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使用餐的体验感更好,餐位旁的墙体由大面落地的玻璃窗构成,窗外的竹林景观成为延生出来的后景。
餐厅是由玻璃和轻钢结构组成,这种结构会产生大量的桁架。我们在室内的屋顶铺上木饰面,营造温馨度,同时在中间和边缘用清晰可见的缝隙保留了桁架及钢材的露出,因为我们认为结构和材质本身就是美的。 餐厅和茶室的入口处原本形成了对冲,我们在餐厅门口添置了一个廊道的结构,既改变入户的风水,避免了人流和气场对冲的尴尬,还实现遮蔽的功能。 公共茶室的进入方式被设计成一个蔺口,源于日本的千利休时期,人们需要在门外放下刀后再低下腰进入,我们是希望客人可以放下一切后,清心品茶。
茶室的窗外有一棵50年的古树,形成了自然的阴影和遮蔽,给了这个空间一份“藏住”的隐秘之美。饮茶区背后的小窗将夯土墙和玻璃两种材质构成了框景,对空间所使用的材质进行呈现,形成了虚与实相对应的画面。夯土墙之下使用了20厘米高的木饰面,增加空间的品质感。
客房后的走廊使用了圆形钢管、透光板和自然竹质来实现走廊遮风、保暖的功能,使用如此轻盈的材质是希望争取最大的使用空间,且从整个“下了重料”的建筑体系中凸显出来。 这种辨识度极强的用材手法,将走廊的结构感弱化,和其他的建筑体块构成虚实关系,使项目的建筑系统有了丰富感、层次和情绪,类似于语句里的抑扬顿挫,声乐里的强弱快慢。
光从透光板里自然倾泻,由于是不完全透明的,会形成波纹和斑点投射在地面上,制造出材质与自然对话的戏剧感。
在建筑与山谷之间竖立了一道挡土墙,墙面上的缝隙均是用手工凿成,种上了苔藓,还有鸟类和风馈赠的植物种子,都随着时间和自然而生长变幻。
主体建筑的材质也值得一提,保留的原建筑部分用最为质朴的夯土墙进行包覆,增高的建筑外立面贴上了在地属性的竹料,茶室部分是从原建筑体上延生出来的,用水泥砌筑,保持了材质原貌并昭示了建造的新旧关系。
从原来的房子上拆下的陶土瓦,保持了在地的时间和记忆,又砌回屋顶。
原本的屋檐下有很厚的挡水板,考虑到美观性,我们用黄铜进行收口,黄铜的材料特性遇水和空气、历经时间会生长出自然的铜绿,形成独有的记忆和美感。
庭院的院墙也是使用九华山本地的石头构筑,对荒料再利用。竹篱笆用了在地的竹料重新编织,组合成新的自然美学形态。
所有的景观、建筑和材质本身都是随着时间自然生长,不同于以往的人造装饰需要在五年后进行翻修,时间会赋予这些在地的材质和元素更加丰富的演出方式。
结 语 自然和材质本身,是最好的景观和装饰,通过投入高的设计成本,让人居体验符合物的本性,且使建筑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并随着时间自然生长,呈现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时间记忆美感。 从功能和实用的角度出发,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增加在地的体验感和居住的舒适度。这个是我们设计的价值观,也通过实际运营的数据证明了顺应人和物的本性,能给经济体带来了更高的价值回报。无论是从本心、设计、投资和经营的角度而言,都是一个成功的作品。
|
选风格填面积,马上免费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