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新声 | 杨旭 郭丹青:松弛自然的设计,源于对生活的热爱

PChouse 国内互联网家居垂直领域的权威媒体。
时间:2024-06-06 16:40:20 来源:PChouse

本期人物:杨旭 郭丹青

当大众审美意识大跨度提升、理性消费回归、Z世代在现实与网络世界逐渐成为主力、“祛魅”让人们开始剥离光环去审视每个行业新造的神、“情绪”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潮流......

时代的欲望在变,而那些在此时处于上升成长中的设计新生力量们,他们或许刚巧是时代审美导向的宠儿,或许是在精进的路上不自觉便立于一种风尚之中,皆是鲜明独特。

我们选择访谈的设计师,其实没什么标准,就是看感觉。本期我们走进一个北京的设计工作室——什作设计。这个工作室隐于一处很幽静的70年代老建筑里,创始人杨旭和郭丹青在这里不慌不忙耕耘,以期来日更大进步,将松弛感由环境至心态一以贯之,在他们的设计里,可以看到稳扎稳打下的沉着,与灵感迸发带来的惊喜,更将对于生活本身应有的舒适、松弛与趣味以独特的韵味传递出来。

生活中的杨旭与丹青

 

设计师杨旭与设计师郭丹青是生活伴侣,亦是工作搭档。

他们有着中央工艺美院附中前后桌的缘分,机缘巧合之下,他们率先在生活上实现志同道合,而后海外留学归来的丹青与清华美院本硕连读的杨旭,具有了在事业上“并肩作战”的能力,2017年他们在北京成立一家小而美的工作室,什作设计诞生。

生活之美

来自个体的独特

杨旭喜欢在周末去宝可梦卡牌店玩上一把桌游,童年时的动画IP,到现在依旧能够给自己不少灵感。生于潮汕的女生丹青,却喜欢在北京的胡同里遛弯儿,那种尺度与氛围令她着迷。

收集购买有故事内涵的物件,是杨旭和丹青在生活中最大的爱好。

在他们看来,精神上的满足甚于物质诉求,也由此单凭借名牌或流行趋势,很大概率并不能吸引到这两位设计师。物品背后的故事与制作工艺,以及它所提供的情绪价值,却是更为令他们在意的。那些有别于标准流水线产品的手工制品,手作工艺所拥有的独特性和不确定性的艺术美感让他们着迷。

工业设计系毕业的杨旭平时也会设计一些家具。公牛椅——灵感来源于毕加索《公牛》,将平面艺术品转译为可触碰的艺术家具。椅子为铝制,手工锻造打磨的方式让每把椅子都独一无二。

杨旭为工作室设计的休闲桌椅

 

由内而生的松弛自在

两人会约定每个季度进行一次目的地旅行,这同时带来精神满足和创作启发的旅行,是郭丹青和杨旭认为最理想的休闲方式。

丹青提出计划,杨旭则愿意跟随。他们倾向选择高品质的酒店作为旅行途中的居住场所,既能放松身心,又能通过观察和学习酒店的设计、制作工艺与服务来获取灵感。通过探索世界,从生活中汲取设计灵感,同时也享受生活带来的乐趣。

杨旭与丹青旅行所摄

当下的年轻人不再将样板精装作为装修模板,而开始多元风格的融合,他们相信家是自我性格喜好的一面镜子,是全然包容个人特色的环境,松弛与舒适成为他们所追求的最终目的。以温暖治愈的家居环境,匹配自己内心的节奏,以对生活的热爱,设计出一个个具有人情味的作品。

《屿》广东

 

对话杨旭/郭丹青

设计师最应该具备的特质都有哪些?

杨旭:首先设计师得有宏观把控,还要微观细节把控,就是既可以做一个大体规划,又能深入每一个细节。我们俩当中,我觉得我更倾向于做宏观的概念,然后丹青能把所有东西去落实到里边,所以我们俩搭配起来特别舒服。

其次我觉得就是严谨与松弛,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想得非常明白。做设计不是搞艺术嘛,艺术可以表达自己想法,但设计其实也是为别人服务,那么要考虑的东西就很多。但也不能完完全全顺从,这个东西可能就变得没有自己的风格了,要有引领和启发,所以松弛和严谨的选择性出现,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第三个就是学习能力与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现在时代发展太快了,如果没有及时去更新,知识网就很容易被淘汰。

还要保持一个年轻的心态与丰富的阅历,设计师阅历还是比较重要的,但也不要因此变得很古板或者浮躁,一直保持心态的平衡吧。

做设计师这些年,接到的设计项目数量上,还有业主的群体画像上,是否发生一些变化?

杨旭:去年十月摸索着经营自媒体平台,也获得了一些客源,但目前还是熟人介绍的项目居多,朋友的朋友,这种关系的客户,粘性会很高,信任度也会很高,同时前期的沟通成本又是大大降低的。在接到的项目里,我们发现业主人群越来越年轻化,大部分业主有海外生活或工作经验,不管是商业项目还是说私宅项目。

因为大家都有相似的生活方式或愿景,项目也更容易促成。这些有着海外留学或生活经验的业主,对于设计有着自己独特的诉求和偏好,对空间的开放性和灵活度有很高的要求,更加注重个性化和舒适性,而不是传统的审美和功能性的平衡。

《优雅共振》北京

分享一下最近在做的设计项目。

郭丹青:现在做一个宜兴那边的会所,业主也是有海外生活经历,他们希望把酒楼的顶层建成一个私人会所空间,需要融入一些中国的文化元素,像当地紫砂壶、茶文化的展示和陈列,还有一些澳洲生活美学和生活方式的展示。

往常我们做设计除了考虑业主本身诉求,还要考虑大环境需求,不能设计出让人看不懂的空间,这个度得把控好。但这个项目的业主并不是太在乎这些,它更希望呈现出的东西是他自己想要的,更希望通过场景表达自己。

我们慢慢发现,其实很多业主也想通过空间去展示他们自己的身份和标签。

进行中的项目(效果图)

怎么看设计的潮流趋势。

郭丹青:潮流趋势就像课文里说的,它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一个过程,是多数人在特定的时间段的审美需求。流行的现代、法式、奶油风变成了一种元素或造型,然后再通过我们设计师对当下风格的理解,去做创意的呈现。这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也可能会碰出一些新的东西,混搭风等等,如果更多的人觉得很不错的时候,它会慢慢也会变成另外一种风格。

怎么看网红设计。

杨旭:对网红设计我是能充分理解的,因为网红设计它是快消费时代的一种需求和设计的产物,它本身也是一种抓人眼球的风格。设计的本质就是解决问题,网红设计它解决了当下的问题。虽然人们说网红设计很快就过时,但是它就是适应了这个阶段的需求,然后出现被广泛应用,在这个过程中也完成了一种风格。

郭丹青:网红设计它也可以算在潮流趋势中的一种,只不过它的生命力没有那么强。如今业主们不再单一追求网红设计,而是寻求更加独特和有深度的设计方案。这两年的网红设计进入到另一个阶段,一些客户他们会换一个措辞说一定不要网红,其实这个点还挺有意思。我个人觉得不管是所谓的空间网红设计,产品网红设计,它就是一种刺激消费的手段。

在设计中您更关注的是哪些东西?

郭丹青:我其实是比较关注业主本身的生活方式,因为做设计就像在为房子做衣服,得充分了解生活方式之后,才能是适合的,与空间融为一体的。我们特别希望做完一个项目后,不用教业主怎么使用空间,而是去他们家回访时,你发现他们按照你起初的设计构想在生活着。

在设计之初我们就对他们的生活与生活方式进行了比较深入地挖掘,我们会非常直接地沟通,多数业主其实是朋友介绍,所以戒备心会比较少。通过朋友和他自身的描述,知道他是一种什么生活方式,也更快了解他的生活状态。

杨旭:我还是希望作品能更接地气一点,但是这个接地气不是说大众化的那种,而是说针对每一位客户的需求,做出最贴合他们的功能设计。

当下的生活方式,有没有哪些是很具有时代特色的,您又是从哪些方面感受体验到这种变化的?认为影响您未来生活方式的因素是什么?

郭丹青:现在就是我们生活和工作其实是在一起的,一天24小时都要处理工作,那生活其实就被占据了。我觉得如果当你能够处理好工作和生活的两个边界的话,其实就获得了高质量生活,另外不能忽视的就是健康的身体。在这个多元的生活方式、文化体系下,我们生活方式就是一直在变化的。

杨旭:这几年生活节奏特别快,大家时常会寻找一个能满足情绪价值的搭子去露营、骑车、漫步等等。大家对精神层面的追求比以往要高很多。对于居住环境,其实我们也感受到了大家对精神空间的诉求会越来越高,比如说要求在家里会有一些自己的情绪空间,需要用来发呆。

还有一个就是家庭结构和家庭建设的多样化,比如说现在有人与宠物生活、丁克家庭、或者不同于传统伴侣关系的搭配方式等等,与传统核心家庭结构已经不一样了,所以需求是更加个性化、多样化和自由化的,会影响未来的生活方式。

 

111

本期图片资料由什作设计提供

© 转载申明:太平洋家居网独家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网友评论
发现好物 查看更多好物
推荐案例 查看更多案例
PChouse
小程序 小程序
小程序
小程序二维码
打开小程序
随时随地都可以看~
写评论 写评论
写评论
分享 分享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