敬。当然,喷泉的新锐想象也带出了经典的建筑元素,与周围优雅的新古典主义柱廊建立了有机的联系。?

诚如 PlayLab, Inc. 的创作者所言:“我们认为,要打造出具有影响力的设计,你需要相信难以置信的事情。”?

从极繁到星宇

Designblok Cosmos

“极繁”这一设计风格见仁见智。但从观展的角度来看,过于繁杂和绚丽的设计,总是会有“叫座不叫好”的嫌疑,尤其是当这种装置坐落在数年间已被大众忽略的托尔托纳区域时。然而,米兰设计周总是会有“不按常理出牌”的时刻,来自布拉格设计节所策划的“Designblok Cosmos”就是今年的最佳例子。

这是一个名为“星宇”的建筑(实际上它是一台六轮驱动卡车),外表被裹上银色反光流苏,既有复古的“迪斯科”风情又有种未来感。登上其 65 平方米的展示空间后,访客会被四面八方的镜面设计包围,不禁让人联想到草间弥生的《无限镜屋》。音乐骤然响起,接踵而至的是绚烂的光影秀,访客甚至来不及拿出手机进行拍摄:人们仿佛置身于浩瀚的宇宙中,玻璃制品如同星光般闪闪发亮,还有些呈现出耀眼的荧光黄与绿,好似活生生的外星生物……这些装置实际上是十位来自不同时期的当代捷克设计师所制作的原创玻璃作品。

上图:“星宇”的主题乃为了庆祝 Designblok 过去 25 年的发展。©Vaclav Jirasek

下图:展览空间的镜面设计,共采用了 170 块无铅水性涂层镜子组成。©Vaclav Jirasek

其中,Jan Plechá? 的“深渊”(Abyss)花瓶的设计灵感取材于从海洋深处升向海面的气泡。设计师说:“在深渊花瓶中,我们可以感受巨大的压力和冥想的轻盈之间产生的张力。这让人感到一种有机形状的核心与尖锐切割、近乎野蛮的外部边缘之间的对比。花瓶的内核是由玻璃吹制者的一呼一吸所构成的,因此每件作品都独一无二。”

而由 DECHEM studio 设计,乍一看好似“意大利面条”的“天文超星系团”(Astronomic Supercluster)被设计师通过模具打造出了特定的表面纹理。它的有机结构与透明玻璃相结合,产生了非常有趣的光学效果。

“星宇”所探讨的反射和无限主题,反映出人类的灵感其实也如宇宙般充满着奥秘。“极繁”的设计也因此拥有了意义。

上图:Jan Plechá? 设计的“深渊”(Abyss)花瓶。©Vaclav Jirasek

下图:DECHEM studio 设计的“天文超星系团”

(Astronomic Supercluster)吊灯。

网友评论
发现好物 查看更多好物
推荐案例 查看更多案例
IDEAT理想家
小程序 小程序
小程序
小程序二维码
打开小程序
随时随地都可以看~
写评论 写评论
写评论
分享 分享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