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G/大石•馆2013北京国际设计周论“数字渗透”

2013-10-17 11:10:37  来源:pchouse  作者:佚名  

  第五位发言的对话嘉宾——汤姆•维尔伯斯TOM VEREBES认为,数字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十分迅速,然而这在中国城市发展迅猛的时代里显得一点也不惊奇,他表示十分高兴能成为这个快速进步中的一份子。TOM VEREBES在不同领域比如珠宝设计中也运用了与数字设计和艺术相关联的理念。

穆威
穆威

  穆威是DADA的成员之一,他以大学教师的身份去看,发现数字技术对建筑学传播的影响。“在数字时代,许多年轻人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建筑,新的软件也让学生成长得很快。”他认为,在不同的时代,建筑师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数字化给了当代建筑师一个新的机会,提供了更多途径和可能性,去实现他们的想法。他更提出一种“可能性”:建筑有时是一种记录,记录了某一时期建筑师对生活的理解;而数字化的探索和实践,也许使多年以后的人们都以数字的方式来记录建筑。

井敏飞
井敏飞

  同为DADA成员的井敏飞则特别提到DADA(数字建筑国际学术研讨会)这个组织,他认为是DADA这个平台让那么多建筑师走在一齐,共同探讨“数字建筑”。而“数字建筑”在目前仅仅是开始阶段,他认为只有投身于这件事情当中,才会看到一些可能性发生。另外,他也看到数字化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一些传统的建筑背景显得有点尴尬。然而他很认同“建筑是社会的一个子集”,无法逃过数字化的潮流。至于数字建筑会走到怎么一个状况,他说:“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徐卫国
徐卫国

  徐卫国在对话中,提到“天人合一”的概念,让嘉宾的讨论进入高潮。他认为以往的建筑受生产能力的限制,并没有融入自然的大宇宙和人体的小宇宙系统之中,而是把人和自然隔开,这阻碍了一种健康的循环。他提出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今天有了数字技术,我们是否可以让建筑基于人的健康、基于自然的和谐来建造,使人、建筑和自然成为一个大的宇宙系统呢?”

  Elena Manferdini和NeilLeach都就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然而对话本身只是提供一种可能性,各学科、各行业可以在不断的跨界对话中找到启发,这就是对话的意义所在。

帕特里克舒马赫
帕特里克舒马赫

  帕特里克·舒马赫Patrik Schumacher刚下飞机便赶往会场参与对话,他的加入,让今天的对话有了新的一波火花。他谈到了形式主义、现代主义和文化的重要性,“数字技术我们已经很熟悉了,而现在还在不断地更新。在未来,文化这个因素是最关键的。”

张炳玲
张炳玲

  最后,主持人张炳玲女士总结:“今天之后,或许我们应该重新思考,用另外一套语言来思考科技、建筑、人和自然的话题。”

  接下来,是“数字渗透”系列活动的预展、开幕式和晚宴,继续见证EMG与大石·馆打开了另外一些可能性的窗口。

责任编辑:chenlifen
公众号二维码
转载申明:太平洋家居网独家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推荐阅读
网友评论

选风格填面积,马上免费预约

请选择你喜欢的装修风格
请选择风格
  • 请选择你喜欢的装修风格
  • 简约风格
  • 中式风格
  • 欧式风格
  • 田园风格
  • 日式风格
  • 混搭风格
  • 地中海风格
房屋面积不能为空
手机不能为空
请选择你所在的城市
城市不能为空
60获取验证码

立即免费申请

我已阅读并同意《隐私政策》

热门案例

太平洋家居网官方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