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棚,本地独有的建筑手艺 近半个世纪,搭棚在香港发扬光大,成为本地独有的建筑手艺。今天的建筑能称得上手艺的,殊不多见。比如这个可坐800人的大戏棚,只由十名搭棚师傅,花了两周多,不必一钉一锤,用千条杉木、逾一万竹枝搭成。且事前不需画图则,由师傅现场决定,预计好座位数目,打好腹稿,先把主要的竹柱竖正竖直,以免棚架倾斜,然后戏棚就逐日成型。 ▲五千多年历史的老工艺 相传搭棚已有五千多年历史,这当然是从有巢氏在树上建屋算起,但保守估计,至少也源于汉代。中国南方生长的竹柔韧耐用,可轻易切割成所需长度和形状,加上竹棚方便拆建,省时省力,因此搭棚在岭南地区十分普遍。可惜现时多被淘汰,只有在香港,仍是一道令人感慨的都市风景。 ▲运用工程学及力学的原理 搭棚工艺需要高度的建筑智慧,运用了工程学及力学的原理。建筑师很喜欢用竹作物料,十年前他在旅游发展局举办的“彩灯大观园”的设计比赛中胜出,施工时却发现竹子很难折弯,找搭棚师傅帮忙,才知道得先把竹破开。 ▲有长远发展潜质的建筑元素 之后建筑师开始研究竹棚,曾以作品《竹梯》参加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他认为今天的建造业往往产生很多废料,不妨多参照一些看来较原始,但更有长远发展潜质的建筑元素。他说:“戏棚建筑也有很现代的地方,例如现在讲求环保概念,竹棚、木板及锌铁等材料其实可循环再用,搭建过程也快速省时,零破坏,零噪音,这些都很值得今天的建筑师借鉴。” ▲是建筑文化,更是建筑修养 竹棚搭建、传承的不单是一种建筑文化,甚至是建筑修养。现代建筑师需要思考建筑形式,更要考虑建筑物所立足的大地,是否会受到伤害。 |
选风格填面积,马上免费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