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家居网 展会频道】在首届深圳设计周“面向未来的设计”论坛上,我们采访到了台湾水越设计的设计师周育如,听她分享城市创意改造项目“都市酵母”计划。从厕所、招牌、变电箱、菜市场,水越设计分享的这些改造案例,都带着一种实验性质,她的视角细腻得让人感动,将设计交回给公众,收获的是另一份沟通的乐趣和个性的火花。关于如何实现品牌的商业化,周育如的团队更重视创造一个多赢的设计。 关于周育如:
水越设计创办人,都市酵母计划发起者,从平面设计开始,慢慢参与到空间环境艺术甚至工业设计和食品设计,他们不只是设计师,还是城市生活的观察者,最善尽社会责任的团队。他们更重视如何连接民众、品牌产生更大的社会效应,水越设计发光的地方,更多的应该归因于这个环境里的差异化的个体。
采访实录:
“我们现在是创造一个多赢的设计,如果你只是为了你的品牌,我们没有兴趣。但如果你是为了地球,为了台湾,那我们再来讨论,因为这样的设计才会留存很久。”
1,都市酵母提出的城市改造计划,这些创意最终都会百分之百落地吗?过程中会有哪些阻力? 阻力这件事情其实是有,但我记不太清楚了,有些事情确实花了很多时间去准备,到前一天才发现计划泡汤了,但是我们相信正在做的这件事情价值是存在的,那我们就会不断去推动。有些项目的议题,我们酝酿了很久,比如我们在做的城市公园项目,民众基本上都在讨论,并且整个政府都在支持它,当这个议题被重视,民众会主动参与的时候,也就说明这件事情已经在发酵了,那其实就是在完成一件好的事情。我们的目的是通过设计,让我们周围生活的环境促成、连接很多人,也许一个项目大概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推动。所以我们有各式各样的团队一起做一个事情,做设计的心其实是很坚强的,不要被打败,做设计没有完成的一天。
2,任何的一个设计事务所都需要建立自己的设计理念跟方法,你们的团队是如何建立你们的工作方法的,会怎样去平衡你们的方法跟理念?
很多人会问我们,你们的经济水平如何?存活得下去吗?老实说,我觉得养活自己这件事情只是第一层面的事情,当然首先应该先去解决这个问题,然后你就可以去做很多可以做,可以去发展的事情,但我们如果在这一层停留很久,如果我们在物质欲这一层停留很久,你没有办法去追求这辈子真正想要做的事情。有人真正去思考过这些数字问题吗?比如你们算过自己一天要吃多少才能满足吗?我想,这是进入水越的这群人的共性,我们希望透过自己的力量做一些对社会有用的的事情,当然我们也真的过得很好,基本上我们不用找客户,商业化的东西会主动找到我们,现在是我们在选择客户。所有我们想推动的事情,我们会主动去推动和促成,所谓的精神意境要强。 3,小招牌制造所里所有的招牌设计都是用中文字,好多的中文字体都不同,你们在做招牌设计的时候,有什么经验可以给我们分享一下?
我们会去创造某些字体,像刚刚分享的厕所改造案例,我们会利用马桶的形状去演变,整个中国有这么多年的历史,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欣赏书法,这其实是需要很高的鉴赏能力,我们在字体设计这块会分成很多个层次去思考:一个是书法,这个是专业的事情,需要更高的鉴赏能力,这个时候我们就会考虑从常人能够理解的方式,去考虑设计;另一个层次则是使用情感,怎样书写会对这种文字产生感情,比如招牌,我们会让一群人去发挥它的书写功力,每个人都为自己的招牌创意贡献力量,当一群人集结在一起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这个力量会是很大的,所以我们会希望全民参与到设计本身,把大家遗忘的东西捡起来。
4,小招牌制造所里的这些店铺是怎么参与到这个项目其中来的,他们是自愿的吗?还是你去找到他们?
与其我们去求别人,不如我们去丢一个线头去让他们接过来,我们会让他们觉得要得到这个机会不容易,他才会去争取,招牌计划就是这样开始的,民众大概会有很多疑问,我为什么要把这个招牌给你们设计,而且不做大的招牌,而是小招牌,这样效果好吗?我们首先会提出有哪些设计师加入,这些设计师都是台湾很厉害的设计师,第一个招牌做出来以后,基本上大家都很惊喜,这是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去完成的,中间再考虑怎样让对方去尊重设计师的想法。很多人会觉得出钱的人是老大,我们想促成环境美学的产生,所以我们会去加入一些店铺原本有的想法,然后再去做一个翻转的动作,我们里面有很多的布局,会尽量站在保护设计师原创性的角度,也让店家感到自己受到尊重,通过设计师的研究挖掘出店家的特色跟潜力,也会得到店家的认同,这个其实也是策略的东西。
5,台湾有很多成熟的街区环境,比如康青龙,便利、有人情味,人与人之间会主动自然的交流,您觉得大陆有类似让你印象深刻的街区吗?
其实我每次到大陆停留的时间不多,还不足以到认识每个巷弄,但是我上次去上海,我就觉得还蛮可爱的,因为我特别喜欢菜市场,我看到很多跟台湾文化差异不一样的地方,像是台湾的菜市场中间会有走道,但很多店家都很喜欢超出那个走道十几公分二十公分,但我看到上海这边就会很规矩,大家都会在走道的里面,然后也会戴着口罩,很重视卫生,种类也很多,重复性不高,我看到以后就觉得这是很迷人的一个菜市场。
6,都市酵母的团队都非常有活力,你们是如何招募自己的成员以及如何与年轻设计师合作的? 时间到了自然就有缘分。一开始成立公司,我就说过不要超过十个人,有坑的时候才有人可以进来,我们大概要过几关,知道理念是相同的,才会招进来。公司成员虽然是核心,但我们也有研究班,还有志工,还有实习生,所以我们在不断地扩大所谓的接触面,每年大概会有上百位来应征我们公司的学生,而且都是从世界各地,从不同的版块过来的,我们大概会选择二十个不同科系的,来组成我们的研究团队,希望他们十年后会感谢彼此一起奋斗过,产生一些新的合作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