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希杰:创造对社会具影响力的作品

2010-7-26 16:58:42  来源:pchouse  作者:佚名  
1陆希杰设计师个人简介回顶部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

陆希杰

  1965年出生于台北,1989年毕业于东海大学建筑系,1993年取得英国AA建筑联盟硕士学位,在英国期间曾于Raoul Bunschoten事务所担任设计师,而后回国成立CJ STUDIO,从事建筑及室内设计家具设计、产品设计等相关研究开发,曾任教于实践设计学院空间设计系、铭传大学空间设计系、东海大学建筑系,国立交通大学建筑研究所,着有【锻造视差】。其为人所熟知的代表作品有:国联饭店(2001年入选「Design Hotels国际饭店联盟」)、YCAMI家具馆、窦腾璜及张李玉菁[wum]旗舰店及台中Tiger city概念店(2005年获得日本JCD设计大赏) 、Aesop微风店(2006年获得日本JCD设计大赏,与IFI 2007设计大赏) 、 Aesop信义诚品店,及住宅作品获得TID Award 2007…等。

  建筑本身就是社会事件,有经营的压力,不只是单纯的艺术创造。避开经营的问题与压力,可以更专心地享受创作的乐趣,这基本上不只是个梦想,也是矛盾。是不是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已想要什么,还是分辨「不要。些什么反而容易多了?有没有人对特定领域的工作天生有兴趣的呢?许有,但对于平凡如你我来说,误打误撞或是还不讨厌的机会可能大多了。

  国、高中之前的童年生活,陆希杰记忆已有些模糊,大概就是还挺喜欢美术、绘画等课程,画得也比别人橡一点,偶尔还代表参加美术比赛之类的印象。上了国、高中,虽然得和其他同学一样用功拼升学,但美术课他倒是有兴趣多了,也从中获得苦闷少年岁月中难得的快乐。由于父亲是医生,加上听老师说从医也是门艺术之类云云的话,高一时陆希杰说服自己报考医科。到了高二高三,一方面觉得考医科没啥希望,当然主因还是兴趣不大,因此他决定跨组选考建筑系,顺利进入东海大学建筑系。喜爱组装模型的陆希杰,小时候有个同学的舅舅是建筑师,他发现当建筑师即可赚钱又可做模型,何乐而不为?因此,他选择了建筑系,结果念了建筑系,当了设计师,才发现一天到晚都为做模型或赚钱而忙碌,和想像中的落差还真不小;一个偶然的选择,往往领着人直向另一条路上去,发现意想不到的风景。

2陆希杰设计师求学时代回顶部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

陆希杰作品

  蜕变的大学时代

  在东海大学度过的五年岁月,陆希杰经历台湾建筑界不同时期的风潮流变,基本上学习历程是丰富而快乐的,但挫折和不确定感也同样困惑着这颗年轻的心。他记得一到三年级主要以理论与实务的基础训练为主,呼应当时流行的现代建筑风,学习形式追求自由无拘,却也让人站不定方向。陆希杰提到大二 时 老师出的一个题自,一幢三代同堂的建筑,他受困在该把老祖房间放在楼上或楼下的问题中不得其解,连带地放弃了对建筑造型的要求,胡乱上交了作品。他感到挫折的是,没有人给他一个正确的答案,好像做什么怎么作都可以,老师也没有明白地告诉他这样做好不好;自由形式反让他迷惘,不知所措,习惯的思考模式逐渐崩解,新的逻辑却尚未确立。

  大二、大三时期后列代主义兴起,他开努接角触李祖原、姚仁喜、黄永洪等人所倡论诸如中国建筑转化与园林转化等流行议题后,陆希杰再度回头审祖高中时期,他形容像造墓的大安国宅和无法理解的建筑,开始有了不同角度的观察与了解读,属于自己的新建筑观点逐渐成形。大五时建筑系由张柜担任系主任,引进当时较新的解构主义概念,陆希杰正好也透过一些喜爱电影和哲学的朋友,开始接触古典与当代哲学思潮的读物,让他感到视界大开。而甫到东海任教的季铁男引进了 A A (英国建筑联盟)的相关资讯,则是另一段机缘的开始。

3陆希杰设计师谈留学岁月回顶部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

陆希杰作品

  学习切空气的留学岁月

  毕业后陆希杰先到季铁生工作室工作一年回到东海建筑系担任助教。当时台湾留学负气正盛,欧洲留学资讯少之又少,原本他只想循着前人模式,到美国留学,然后回台湾担任教职。后来受到老师季铁男鼓励陆希杰将作品集结寄到 AA 审查,顺利取得入学资格于 1991 年二月抵达伦敦,开始三年半的留学生活。

  AA 学制弹性,强调个人自由研究,对于课程的限制较少 , 多数时间陆希杰就在如 同俱乐部般的学校里四处听演讲、上课、看展览或跟着指导教授到欧洲各国参访。陆希杰的指导教授 拉武邦修斯( Raoul Bunschoten 是德国犹太妃念堂设计师丹尼尔列有思今( Daniel Libeskind )的学生,也是约翰黑达克( John Hejduk )的学生,前卫风格在建筑界占有一席之地。然而他选修组别的课程,多讨论人类自主性、抽象的社会概念,以及比较社会结构对政治与空间的影响,即使自认已念过不少哲学与社会理论,但是语言的隔阂让陆希杰只能用猜测想像的方式去理解,虽然观念上有所收获,回想起来他仍觉得这是段享受痛苦 的过程。

  两年都在抽象的理论中操作,陆希杰形容就像在「切空气」一般,看不见也摸不著,感觉上好像做了很多事,一旦遭到老师否决就等於零。有趣的是,他的老师从没有盖过一幢房子,陆希杰也经常质疑为什麽很多学长姐都不太画建筑图,究竟什么样的做法才是对的?等到重读一些哲学作品後,他才豁然开朗,认清这些理论思想,未必能够让你赚更多钱,应该让它成为兴趣,一种习惯以各种角度解读世界的兴趣。毕竟建筑关系整个社会,需要和别人沟通,而不是单纯艺术的结果,设计者必须了解环境,思考以何种态度了解环境,学习别人对待环境的标准。陆希杰指出,建筑的可能性不在於用何种形式盖了多少房子,有没有自己的态度和观点最重要,对社会才有意义。在数位建筑的蓬勃发展的今天,建筑概念与技术不断改变,除了基础的美学素养,仍然要了解这些工具的社会意义何在,才能真正在设计上有著创新的突破。

4陆希杰设计师谈未来期盼回顶部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李祖原:心灵城市与自然生活融合

陆希杰作品

  创造对社会具影响力的作品

  1993 年毕业後,陆希杰留在教授 Raoul Bunschoten 事务所担任设计师, 1994 年返台後开始在大学任教,同时零星接了一些室内。设计与建案。 1996 年,陆希杰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并与设计师耿治国合作接案或与其他设计师合办联展。 1996 年接下国联饭店设计案,完工後国联饭店屡获国际肯定让陆希杰在业界站稳了脚步。

  回台十年,陆希杰并没有积极地包装自己,或特意迎合商业市场取向。对於我们这样的小公司而言,直接回应市场需求,反而会没有市场,因为我们没有办法和大众化的公司去比较。对我们来说,深入地分析研究业主的理想和需求,希望设计本身反应与业主间沟通与分析的结果,这就是我们的理想。建筑本身就是社会事件,有经营的压力,不只是单纯的艺术创造。避开经营的问题与压力,可以更专心地享受创作的乐趣,这基本上不只是个梦想,也是矛盾。

  陆希杰表示,他希望延续大学或留学时期的兴趣,将想法具体化,走出自己的万向。他很重视每件作品间的关联性,能在既有的格局上更进一步,更精练创新,看到个人思想的发展历程,汇集更多能量。要不要塑造自己的设计风格?或特意切断作品间的关联,对他来说并不要紧,只要坚持自我的态度,思考每个价段自己在做些什么,时间自然会说明一切。

  谈到从事建筑设计的梦想,陆希杰笑著说,他的梦想一直在改变,一下子也不知道该从何说起。若真要说自始至终不曾改变的原剧,就是他希望作品对社曾具有影响力。建筑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很大,比方说社会对丑恶的市容建筑能够忍受的程度很高,或许对于很多事情的忍受程度也很高,也就是要求不那么高,社会竞争力也可能不高。换个角度思考,也许忍受力高,忍耐力也高,竞争力也就高。 建筑对社会的影响力有很多面向,端看如何分析解读,陆希杰期盼作品对社会有正面的影响力,同时得到社会的认同。

责任编辑:zengyanmei
公众号二维码
转载申明:太平洋家居网独家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网友评论

选风格填面积,马上免费预约

请选择你喜欢的装修风格
请选择风格
  • 请选择你喜欢的装修风格
  • 简约风格
  • 中式风格
  • 欧式风格
  • 田园风格
  • 日式风格
  • 混搭风格
  • 地中海风格
房屋面积不能为空
手机不能为空
请选择你所在的城市
城市不能为空
60获取验证码

立即免费申请

我已阅读并同意《隐私政策》

热门案例

太平洋家居网官方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