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氏对设计有着高品质的追求,把一切的案例变成过往历史。永远不变的是对创新的艺术追求,永不停步地创造美好生活。凯旋路上的萧氏设计,有一个私家庭院。透过接待大厅一扇大玻璃窗,整个院子的花草和树木尽收入室内,令人独享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南朝梁诗人王籍有句古诗“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萧爱彬给院子取名为“蝉幽园”。
“非常幸运萧氏设计能拥有一个院子,特别是在上海徐汇中心区域。”萧爱彬说。一楼是萧氏的公共空间,二楼是设计师的办公空间。楼上的静与楼下的动形成反差与对比。一张命名为“太湖”的会议桌是萧爱彬刻意而名之的,为的是与蝉幽园相协调,也是体现公司对中国传统精神的理解,那座在桌面上凸出的小山打破了传统桌面的平静,用白色,犹如冰山一角,桌面用水银泼出的犹如大江大海的波涛,拍打着小山丘,太湖石有着典型的中国文化符号,藏在水面以下,不显山不露水,含蓄而包容,这可能就是萧氏设计传达的文化力量……[更多]
萧氏设计经常组织内部做关于居住生活方式的研究,这也是他们的使命和任务,进入研究课题后,萧氏发现真的有太多生活细节需要去发掘和整理。萧氏设计一直致力于家的研究,在某个阶段完成了课题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萧氏会不断地更新研究结果,使其更为完善。
萧爱彬的家位于上海佘山脚下,不囿于风格的局限,不在意材质的差异,萧爱彬将自己喜爱的艺术品穿插于室内,巧妙地将室内外的景色相互连结,营造了一个自由、舒适的生活空间。做了那么多的设计,到设计自己的家时,就更容易把握一种刚刚好的度。萧爱彬认为,因此家与设计是可以相互“生长”的,家的样子会随着时间的积累而变化,最直接的变化来自于生活。在他看来,房子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居住空间,更是一个承载着一家人情感与感动的场所。设计师的好坏绝对会影响业主未来几年甚至十年的生活质量。
随着年龄的增长,萧爱彬对设计的要求也在提高,也越来越找不到专属空间的家具和灯具。6年前,萧氏开始尝试自家灯具的设计。在萧氏这段时期的作品里,经常可以看到定制的一些纱框灯具、楼梯灯具,这些尝试给空间增色部少,使作品耳目一新并获得了不少好评……[更多]
萧爱彬从一名老师的身份转变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20年多来,他对设计的执着和不断地创新,形成了他独特的公司发展模式。随着时间的发展,在设计界,萧爱彬已经习惯地被人们尊称为老师,这个称谓,来得名副其实。真正靠设计养活自己,养家糊口,把设计作为一种职业,萧爱彬是第一批设计领军人物。回归真实生活,以设计师的身份让业主更深入地体会居住文化的哲学,感谢设计界常青树萧爱彬的带领,让后辈们学会在经营好设计的同时,以积极热情的态度和行动,用心,用爱,回馈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