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左右,正是建筑师创造力旺盛的黄金年龄。70后新锐建筑师开始崭露头角,他们的作品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朝气和创意,为建筑界带来新的景象和理念。常被打上“新锐”标签的何健翔,又有着怎样的“70后式”思维呢?
爷爷是个文人,开了一家书店,记忆中爱读书写字的他除了跟着爷爷“混迹”文化圈,到处游玩时,爷爷还会引导他观察不同的城市乡村和文化,于是逐渐对空间产生了关注和思考。高考时,何健翔如愿以偿地考入了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系。如今在高校担任客座讲师的他经常教育学生……[详细]
本科毕业之际,何健翔回到家乡江门市,任建筑设计院方案建筑师。当时国内经济开始高速发展,铺天盖地的建设为建筑界带来巨大的机遇。然而,何健翔却将别人眼中的“黄金时期”形容为“迷茫时期”,虽然学校的老师没有很清晰地教导过“建筑学”和盲目的“快速建造”是不一样的概念,但看着许多建筑师被建筑大潮卷进去……[详细]
源计划的对外的介绍中,有这么一段话:“试图在当代中国强大的‘制造’氛围下,以建筑和空间设计为平台,建立一套跨越技术、艺术、影像、媒体等领域的空间建构策略,在为显示问题提供出色空间思路的同时,坚持把建筑设计作为对城市经济现实进行批判性研究的手段,并不断保持二者的平衡。”这种带有一点理想主义、抽象主义的语言有时让甲方难以读懂,何健翔总是努力地去交流,坦诚地提出自己的想法……[详细]
他说,通过设计来的思考身边的人、事和生活,再通过设计将你所认为的观点跟别人分享,看着空间的逐步实现并获得别人的认可,让别人愉快地生活在当中,是一份很大的满足感,这份满足感甚至比商业上创造的效益还更让人开心……[详细]