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风行已百年 为什么海口开放之后,琼侨带回来的是南洋风的骑楼,而不是其它中式或西式的建筑? 海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阎根齐认为,一个是海南的气候特点跟东南亚接近,骑楼非常适合这种特点,实用性强,东南亚琼侨长期使用这种建筑,自然而然在回乡时带回这种建筑形式;另一个,由于归侨大多是商人,“前店后厂、下店上宅”的骑楼便于他们在海南继续经商贸易;此外,琼侨久居南洋,难免受到西方文化和殖民地文化的影响,在他们构思设计自己的建筑时,就会将外来文化和中国文化糅合起来,诞生出中西合璧的骑楼文化。 人生若只如初见。1849年第一座骑楼的惊艳让海南人认识了骑楼,也喜欢上了骑楼。到20世纪初,海口城里已经有了不少骑楼,但明初修建的海口卫所城墙限制着城市的发展,也拘束着骑楼的扩大。1924年,军阀邓本殷主持拆掉海口城墙,城区面积大为扩张,新建了长堤路、中山路、新华路、博爱路、新民路等城市马路。大量骑楼在新马路两边建立起来,成街成片。城市马路的形成、沿海贸易业的繁荣、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使这一带成为海口的闹市区,海口骑楼进入最旺盛发展的时期。这才成为年轻周虹眼中的“海口第一印象”。 至此,骑楼真正引领起其这座城市建筑的风格,并成为海口建筑文化的标志。直到今天,我们还能看到的大多数骑楼都是在这一时期修建的。 盛时骑楼成追忆 在周虹老人60年前的记忆里,还保留着海口骑楼鼎盛时期的风貌:这些骑楼,有着模仿西方建筑的立柱、窗户和外立面轮廓,各式各样的山花墙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有西式的、中式的,甚至印度和阿拉伯建筑的痕迹,线条、彩色窗户和百叶窗有南洋风味,值得细细品味的墙头装饰图案又有不少中国传统图案。 透过年轻周虹的眼睛,值得欣赏的不仅仅是骑楼的建筑,还有骑楼街上的风情:殷勤的店铺伙计、躲雨的路人、休闲的小贩、叫卖小吃的声声吆喝,还有穿着木屐手挽手逛街的年轻姑娘,在光影变幻的骑廊里鲜活肆意,组成一份原汁原味的骑楼生活。 “骑楼里还有很多很多故事,和骑楼一起演绎出一段段人生的传奇。”对骑楼历史颇有研究的同事蔡葩告诉记者,这里是近代海南精英们的主要活动场所。侨商侨领的家族传奇、革命青年的热血奋战、南洋侨民的爱国义举,都曾经在这里一幕幕上演。小小的骑楼之中,汇聚着整整一部海南近代的历史和故事。 今天,过去的历史和故事都已经远去,只剩下已显残破的骑楼。骑楼远离了那个曾经的辉煌年代,对今天的生活、今天的历史还能讲述怎样的故事?关于这一点依然众说纷纭。 一位历史专家说过:“建筑是一部音乐,世界都停止的时候,只有它还在唱歌。”海南骑楼的歌声已经穿越百年,海南的百年沧桑都在她的音乐之中。 |
选风格填面积,马上免费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