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D郑中设计的30年,一起领悟设计的“共融·共生”

IDEAT理想家
时间:2024-04-28 11:09:07 来源:专栏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我们的城市历经了前所未有的更新与巨变。中国的设计力量从曾经的遥望国际逐渐迈向全球设计舞台的中心。CCD郑中设计(Cheng Chung Design)便是其中一员。成立至今,历经三十年峥嵘岁月,从最初的一间小工作室,到现在成为全球第一的酒店室内设计品牌,CCD已然站在世界舞台,树立中国设计的标杆。

2024年,CCD走过第三十载春秋。我们在这个特别的时间点,邀请CCD郑中设计作为本期的客座主编,以“共融·共生”为主题:思辨东方意蕴与西方文化的交;设计、艺术与科技的多维链接;地域特色与国际视野的兼容并蓄;自然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和谐共生;传统、当下与未来的时空交织……

郑忠 Joe Cheng/CCD郑中设计创始人(右);胡伟坚 Ken Hu/CCD郑中设计总裁兼管理合伙人(左)。

CCD郑中设计(Cheng Chung Design)创始人郑忠与总裁、管理合伙人胡伟坚是设计界有名的“黄金拍档”。作为曾经就读于华南理工、彼此了解的老同学,一位时尚敏锐,一位内敛谦和。30年的时间里,两人在设计、管理公司、辗转于各个国家和项目中度过。他们有着共同的设计理想、创业愿景;同时,各自的职业境遇与设计思考,又谱写成两条不同视角的叙事线,在CCD三十年的发展中,不断交织、延伸,凝结成夯实而深远的精神引领与文化内核。

正如郑忠所说:“共融·共生是我们始终坚持的信条。”在与CCD的对话中,我们也期待洞见一幅中国人居环境发展、城市更新迭代、生活方式点滴改变的鸿篇画卷。

曾求学于广州美术学院和华南理工大学,在境外五星级酒店涌入中国的20世纪90年代,放弃广东美院的教职,南下创立了CCD香港郑中设计事务所。自创立至今,CCD先后为10多个国际酒店管理集团、20多个国际品牌、100多家豪华酒店成功提供了室内设计及顾问服务,并参与到一些国际品牌的设计标准制定行列。

Q&A

郑忠 Joe Cheng

CCD郑中设计(Cheng Chung Design)创始人

Q:

回顾创业之初,CCD在一种怎样的市场环境中起步?

Joe Cheng:

三十年前,国际酒店品牌名库中几乎没有中国设计师的名字。我们从最初的被拒绝,到被逐步接受、认可,到主导项目的建设,再到如今参与部分国际酒店品牌设计标准的制定,这个过程真的是一步一个脚印,靠着点滴的积累和无数细节的推敲把控,把CCD的品牌形象树立起来。

成都木棉花酒店。

Q:

如何看待过去三十年中国设计力量的成长?

Joe Cheng:

这30年间,中国的变化很大,强大的经济动能和市场需求为设计师创造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可以说亲历并见证了中国设计师一步步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相比较过去,如今中国设计师具有更强的主导性和话语权。伴随着越来越多的优秀设计作品在国际上荣获大奖,一直以西方为主导的设计行业发展格局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来自东方的设计美学、设计思考也在实践中逐步走向成熟。

CCD成长于大湾区,可以说深圳的飞速发展让我们受益良多。因此我常常说,CCD特别感谢这座城市,感谢过去中国发展的几十年,我们很幸运能成为这股浪潮中的一员,跟随着时代,共同成长。

成都木棉花酒店。

Q:

结合CCD旗下子品牌的孵化和发展,谈谈您对于当下家居、艺术领域年轻消费者的观察?

Joe Cheng:

我们现在有30多个工作室(Studio),每一个都独具特色,有自己的名字和定位,在被市场逐渐接纳后成为独立的品牌。比如:源自于我们买手店的生活方式品牌“COSMO CROSS可室生活”;服务于全球豪华物业的艺术顾问机构“WOWU無物艺术”;为企业超级总部、产业园区、综合体及商业中心提供全产业链解决方案的“UCD聚城设计”;我们所孵化的数字化设计管理、办公平台“RARITAG犀照科技”。

当下年轻消费者对生活方式的理解和践行越来越开放,更加注重生活的体验感和品质感。有一个比较明显的趋势是,很多海归、年轻的“企二代”会来找CCD为他们设计。我经常会跟他们坐下来聊一聊,彼此交流各自的想法,让自己保有年轻的心态,我也时刻洞察年轻一代的生活方式,关注年轻人的热门话题,收获更多的思考,为设计输入新素材、新形式、新氛围。

丽江铂尔曼。

Q:

您的女儿郑熙文留学归国后也加入了CCD团队,目前她主要参与哪些内容板块?在您看来,年轻一代的加入会带给集团哪些新的思路与见解?

Joe Cheng:

我女儿算是“企二代”的典型代表了,她看待艺术、科技、生活方式等等都有着不一样的视角与理解。犀照科技是她从美国留学后回国创办的,目的是探索室内设计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我也非常认同这种布局和做法。

这几年伴随着AI科技的爆发,CHATGPT的爆火几乎席卷了所有行业,犀照科技在摸索中创立了一个高效快捷的一站式全流程数字化平台“IDEAFUSION兆材云库”,经过我们CCD设计团队的测试使用,确实给工作效率、工作方式带来了很大的提升,目前也有将近1800家供应商入驻平台使用。

“COSMO CROSS可室生活”也是她基于海外的经历和对于未来生活方式的理解而创立的,目前与很多国际一线品牌都有跨界合作。我希望我们的产品、作品、空间都能为新一代的菁英群体带来生活的意义感、归属感和主观幸福感,带来更多生活美好的可能性。

长沙W酒店及花园艺术品。

Q:

CCD走过30年后,作为公司的掌舵人,您为公司发展的下一阶制定了哪些新的目标?谈谈在当下不同的市场环境、经济局势下,CCD的发展方向与业务重心会做出哪些新的尝试?

Joe Cheng:

今年对CCD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从客观环境上来说,之前因为疫情搁浅或者延期的项目,都会集中在今年陆续开业,比如深圳南山香格里拉酒店、上海海鸥丽晶酒店、北京前门文华东方酒店,应该都会在今年与大家见面。对于CCD来说,这是收获的一年。

深圳南山香格里拉酒店。

另一方面,从主观上来说,CCD从成立自今,走过30周年,从最初的一间小工作室,到现在成为全球第一的酒店室内设计品牌,我们与很多国际大牌、艺术家联名合作共创产品,受到了非常多的支持。在CCD成立第30周年之际,我们希望与大家一起分享我们的成长、我们的感恩、我们的喜悦,因而我们将在米兰、北京、上海、深圳等全球多地,举办为庆贺30周年而打造的系列活动。目前可以分享的是,2024年4月18日晚上我们将在意大利米兰四季酒店举行以“星程·CCD之夜”为主题的30周年庆典鸡尾酒会及晚宴,同期,在4月16日至21日Salone del Mobile 米兰国际展期间,CCD高端生活方式品牌COSMO CROSS原创设计产品,以及CCDxSCIC、CCDxNEWFORM的联名新品也将在米兰惊喜亮相。

对于未来的计划,CCD将会进一步深耕国际市场,扩大布局全球化发展,继续开拓海外市场。接下来的一年左右时间里,我们将会陆续在东南亚、日本、新加坡、迪拜等地设立办公驻点;在高端住宅、餐饮等版块也会持续发力,与更多的品牌跨界合作,加大原创产品研发力度,为社会呈现更多上乘之作。

深圳瑞吉酒店。

Q:

您如何看待学术与商业的关系?如何在设计中找到一种平衡?

Joe Cheng:

在我看来,目前商业和学术的边界已经模糊化了,纯粹地进行学术研究是一件很难办到的事情;与之相对的,纯粹的商业在设计界也很难持续。也许在外界看来CCD是一家商业化的公司,但我们也有很浓的学术氛围,如果纯靠商业,CCD不会走到今天。

交流分享会是我们内部经常采用的形式,内容包括艺术、美食、电影、旅行、园艺等等,我们也很鼓励年轻的设计师多去国外各大展会看看,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看设计,把跨界的思维融入到设计之中,一直是我们保持创意思维、设计活力的方法。我们也会经常与宾夕法尼亚大学等常青藤知名学府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系列活动,打破传统学科的边界,促进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的融合。

佛山罗浮宫索菲特酒店。

Q:

回顾您过往的职业生涯,也曾经有过遭遇瓶颈的时刻吗?

Joe Cheng:

每天都有瓶颈(笑)。可以说,每天当我走进公司,思考品牌、设计、管理等等的各方面时,都会遇到瓶颈,因为我认为每一项工作我们都可以做得更好。但还是回到我常说的那句话:现在还在从事这份工作早已不是为了两餐了,我很庆幸,我所坚持的事业是我非常热爱的,因为热爱,我才能钻进去,也始终有前行的动力。

深圳平安金融中心。

Q&A

胡伟坚 Ken Hu

CCD郑中设计(Cheng Chung Design)管理合伙人

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系,师从建筑设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莫伯治;1993年进入Hirsch Bedner Associates洛杉矶总部并成为HBA合伙人。2008年回到国内,加入CCD团队,成为CCD总裁兼管理合伙人,与郑忠并肩,引领着CCD走向国际舞台。

Q:

作为在酒店、商业、豪宅等室内设计行业始终保持领先地位、前瞻视野的设计事务所,CCD延续至今的核心特质与品牌基因是什么?

Ken Hu:

设计语言、创意思维、细节把控……都是很重要的方面,如果抛开这些不谈,CCD很独特、也很宝贵的“性格”是永远保持活力,追求完美。很多高速发展的设计公司往往很容易丢失它们原本在成长期的活力、创新性和能动性,而这恰恰是我们最看重的部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的公司架构至今仍由相对独立的几十个工作室(Studio)形式组成,即使如今到了千人的规模,我们也希望能保持学院中的灵活、创意、开放。

我与郑总是老同学,还记得刚刚回到国内发展的时候,我们一见面就是聊设计。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也始终保持在一线做设计,参与项目各个环节的讨论。对于设计和创意的执着追求是根植在CCD的基因之中的。虽然我们现在是全球酒店设计界的第一品牌,但依然会保持清醒的认知,不断地去适应新的环境和意识形态。只有这样,在面对不同的项目、生活方式和运营需求时,才会产生更贴合当下环境的设计语言和解决方案。这么多年来,我们的思路和风格是很多变的,我们有自己的设计理论和方法,但它们会根据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项目而发生改变。

云南弥勒半朵云艺术家会客厅大厅及艺术品。

Q:

CCD的酒店项目触达成都、云南、南京等各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城市和区域,团队如何通过设计去挖掘和呈现场所中的文化基因?在材料使用和语汇处理上如何因地制宜?

Ken Hu:

城市、乡村或是尺度更大的某个地区,它所形成的这种独特文脉实际上源自于生命、生长的过程,在我们看来,来自本土的蓬勃生命力是其中的根本。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设计融入这种生长,在带来新鲜血液的同时对整体的生命力起到一种提升。

每接到一个新项目时,我们都会深入当地去了解,尽量做到取材于当地,并将人文景观融入到设计之中。举一个例子,我们在云南弥勒所创作的云南弥勒美憬阁精选酒店和半朵云艺术家会客厅,室内设计采用当地红土烧制而成的红砖、水泥、黏土、瓦罐等自然质朴的材质,而所有客房的命名和创作,也都致敬了云南本地的艺术——绘画、制陶、印染、谱乐和特产珍宝,在细节处保留本土工艺的痕迹,让空间本身去讲述它们自己的故事。

云南弥勒美憬阁精选酒店。

Q:

一个酒店的空间、设计、质感对于城市来说意味着什么?与城市形象的塑造具有怎样的关联?

Ken Hu:

许多人感受一座城市的第一站会是酒店空间,独特的空间呈现和品质感,将成为城市形象塑造的绝佳名片。举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我们所设计的北京文华东方酒店,这是由老北京四合院改造而来的一个酒店空间,总共包含100多座历史保护建筑。在我们设计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四合院的原貌,包括传统的“蛮子门”。在门背后的大堂办理完入住,你将会被老北京常见的人力三轮车拉到客房,对很多没有体验过地道老北京生活的人来说,这将会是非常特别和有趣的体验。从大堂到客房的这段距离,我们在无形中重现了传统胡同文化里“串门子”的场景。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比如前段时间因电视剧《繁花》的热播而广受大家关注的上海海鸥丽晶酒店,项目原身是建于1984年的海鸥饭店,与多国领事馆毗邻,曾是“上海第一客厅”。我们在室内空间的设计中考据建筑的一砖一瓦,包括曾在1900年荣获巴黎大奖的斯图加特斯利得曼尔三角钢琴等等弥足珍贵的物件,都一并得到保留;还有即将开业的深圳南山香格里拉酒店,我们将深圳40年的发展历史、城市记忆融汇于空间设计中,传统岭南文化与国际化视野的交织下,相信这座深圳新地标将呈现出独具魅力的烟火气与文化特性。

北京前门文华东方酒店。

Q:

CCD因出色的酒店设计项目而被外界熟知,但据我们观察,近年来CCD在豪宅、企业总部、餐饮、公共建筑、康养甚至是艺术、数字化等领域也在进行积极的探索,这是否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在这些领域中延续CCD的设计基因?

Ken Hu:

酒店是一个小社会,对我们来说,设计酒店也是在设计和安排一种生活。在我看来未来的生活和空间都是无界的,因此CCD的发展方向也将不受空间类别、服务范畴的限制,我们将过去在酒店设计中所积累的丰富经验、设计理念进行转化、延伸,应用于其他空间的设计中,从建筑、室内到机电、灯光、标识、软装、艺术品,建立更完善的一体化服务。

南京苏宁钟山国际高尔夫酒店。

网友评论
发现好物 查看更多好物
推荐案例 查看更多案例
IDEAT理想家
小程序 小程序
小程序
小程序二维码
打开小程序
随时随地都可以看~
写评论 写评论
写评论
分享 分享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