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回顶部 【太平洋家居网 设计频道】2014年4月20日,日本建筑大师、建筑教育家《筱原一男》展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幕,它系统地回顾了筱原一男毕生的重要作品,通过解码其建筑理念和实践方法,借助筱原一男的建筑思考方式——“以否定为媒介的肯定”,对重新审视当下建筑的传统价值和可能,“筱原学派“的3位杰出的代表人物:伊东丰雄、坂本一成、长谷川逸子等展开了热烈的探讨。(图片与资料提供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筱原一男生平简介】 1925年 生于日本静冈县 一生所获荣誉 1972年 日本建筑学会奖 日本建筑家筱原一男离世于2006年,但建筑界对他的关注却未曾因此减退。2010年,威尼斯双年展为他首开特例,给一位已逝建筑师颁发了纪念金狮奖;2011年,历史悠久的西班牙出版社Gustavo Gill为他出版了作品集(2G: No.58/59, 2011); 今年(2014),美国圣路易斯的华盛顿大学也在举办了筱原一男的个展。除了这些海外的关注,在中国,2013年3月由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厚达280多页的《建筑 筱原一男》中文版作品集,以此为开端,2013年9月在东南大学、11月在华南理工大学也相继举办了筱原一男的个展..... 2回顶部 【人物回忆录】 在筱原一男的影响下,自1970年代,日本就出现了一批被封为“筱原学派”(Shinohara School)的年轻建筑师。其中,伊东丰雄、坂本一成、长谷川逸子是“筱原学派”的最杰出的3位代表人物。他们以在个人小住宅中得到锤炼的理论和方法为武器,作为先锐建筑师活跃于日本建筑界。本次《筱原一男》展上,这3位建筑大师也亲临现场,展开了他们对筱原一男这位伟大前辈的怀念、尊重与理解,同期论坛《应该学习的存在、应该超越的存在》也获得了中国建筑界的强烈共鸣。
以此为背景,小编整理了展览同期的说明会、论坛对话等资料,以满怀的敬意,尽可能地还原大师筱原一男的设计理念和建筑思想,跨越时空的界限,追忆斯人。 有魅力的建筑老师 在筱原先生的职业生涯中,“老师”这个职业角色一直是伴随他终身的。在东京工业大学这个不大的校园里,他从53年建筑学科毕业开始,就把教育家的角色作为了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从1962年开始担任东京工业大学副教授到1986成立篠原工作室,再到2006年病逝,54年间,他对很多学生造就了一种印象:“他非常有魅力,会让人心生向往,而同时篠原老师又是位严肃的老师,对自己还是其他人要求都很严格,安排学生的事情是肯定不能推延的”正因为如此,很多学生会对筱原又爱又恨,这种独特的人格魅力却不乏追拥者,其中现任东京工业大学名誉教授,在日本当代建筑设计、建筑教育与学术领域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师坂本一成就是其中重要的一员。 但是,凡能接近和能篠原相处久的学生则有另一番说辞:“他也是非常具有幽默感的人,尤其有很多黑色幽默在他的话语当中,经常还会做一些文字小游戏,这种既带有幽默又有讽刺的话语,会让大家凝聚起来,享受快乐”。就是这样一个篠原一男,让喜欢他的人,会情不自禁产生敬佩之情。——回忆语录来源于东京工业大学安田圭一、奥山信一教授等 住宅是艺术,从这里出发 筱原一男一生做过三十多个住宅,晚年才开始涉足公共建筑。这肯定会有很多人产生这样的疑问:是什么让筱原一男对“住宅”这个建筑如此情有独钟。通过本次展览上由筱原先生界定的4个建筑样式和文字说明,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个建筑真理“住宅是艺术”。 在筱原先生看来,传统是创作的出发点,而非回归点。他的建筑作品是从日本传统和日常的记忆中出发,把住宅当作实验的对象,在超越和追问中形成筱原一男才会用的方法“以否定为媒介的肯定”,通过重新审视建筑的价值感,感受创作的途径。 在这方面,他归为第1样式(1954-1968)的“久我之家”和“铃庄的住宅”是其中的代表,这两个建筑都是与日本传统建筑研究密切相关的住宅作品。为了寻回对以往日本社会的“光辉”,在支离破碎的日本传统中寻求突破,筱原先生在这一时期发表了“住宅必须是美的”、“失却了是空间的回响”等经典的言论,最终他以“白之家”收尾,在当时所谓反主流的道路上孤独的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随后,他从日本传统中提取出象征元素并将之抽象为钢筋混凝土的墙体结构,以”立方体”为主题,以“未完之家”为开端,告别了与日本传统长达15年的炙热而坚固的对话,进入了第2样式(1970-1974),这是一个对空间的新的探索期。 到了第3样式(1974-1982),篠原先生则把自己的进程迈向了城市建筑的雏形,在这一期间,“上原弯道的住宅”为他赢得了一定的声誉,同时也带来了关于“混沌”的理解和多形性材料及构成的表现,这一状况一直延续到第4样式(1985-1990),代表作之一“东京工业大学百年纪念馆”,让人们又看到了篠原先生对”都市情景“的对话。正是抱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敬业和探索精神,篠原先生给整个建筑界都树立了一个榜样,深刻影响着几代日本建筑师乃至世界。 “激进”的逻辑性 篠原先生是学数学出身的,也许是这种理性的思维,让他一直以来的建筑生涯都充满了对逻辑的痴迷,他的令人尊敬,是因为他“不仅仅是做建筑设计,他在设计的同时还发展了自己的建筑思考,非常注重建筑的逻辑性和理论方面的修养。他不会向其他任何一位建筑师进行模仿和形式上的追逐,也不会拘泥于其中的一种风格,而是在不断地超越自己,是一位永不停步的建筑师。” 除此以外,他更勇于用自己的理论去瓦解自己,正如他的遗作“蓼科山地的初等几何计划”,有破有立,没有完结。 3回顶部 【访谈实录】 为了表示对篠原一男先生的尊重和理解,以下的访谈实录为他曾经的工作伙伴、学生、助理及研究者等所做回答。 Q:您对上海有没有什么印象深刻的好的建筑或者不好的建筑? A:回答者:安田圭一教授。如果是我帮筱原老师来答的话,我可以回答一下,就是他除了自己的作品之外不会觉得其他的作品是好的。 Q:您认为中日建筑之间有什么异同的地方? A:回答者:奥山信一教授。首先是代表筱原一男先生回答这个问题,什么建筑是好的,什么建筑是不好的,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所以我想针对上海的这个城市来做回答。 东京的整个城市的历史有四百多年,上海在整个中国五千年历史里面,它的发展可能也是最近的几百年。另外,东京和上海都是亚洲里面最繁华的大都市,可以说在世界上也是非常有名,活跃,多样性共存的一个城市。 我觉得上海这个城市的魅力是在于虽然它时间短,但是它不同历史时间的堆积,在这个城市里面是可以感受到的。东京就不是让你可以看到不同时间断层的城市,而是把各种各样的东西都交融在一起。 上海最不可思议的地方就在于它既有非常传统的东西,也有很先现代的东西,这些东西毫无联系地并存在一起但又不发生冲突,让你视觉上有一种非常不可思议的感受。而当时在筱原一男先生1980年代对城市的研究里面说到,东京的城市就是一种混沌的美。我现在看到上海这种传统与现代的拼贴,多样性的共存,应该就是筱原一男先生口中的当代城市的活力。我想筱原先生看到上海这座城市也会很喜欢的。另外,因为日本现在已经发展到另一个阶段了,而没有感受到筱原80年代所感受到的东京,所以我们非常羡慕中国的设计师可以存在于一个这个多元的环境里面进行建筑设计。 Q:因为日本地域的问题,所以很多日本的建筑师都有小住宅的作品,包括筱原老师的作品也一样会出现,那住宅建筑是否会有对日本建筑师的思想是有一定帮助或者说很深的影响? A:回答者:筱原一男研究室担任助教多年的武田光史老师。住宅这么小尺度的建筑设计对日本建筑师的影响的确,是很深刻的。我们的教育里面,建筑的设计就是从住宅做起的。我们的第一个设计都是从住宅做起,慢慢之后接到大工程的公共项目,但最终都会回归到住宅。而很多建筑师晚年的时候都会回归住宅的设计项目,所以不仅是筱原先生,更多是日本建筑界的一个传统。大家可能觉得住宅是一个最基本的生活空间,看起来设计好像相对简单。但是对于我们建筑师来说,越小的项目难度越大。因为他要在这么小的空间里面摆平所有功能,这种对空间尺度的处理,如果没有一定功力是不能把它完美把握的。我们在设计生涯当中,越往下会越感觉到它设计的难点。 其实在筱原一男刚开始学习建筑的时候,也就是1950年代的日本建筑界,大多数人的观点是住宅是不被划入真正的设计里面,它只是日常生活的载体,是不能被列入美术馆之类的地方做展示。而筱原先生的老师,他在设计思考里面也是从住宅开始挖掘,筱原一男注意到这一点,所以也开始从住宅里面挖掘自己建筑设计的原点,所以后来他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就是‘住宅是艺术’,把住宅从生活范畴归入到真正的建筑范畴里,让它成为一个真正的艺术,成为一个建筑师的作品。 Q:中国的建筑师作品中很少有出现小尺寸的住宅项目,但是好像日本的特别多,这是有什么特殊原因吗? A:回答者:筱原一男研究室担任助教多年的武田老师。首先我觉得不但是日本,现代主义以来,全世界的建筑界,住宅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所以我不认为是日本独有的一个特征。不过日本是因为它本身社会因素,很多人都会盖自己的房子,所以看起来会有很多住宅的项目。在1950年代战后的日本,虽然也有关于几何住宅的政策,但同时也有一种持家政策,所以很多日本人都会有自家的房子,这也很有可能就是日本的建筑师都会以思考这种建筑小住宅为自己思考的起点。 但筱原一男跟其他的建筑师不一样,其他建筑师或许只是把住宅作为一个起点,第一步的踏板,他们要跳到更高的公共建筑领域去。但筱原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演说就是--住宅是建筑的集中表现,他认为所有建筑应该表现的东西就只能在住宅里面反映,住宅里面不能表达的东西,其他的建筑也是不能够反映的。 Q:筱原一男先生活中是怎么样的人? A:回答者:综合武田光史老师和奥山信一教授。篠原先生是一个无论对自己还是其他人都是要求非常严格的人,但同时他也是非常具有幽默感的人,尤其有很多黑色幽默可以在他的话语当中出现。有一次筱原老师,在提问另外一个年轻建筑师的作品,他当时说了一个非常有诗意的话,因为筱原先生本身是很不喜欢评论其他建筑师作品的,然后筱原一男说,这是一个poetical的作品还是一个political的作品?就是一个文字游戏。筱原一男经常有这种非常机智的幽默,既带幽默又好像有点讽刺的话语。其实如果大家能够读懂他日语演说的话,像这种发言非常相似的一对一的词组,会在日语里面经常出现,很有趣。 Q:筱原派的最早起源是? A:坂本一成先生,长谷川逸子先生,伊东丰雄先生他们三个被称为筱原学派。最早的出处是在1979年,日本有一本名为《SD》杂志上,这本杂志当时要做筱原一男先生的特辑,在这个专栏里面第一次出现了筱原学派的说法。其实当时这篇文章是一篇专栏,把他们称为筱原学派的其实是当时非常年轻,还在读博士的隈研吾等。其实在《SD》的专栏出来以后,筱原学派在日本还是一种口传,还没有一个正式的定义,一直到1996年出版的建筑词典《A History of Architecture》,在这个词典的2.0版本里,筱原学派被正式记载。在筱原学派当中,坂本一成,伊东丰雄,长谷川逸子三个人的名字也在列索引当中。 4回顶部 【作品集】 第1样式(1954-1968) 这个阶段是筱原先生与日沉传统进行密切对话的15年。 第2样式(1970-1974) “第2样式”几乎采用钢筋混凝土墙体结构,以立方体这一空间形状本身为主题,其中要素的存在感尽可能地被抹去。 第3样式(1974-1982) 筱原一男更积极地把与当代都市情景的对话作为主题,并围绕“对立”这一概念进行展开。 第4样式(1985-1990) 这是一个从设计个人小住宅时一心追求建筑的固有性,继而逐渐将都市情景纳入概念的不断深化的思想轨迹。 5回顶部 筱原一男遗作《蓼科山地的初等几何计划》(2001-2006) 这件可谓筱原先生晚年生命的支柱,一个被疾病寝驻的矛盾综合体。它历经十余年修改,三万多张图纸,终未在身前实现。 6回顶部 筱原一男其他作品 |
选风格填面积,马上免费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