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 师从艺术大师 做室内设计的先行者 时光倒流,镜头切换至1979年。高考恢复以后,已在工厂做了几年美工,又经考试已成为中学美术老师的邹若腾激动不已,一举考上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与林学明、陈向京、崔华锋、黑马等当今岭南设计名师成为同学,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前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有句名言:“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面对张仃、吴冠中、郑可、庞熏琹、雷圭元、常沙娜、范曾等大师的亲自授课指导,邹若腾深刻地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他回忆道:“他们重视基础教学,既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更强调全面的艺术修养的培育。老师们阅历丰富,立论独特,均为当时中国艺术界各领域的翘楚,从做人、治学等诸多方面都对我们有深远影响。学院里连裱画的师傅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这些大师对我们的影响不单单是学术上的,更重要是艺术思想、为人处事、行为准则等思维的铸就。”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逐渐引进了许多新鲜事物和新思潮,许多人感到眼花缭乱,邹若腾却十分清楚自己将要走的道路。毕业后,雄心万丈的他放弃返回广州高校教书的分配,而是到了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的深圳,开始了室内设计之路。这是国内新发展起来的产业,邹若腾遇到了许多瓶颈,如当时国内没人会做装饰工程施工,需要聘请香港的工程队伍,大部分的装饰材料需进口等。但是这些挑战也让他有机会接触许多国外先进的设计思想,参与了大量的设计实践,而心中那颗渴望到国外游学的愿望也愈发强烈。 11年艺术熏陶 不着痕迹才是好设计 1990年,邹若腾毅然放弃了已风生水起的事业,和夫人一起远赴欧洲各国游学,并在比利时生活、工作长达十一年,担任数间设计公司的设计师。期间还举办过多次个人展览,深入融入到欧洲的艺术生活中。见惯了大城市、大场面的繁华后,2001年学成归来的他回到故乡佛山,创办“视平线室内设计有限公司”。公司隐逸在一片宁静的小区中,林语堂的“半半哲学”成为他的追求。 当时,欧式风格正风靡,许多业主找到邹若腾,都是看中他对欧洲文化、生活有深刻的了解。但他清醒地认识到,设计若不考虑当地的文化、气候、生活习惯、材料等,很有可能在后期使用中带来诸多不便,也不一定能被长久地认可。他的欧式风格不拘泥于元素,更多地在营造一种心境,引导正确的生活态度与方式,备受欢迎。相对国内许多虚张声势、娇情的设计,邹若腾认为,最好的设计是“不着痕迹的设计”,或称为“感觉不到的设计”,即不去刻意地、人为地把各种元素强加到设计中,而是把人的心理期待、自然环境等融入其中,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设计作品完成之后,大家会觉得“好”设计就应是这样。它应该与周围的环境、自然、当地的文化、传统生活习惯等,完全融合。人在其中应感到精神的升华、生活品质的升华。“就像读一篇好的小说,你是不会去留意它的主谓宾、修辞手法、措辞等,而是会跟着主题、情节的发展自然地进入作者营造的氛围。但如果文章很刻意地堆砌华丽的辞藻、标新立异,读者是很难进入情境的”,他补充说,“大陆很多设计夸张做作,唯恐人家感觉不到设计感。但就如作诗词一样,多一个字少一个字都不好,令人惊喜的感动是愉悦舒适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
选风格填面积,马上免费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